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开战
第三百三十七章 :开战 (第1/2页)还别说,卡洛在这次巴尔干危机上看到了一些新鲜感。如果这次巴尔干危机引发了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甚至是引发了世界大战的话,卡洛还真的搞不清楚欧洲局势会如何发展。
因为此时的俄国并没有和法国达成协约,奥匈帝国却有着德国这个最大的盟友。
就算俄国在外交压力下急速向法国靠拢,孤立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也不可能加入法俄协约当中。
这也代表着,如果战争爆发,欧洲局势将进入新的阶段。虽然按照历史的走向对卡洛来说更有优势,但如果欧洲局势有着新的发展,对于西班牙来说或许也会有更多的可能。
说回这次的巴尔干危机。
在奥匈帝国向自己下达最后通牒的第一时间,塞尔维亚就先联系了俄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得到俄国肯定的支持态度之后,这才拒绝了奥匈帝国的要求。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傻。别看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口号喊的有多么响亮,塞尔维亚在单独面对到奥匈帝国这个强大的列强的时候,如果没有外来支援的话,注定是抵抗不了多久的。
再弱的列强也是列强,再强的普通国家也终究不是列强。奥匈帝国在工业,人口,经济以及综合国力方面全面碾压塞尔维亚,如果俄国不愿支持自己,塞尔维亚也绝对不会坚决抵抗奥匈帝国。
那么问题来了,俄国为什么愿意冒着战争的风险来支持塞尔维亚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两年前保加利亚的新任大公来自于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这个家族的名望自然不用多说,其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德国皇室霍亨索伦,是德意志地区乃至整个欧洲最有名的家族之一。
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除了掌握着自身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之外,还掌控着比利时,葡萄牙和保加利亚的王位。
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同样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原因,等到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后,她的儿子一旦成为英国的国王,英国也即将进入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时代。
对于俄国来说,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有多么辉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家族来自于哪儿,对哪个国家亲近。
很明显,这个来自德意志地区的家族肯定是亲近德国的,这也代表着俄国将损失南斯拉夫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保加利亚。
要知道,罗马尼亚和希腊并不算南斯拉夫国家。真正比较主要的南斯拉夫国家就只有两个,那就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的王位已经被德国人抢走,要是俄国人再无法保住塞尔维亚这最后一个成规模的南斯拉夫国家,俄国所宣扬的大斯拉夫主义也将荡然无存。
这也是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的原因,他们不能抛弃塞尔维亚,这也将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唯一希望。
有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丝毫不怂,但有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支持的奥匈帝国同样也丝毫不怂。
随着奥匈帝国设立的最后通牒的时间即将到来,各国都在猜测奥匈帝国是否会为此发动一场战争,以及俄国是否会在各国的压力下仍然不退后一步。
1889年2月14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签署了动员令,局部动员匈牙利,克罗地亚地区的军队,并且将奥地利地区驻扎的军队部分调动到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地区。
另一边的塞尔维亚也不甘示弱,塞尔维亚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双方在边境线上也频频爆发冲突,似乎战争即将到来。
俄国这边,亚历山大三世正在命令外交部门征求法国的意见。
亚历山大三世明白,一旦这场战争打响,想要什么时候结束这场战争就不是俄国能够说了算的了。
事关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局势,英国人未必会保持中立。如果英国非要选择其中一方的话,那么英国人大概率会支持奥匈帝国。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奥匈帝国并没有任何海外领地。奥匈帝国几乎和英国没有任何冲突,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亚地区与英国的冲突大了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必须要获得另一个列强国家的支持,才能放心的参加到这场战争当中。
因为欧洲的列强除了英法之外几乎全部表态的原因,亚历山大三世也只能将希望放到法国人的身上。
其实从俄土战争失败之后,俄国和法国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紧密了许多。
不管是德国还是俄国都明白,三皇同盟已经没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德国忌惮俄国不断的扩张,俄国同样也对德国不支持自己充满了怨恨。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三皇同盟的条约期限结束之后,德国和俄国并未选择续签条约,而是重新签订了一份类似于互不侵犯条约的保险条约。
这份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确保德俄双方的边境线获得短暂的和平。
至于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论,这份保险条约并未过多提及。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未来关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德国将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奥匈帝国这边。
俄国当然也明白这份保险条约代表着什么,在保险条约签订的同时,就和法国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有关条约。
只不过当时的俄国并不想破坏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法国人想看到的法俄同盟并没有达成,但法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也确实是靠近了。
眼下法国成了唯一一个有可能支援俄国的国家,亚历山大三世也顾不得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了。
甚至如果这场战争爆发的话,德国和俄国很有可能演变成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有可能支持俄国的法国明显更加重要。
随着俄国大使联系上法国政府,欧洲局势的压力也来到了法国政府的肩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