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七十三章 X1飞机待命首飞

第三百七十三章 X1飞机待命首飞

第三百七十三章 X1飞机待命首飞 (第1/2页)

已经更新休整完毕,1.4W字!
  
  ——————
  
  正当徐申学等几个人闲聊的时候,众多工作人员也在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毕竟这是X1项目第一次首飞,存在着诸多未知的情况,他们必须做好万全之策才行。
  
  并且为了保密,其实这一次的首飞还特地选择了一个机场上空有云层遮挡的天气。
  
  晚上不利于观察飞机姿态,但是万里晴空的话,飞机在跑道上又容易被卫星拍摄到画面,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有大片云层遮挡的普通天气了。
  
  只要飞机起飞离开机场,卫星想要拍摄到这架造型极为特殊的无人机就不容易了。
  
  毕竟太空中的诸多侦查卫星,一般也是盯着机场,只要飞机不是在机场跑道上被拍到,那么问题就不是太大了。
  
  再者,为了进行保密,该项目其实被伪装为常规遥控型隐身无人机,万一泄露了些许信息,到时候大不了就宣传为遥控型隐身无人机。
  
  毕竟遥控型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战斗机,在外观上其实很难进行分辨,用来进行混淆视听还是可以的。
  
  遥控型隐身无人机虽然也挺重要的,公布出去也会引来一片讨论,但是相对于人工智能战斗机而言,那就不值一提了。
  
  毕竟之前已经有大型隐身无人机进行首飞,并被公布出去了,网络上各种视频一大堆。
  
  从保密角度来看,把X1项目伪装成为一款遥控型隐身无人机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
  
  至于彻底保密……让外界一点都不知道那可能性不大。
  
  现阶段还可以跑到这个偏僻的小机场来进行保密首飞,但是后续进行更多的各种飞行测试的时候,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瞒得住的,只要天气良好,飞机只要出现在机场跑道上,他国卫星第一时间就会拍摄高清地面图像。
  
  如果是在一些常规的试飞机场里进行飞行测试的时候,各种视频也会第一时间满天飞。
  
  所以还不如来个混淆视听,告诉外界这是一款遥控型的隐身无人机……至于为什么这款无人机是两侧进气道,尺寸为什么这么大而且是战斗机的菱形布局,而不是攻击机,轰炸机常用的飞翼加上进气道布局?
  
  如果是无人机战斗机的话,怎么解决通讯延迟,遥控指挥一架对通讯延迟要求极高的战斗机无人机。
  
  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反正真真假假,爱信不信!
  
  工程师团队们进行最后准备工作的时候,徐申学和合作厂商来观看试飞的人也出了大楼,然后来到了机库里再一次看到了这架人工智能战斗机。
  
  再一次看到这架飞机,徐申学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感叹,这玩意看起来实在太有科幻感了。
  
  比当下的几乎所有已知的飞机,在外形上都更加科幻。
  
  为了全向隐身而打造的无垂尾菱形扁平布局,这是之前诸多隐身的轰炸机以及隐身无人攻击机上的主要特征……但是X1团队却是首次把这个菱形布局,用在了对机动性要求很高的战斗机上。
  
  而且还是两侧进气道,这种进气道放在这里,稍微对航空常识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不是什么轰炸机/攻击机,而是一架具备良好机动性能的战斗机。
  
  无垂尾菱形布局加上两侧进气道……光是这个外形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款隐身战斗机,绝对不会有第二个可能性。
  
  如果再来个座舱的话……完全可以称之为第六代战斗机!
  
  但是X1没有座舱,它就不是一架有人战斗机。
  
  所以是否可以判定为六代机,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有些人觉得,无人机也算六代机;但是有些人认为,有人驾驶的战斗机才可以算是六代机,无人机只是有人驾驶飞机的一个协同作战单位而已。
  
  至于什么是六代机,这需要时间来给予答案!
  
  这个时候,X1项目的一个负责人也上来,为众人现场介绍了这款飞,这一次倒是没有说太多乱七八糟的各种让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了,说的都是一些常规类的东西。
  
  “我们的X1项目,采用无垂尾菱形布局以及高度扁平的机身,喷气口上置,采用了一体化大型中部内置弹仓,弹仓空间充足,足以容纳各种导弹。”
  
  “整机的尺寸长为十七点五米,宽十四点三米,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三十六吨,载弹量可以达到八点五吨,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公里。”
  
  “搭载新一代发动机使得我们的X1项目具备了超过一点八马赫的最大速度,具备短暂超巡的能力,不过想要长时间超巡,还需要等待新一代的发动机服役,等到新型发动机服役后,最大起飞重量,载弹量以及超巡等技术指标还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听到这里,徐申学想了想后对旁边的一个负责人道:“新的发动机如果研发上遇到了困难,比如一些子系统、材料等问题的话,我手底下也有不少的公司搞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说不准就有材料、技术适合的。”
  
  对这个项目的硬件部分,徐申学之前旗下的企业参与的并不多,也就是在传感器领域里参与比较多,毕竟传感器这东西也有部分是属于半导体传感器,而半导体传感器领域里智云集团自诩第二,绝对不会有人敢说第一了。
  
  此外就是提供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各种新材料,但是这些新材料用在什么地方其实徐申学也不太清楚。
  
  不过既然听说对方的新型发动机研发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就主动开口说了几句。
  
  直接接手主导发动机研发这种事就别想了……因为徐申学手底下的科研系统需要在徐申学控股的公司里才可以用。
  
  非控股公司是无法使用科研系统的名额,为这些研发工程师们增加助力的。
  
  而且之前徐申学也尝试过搞劳务派遣模式……那就是自家的工程师加上科研名额后,然后派遣到其他企业去搞研发,可惜系统不给钻漏洞,直接来了个名额暂时失效。
  
  而发动机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整个交给徐申学手底下的企业来研发,这不合规矩。
  
  所以在这些领域徐申学如果要提供一些助力的话,那么就只能搞一些子系统,零部件,材料这些了。
  
  听到徐申学这么说,边上的合作厂商的一个负责人则是颇有兴趣:“我们在发动机研发上的确是存在一些困难,毕竟发动机嘛,再好都是不够好的,问题永远都存在!”
  
  “回头我们再合作一把,看看能不能做到更好!”
  
  徐申学道:“行,我到时候派个技术团队和你们接洽,不管有什么需求你们只管提出来,能不能做到另说,但是万一呢,是吧!”
  
  说着,徐申学道:“也不仅仅是发动机领域,其他方面如果有需求也可以说,特别是半导体领域方面以及计算机领域,在这方面我们还算是有自信的。”
  
  对方道:“那感情好,回头我也派个团队进行接触!”
  
  徐申学说是自信,但实际上在半导体以及计算机领域,包括软件部分,智云集团在国内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而且是断崖式领先其他企业的第一。
  
  同时他手底下的其他几家公司也诸多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比如南门航天,虽然这只是个航天公司,但是航天航空不分家,很多航天领域的技术,在航空领域也是能够用上的。
  
  再者是海蓝汽车,别看它只是个民用汽车厂商,但是人家搞的可是智能电动车,正儿八经的高科技领域,可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传统汽车厂商。
  
  海蓝汽车在智能化控制,电池,电机,态势感知等诸多领域里的技术积累是非常雄厚的。
  
  比如激光雷达这个东西,海蓝汽车所使用的激光雷达可是自研的,旗下负责激光雷达的子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里的技术独步全球无敌手,而该子公司的激光雷达,可不仅仅使用在汽车上等民用设备上……还可以使用在特殊领域里,比如无人机,地面无人移动终端上。
  
  海蓝汽车公司所研发的诸多技术,其实都被大量应用到其他领域里。
  
  还有仙女山控股,虽然它只是个搞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的,但是他们往深了说,其实就是搞超高精密设备的,各种技术、材料研发项目多了去,其中的很多底层技术以及材料都是可以用在其他领域的。
  
  所以,徐申学手底下的这些企业,里头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众人一边听着介绍,一边闲聊的时候,徐申学也跟着众人围绕着这个飞机转了一圈。
  
  同时X1项目的负责人还在继续道:“在定位上,我们的这个是算是中型人工智能多用途战斗机,具备传统空战能力的同时,更具备在高威胁空域里进行长途奔袭,打击敌纵深防空节点,指挥节点的能力。”
  
  “同时在X系统的整合下,该机能够接受并整合处理大量友方单位的信息数据,包括常规卫星数据,低轨卫星数据,友机数据,预警机数据以及地面或海面单位数据。”
  
  “理论上,该机甚至不需要开启自身的雷达,就能够友方单位的数据支持下,穿过高威胁空域,对目标单位实施打击。”
  
  徐申学听到这话的时候,嘴角不由得弯起来,这里头的低轨卫星数据,可就是他手底下的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网络所提供的。
  
  徐申学搞的低轨道卫星,提供民用的互联网连接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而已,实际上这玩意还具备了各种侦查能力……在这种小卫星上带个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又不是多难的事。
  
  只是平时没必要不会开启而已,真到有必要了,一道指令下去,这些卫星就会开启上述侦查设备,提供海量的卫星侦查数据。
  
  想一想,好几万个小型低轨道卫星遍布全球,对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实施全面监控,画面也挺美的!
  
  同时,更加重要的还是为各种移动设备提供数据支持服务,比如地面的车辆,海面上的舰艇,空中的飞机。
  
  毕竟低空轨道网络,在徐申学的设想里,是给大量的无人车辆,无人机提供支持服务的,是构建整个无人交通网络的重要数据支持网络,这是它的核心作用。
  
  至于卫星互联网……那只是前期商用措施而已。
  
  如此情况下,这种低轨道卫星具备多种功能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样的,这种能力既然可以给民用各种设备使用,自然也可以给军用的各种设备使用……
  
  而诸多无人机的计划里,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数据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哪怕只是充当卫星通讯,也比中高空的通讯卫星更靠谱。
  
  因为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飞行高度更低,距离地面距离更短,数据延迟也更低,此外数据传输量也更大。
  
  眼前的这架X1项目的无人机,同样是接入了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网络,只不过目前智云卫星的低轨道卫星网络规模还不大,目前作用还不大……但是假以时日,等智云卫星把好几万枚卫星给送上去后,到时候作用可就大多了。
  
  “我们的X1项目,具备和地面指挥中心,乃至和有人战机协同作战的能力!”
  
  “可以在搭载了控制指挥系统的有人机上,对该机进行有效指挥,按照有人机的指令执行各种任务!”
  
  “为了进行这一次的测试,我们还改装了一架双座战机,在后座舱里配置了控制系统,充当这一次试飞以及后续试飞测试的指挥机。”
  
  随着解说,徐申学才看到机库的另外一边,有一款看起来双发中型机,刚才他都没怎么留意,不过是个老飞机而已,十几年前还算新鲜,但是现在……有啥好看的。
  
  现在既然说是改装过的指挥机,他也就有了些兴趣多看了几眼。
  
  只是多看几眼后,还是没啥感觉:都是十几岁的牛夫人了,再怎么改也就那样了……
  
  不过他对机组成员还是非常的重视,跟着其他几个人一起上前,对机组成员进行了问候。
  
  问候过后,徐申学还习惯性的想要来几句,比如什么飞行成功,奖金多多滴之类的话……但是话到嘴边就停下来了,场合不对,人员不对。
  
  算了,这些事情自然有合作伙伴负责,不用他徐申学多此一举。
  
  转了一圈,仔细看过这两架飞机后,徐申学和其他几人又到了隔壁的大楼进行等待。。
  
  试飞的工程师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约莫一个小时后,有人通报各项准备已经完成,外部的云层条件良好,可以有效阻挡太空中的卫星阻拦,机场周边地区也没有什么问题,X1项目的X1001号无人机的各项试飞前测试也已经通过。
  
  试飞条件已经具备,试飞将会在十五分钟后准时开启。
  
  当即,徐申学就跟着其他几人到了控制中心里,这个控制中心里乍一看,和航天发射的指挥中心有点类似的感觉,前方有着一块大屏幕以及两侧的诸多小屏幕,现场里是数十名各种盯着屏幕显示器里各种数据的工程师们,其中过半都是智云集团旗下的工程师员工。
  
  徐申学他们几个都是属于旁观者,所以也没有去打扰他们的工作,就这么站在后头看着。
  
  “最后一次检查系统情况!”
  
  “智能控制中心运行稳定,X系统已经启动完成了自检,检查模式启动!”
  
  “机身运动姿态感应模块自检完毕,状态良好。”
  
  “机身飞行控制模块已经自检完毕,状态良好。”
  
  “数据通讯完好,X系统已经连接控制中心,开启综合数据连接模式!”
  
  “智云卫星系统已经接入,B23模式已经开启,前期第一批六个感知卫星已经变轨待命!”
  
  “机身雷达,光电感知模块已经启动,感知数据已经接入X系统!”
  
  “模拟预警指挥雷达数据,模拟预警机数据已经接入X系统。”
  
  “输入作战系统授权码!”
  
  “输入安全系统授权码!”
  
  “输入二级安全系统授权码!”
  
  “授权码输入完毕,X系统已经获得授权!”
  
  ………
  
  随着众多人员的通报,徐申学等人也是看向了大屏幕。
  
  这个时候,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虚拟头像,然后传来了一声合成语音的声音:“各位好,X1001号已经进入待命模式!”
  
  听到这一句合成语音的话,徐申学的心情有些激动,而旁边的一个合作厂商的老年人更是呼吸有些急促。
  
  只见他深呼吸几次后才开口道:“本人***,一级权限,授权码*****,现命令X1001执行首飞任务,现移交指挥权给伴飞机组!”
  
  合成语音再一次传来:“身份验证通过,授权码通过,命令确认,执行首飞任务,指挥权移交给伴飞机组!”
  
  随后,另外一侧的小屏幕上,也出现了已经上了伴飞观察指挥飞机的机组的镜头,后座飞行员确认接管了X1001的指挥权。
  
  机组成员:“伴飞机组已经接管X1001指挥权!”
  
  随后,伴飞机组开始和塔台确认各种情况,随后启动发动机离开机库上了跑道。
  
  随后,X1001无人机也开始启动发动机,跟在伴飞飞机的后头进入了跑道。
  
  指挥中心里,还能够听到伴飞机组的指挥飞行员和X1001飞机的对话。
  
  机组成员:“X1001确保安全距离,注意观察跑道!”
  
  X1001:“X1001收到,我正在驶向跑道,距离指挥机有五百米安全距离,确认跑道无异物!”
  
  机组成员:“X1001,再一次进行自检,确认各子系统功能完好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
  
  X1001:“X1001收到。”
  
  数秒后X1001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系统自检完毕,各子系统功能完好无异常。”
  
  机组成员:“X1001,按照程序联系塔台,一切正常的话,随我起飞!”
  
  这个时候,塔台的指挥人员也加入了进来……说实话,这情况让资深的塔台指挥员都有些紧张。
  
  人生一辈子指挥过无数飞机起降,但是还是头一次指挥人工智能开着飞机起降……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塔台:“X1001,机场数据已经传过去了,请确认!”
  
  X1001:“机场数据已经抄收!”
  
  伴飞机组:“塔台,我机已经准备妥当,X1001汇报无异样,具备试飞条件,我申请起飞,执行X1001试飞任务!”
  
  塔台:“收到,X1001,请确认状态,是否可以起飞执行试飞任务?”
  
  X1001:“确认状态完好,可以起飞执行试飞任务!”
  
  塔台:“伴飞机、X1001,准许起飞!”
  
  随着塔台下了起飞的指令,跑道上已经距离比较远,但是并列在一起的两架属于不同时代的战机,也开始了加速!
  
  战机的加速极快,很快它们就到了起飞速度,然后腾空而起!
  
  这个时候,指挥中心里也出现了高清高倍数摄像机拍摄的两架飞机的画面,当然更主要的还是X1001无人机的多角度画面。
  
  同时都还有伴飞飞机机组成员拍摄的位于侧上方的画面呢。
  
  在空中的X1战机,姿态相当优美,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片叶子一样,咋看都不真实。
  
  这个时候,伴飞机组传来了声音:“指挥中心,它飞的太漂亮了,起飞程序几乎是我们之前所模拟的标准程序,没有丝毫差错!”
  
  指挥中心:“继续伴飞指挥,执行预定试飞科目,第一次飞行,确保安全!”
  
  接下来,在伴飞机组的观察以及指挥下,X1001无人机执行了众多试验飞行科目。
  
  不过因为是第一次首飞,所以整体的飞行科目里是没有什么复杂的飞行动作的,第一次首飞验证的就是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看它能不能飞起来!
  
  而和诸多有人驾驶的飞机第一次试飞不一样,X1项目的第一次试飞,还同步试验了X系统的性能。
  
  以前都是各种模拟试验,X系统表现的各种完美,但是不真的试一次,怎么知道行不行啊。
  
  而现在初步看来,X系统是完美的操控了X1这架极为操控的飞机,并且飞行姿态非常完美。
  
  伴飞机组拍摄的画面,被传递到了指挥中心里,整个X1飞机的飞行姿态非常平稳……这对于一架没有垂直尾翼的飞机而言,可不容易。
  
  更别说这还是一架AI操控的飞机了。
  
  除了验证基本的飞行姿态外,X1001飞机还在同时试验着其他的诸多项目,如态势感知,数据通讯等各方面。
  
  X系统的强大之处,其实都不在于简单的操控飞机,更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依靠强悍的数据处理芯片组成智能控制中心,X系统拥有极为强悍的数据处理能力……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X1飞机实际上就是塞进去了一台服务器飞上天。
  
  而X1飞机的体量以及供电能力,也足以让X系统运行!
  
  而这些诸多测试里,伴飞机组那边其实都看不到,也没办法看,大量的数据都是被直接传输到了控制中心这边。
  
  这些数据会被分析处理,然后简单汇报给指挥中心里的人员,不过更多的数据则是会被充当宝贵的试验数据,用来在后期进行分析,对比,用来持续改进X1项目,乃至X项目。
  
  所以,当X1001上天的那一刻起,海量的宝贵数据就已经被收集起来。
  
  徐申学这个时候,从窗台里拿起望远镜看着天空中的两架飞机,一架是黄色涂装的双座老式飞机,这个没啥看头直接略过。
  
  另外一架则是灰色涂装的X1001了,从下方看过去,整个飞机看起来有点像是一片叶子在天空中飞行。
  
  但是它的速度却是非常快!
  
  耳边持续传来喷气式发动机的隆隆声音,稍不注意,视线上就难以捕捉到这架战机了。
  
  这还是视线直接观看呢,所以在场的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这架飞机在飞行!
  
  然而在数十公里外的一个雷塔站里,被要命执行保密任务的一群人此时却是神情非常复杂。
  
  而后头的一个小房间里,两个高级别人员正在低声道:
  
  “你确认新飞机已经升空了?我们在雷达上根本就没有看到它,我们只看到了伴飞飞机!”
  
  “就算新飞机是隐身飞机,但是在这个距离里也不至于躲过我们的雷达探测,我们这可是最新型的雷达,哪怕是其他隐身战斗机在这么近的距离里,也不至于让我们彻底抓瞎!”
  
  “就算是正面无法探测,但是侧面呢,尾部呢?它总不至于在空中一直正面面向我们吧?”
  
  另外一个人则是道:“已经可以确认升空了,但是具体为什么无法探测到,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雷达站里的普通人员们,只是按照命令对某空域进行仔细搜索,自然不知道他们搜索的目标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有目标呢。
  
  而这,就是无垂尾菱形布局,再加上高度扁平机身的优势了,这种机身再加上隐身涂料,是可以做到全向隐身的,对比以往的五代机的隐身性能是有质的飞跃。
  
  这种全向隐身,不仅仅具备对不同雷达波段的隐身性能,而且对侧面,底部,甚至尾部都有不错的隐身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