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里斯本和约》
第四百四十九章 :《里斯本和约》 (第2/2页)这份《直布罗陀海峡公约》的性质实际上和欧洲各国关于苏伊士运河达成的公约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在和平时期确保欧洲各国自由通行,在非和平时期对战争国家关闭。
这么做既尊重了拥有运河和海峡主权的国家的权力,又确保欧洲各国在和平时期的商船通行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对欧洲各国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了,不管是列强国家还是非列强国家,都能因这样的公约而受益。
至于运河和海峡可以关闭的战争时期,那就得考验列强国家的实力了。要是实力强大的话,哪怕不是运河和海峡的主权国家,也仍然能够做到封闭海峡和运河。
如果自身的实力并不强大,就算手中掌握着运河和海峡,也不可能在战争中完全对那些强大的列强国家关闭。
随着《里斯本和约》的正式签署,这场关于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闹剧也正式结束。
欧洲局势再次回到了以德法竞争为主的局面当中,英国和西班牙在如此的欧洲格局当中,实际上也只能算是陪衬。
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因为涉及到葡萄牙内战的原因,实际上是有四方参与的。这四方参与到战争中的总军队人数加起来,实际上也只有50万人出头而已。
也可以说英国和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出全力,但无论如何,这场四方参与的战争最终只有50万士兵参与,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来说只能算是零头。
随着时间来到1905年,欧洲各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大扩军。
特别是当欧洲各国在加的斯大阅兵中见识到了西班牙陆军的风采的时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诸国不约而同地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通过扩军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在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大背景之下,任何一个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单独扩军,都会引起波及整个欧洲的全面的军备竞赛。
就目前两大军事集团的陆军兵力来看,法俄军事集团的常备陆军人数是要远远多于德奥意三国同盟的。
光是俄国的常备陆军人数就已经超过百万,法国在1905年之前的常备陆军人数也有70万人,加起来可就是170万人以上的常备陆军规模。
而德奥意三国同盟这边,只有德国的常备陆军人数保持在60万人以上,奥匈帝国的常备陆军人数只有40万人,意大利的常备陆军人数更是只有不到30万人。
三国同盟的常备陆军总人数加起来也只有130万人出头,相较于法俄同盟少了40万人。
这其中,意大利陆军的30万人战斗力无法保证,真正具备足够战斗力的三国同盟军队人数只有100万人出头而已。
三国同盟三个列强国家的常备陆军人数还不如法俄两个国家,虽然俄国陆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但上百万陆军光是人力消耗,就足以拖垮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哪怕担任法德两国的陆军人数,德国的常备陆军人数也是比法国少10万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内部进行了会议讨论,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必须要进行扩军,将德国的陆军规模保持在法国同等水平甚至是更高水平,这样才能应对更加激烈的欧洲局势。
除了德国需要进行扩军之外,德国的两个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也需要进行扩军。
奥匈帝国的陆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至少能够帮助德国拖住一部分俄国的军队。
在三国同盟内部进行了多次军事会议之后,最终在德国的力主要求之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决定采纳德国政府的提议,分别扩军15万人和10万人。
再加上德国军队即将扩张的15万人,在这一轮的扩军之后,德国的常备陆军人数将达到75万人,比法国的常备陆军多5万人。
三国同盟的总兵力也将达到170万人以上。如此一来,三国同盟与法俄同盟之间的陆军人数将不再有差距,这也是德国政府希望看到的。
虽然三国同盟各自的扩军行为并没有公开,但如此大张旗鼓的扩军行为,想要进行高度保密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先后进行扩军之后,法国政府也很快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指望着俄国进行扩军是不可能的,俄国此时国内一团乱糟,盲目扩军只会加速俄国国内的动荡。
既然自己的盟友俄国靠不住,法国政府只能亲自上阵,扩张自己的陆军常备军队。
虽然不清楚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具体的扩军规模,但从这三个国家扩军的动静也能够看出,他们扩军的规模注定不小,至少也是10万人以上。
如果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各扩张10万人的军队,对于法国政府来说是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的。但要是德国军队扩张10万人,对于法国来说威胁可就大了去了。
本着不惜一切代价保持陆军规模优势的原则,法国政府在内部召开了几轮会议之后,也决定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将常备陆军人数从70万人提升到85万人。
对于目前人口只有4350万的法国来说,保持85万人的常备陆军已经是极限了。法国的财政只能支撑这么多的军队,下一轮的扩军,或许就要等到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刻了。
在此轮扩军之后,欧洲各国常备陆军人数迎来了进一步提升。
法德两国的常备陆军都已经接近百万人的规模,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常备陆军人数也分别达到了55万人和40万人,差不多也都是各国的极限。
陆军规模扩张的极限代表着什么其实不用多说。当各国无法承担大规模陆军带来的军费消耗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战争该爆发的时候了。
因为局势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只有一场彻底决定胜负的战争才能结束各国的军备竞赛,才能让欧洲局势重新恢复到两大军事集团对立之前。
卡洛本着坐观欧洲局势发展的原则,并没有让西班牙加入这一次的陆军军备竞赛。
反倒是一向只发展海军的英国政府坐不住了,在不间断地接收西班牙送来的俘虏的同时,宣布将自己的常备陆军人数扩张到40万人。
英国政府凑热闹的想法也很好理解。虽然和西班牙的战争闹剧已经结束,但这场战争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英国在海军方面的问题。
在英国不能拥有西班牙同级别的超强战列舰之前,英国海军霸主的地位就是悬空的,随时有可能跌落深渊。
更要命的是,西班牙政府已经先后承诺帮助意大利和法国建造战列舰。
虽然战列舰的建造周期长达数年的时间,但这对大英帝国来说并不算是好消息。如果英国政府无法在这数年的时间内成功拥有无畏舰,那么在数年之后,有能力打败皇家舰队的除了西班牙之外,或许还要再加上意大利和法国的名字。
再加上德国海军扩张的速度也相当迅速,英国要是在无畏舰的领域再不加紧追赶,昔日的海军霸主可能就只能龟缩在本土的海域,缅怀自己曾经的荣光了。
丧失海权的大英帝国可不再是欧洲一哥,而是欧洲一哥们。先不说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光是自己现有的殖民地体系,都是无法在丧失海权的前提下继续维持下去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保持海军强盛是英国维系下去的根本原则。之所以在欧洲陆军军备竞赛中凑凑热闹,实际上也是想拱拱火,让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列强将更多的目光放在陆军的发展上,从而减缓欧洲各国海军发展的脚步。
明天九月一开始好好更新,先来个日万一周试试水吧,新的一月跪求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