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十年终章(下)
第357章 十年终章(下) (第1/2页)对于理查德即将在这个十年住进白色房子这件事,乔喻信心十足。
就像他说的那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八年时间,足够影响一代人的思维模式了。
这样恰好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在通用人工智能操控下的算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当然,乔喻给七月下的指令并不是那么直接,只是很笼统的一句话。
「让更多的西大人喜欢幸运的理查德。」
至于如何让更多人喜欢,那就是七月自己要琢磨的事情了。
各方的民调数据已经显示这块七月琢磨的很不错。
甚至不止如此。
哪怕是许多不那么喜欢理查德的人,都认为未来只有理查德这样的人带领下的西大才有希望。
当然,七月这些年肯定不只是做这一件事。
事实上,送给理查德那套设备,只是乔喻私人做的事情。
七月最突出的责献还是为人类征服深空做责献。
包括但不限于规划人类月球基地建设,
十年时间里,华夏已经在月球建设了五个大型基地。
其实用基地已经不太能形容这些建筑群,毕竟这些基地放在地球上差不多已经跟华夏的小型县城差不多了。
除了最初建设的科研基地之外,分别是两个重工业基地跟两个月球旅游基地。
其实重工业基地跟科研基地也承担了一部分接待游客的功能。
总有游客好奇在月球工作的人平时是怎么学习跟生活的。
于是月球工厂、实验室一日游也成了月球的特色项目之一。
总之,为了让相对富裕的人们能在月球玩的满意,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为华夏的月球建设做责献,领导们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为了交通方便,五个大型基地或者说人类聚集地之间靠的是磁悬浮列车连接。
电能除了之前的太阳能之外,华夏又在月球建设了三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主要是重工业基地耗电量太大了。尤其是生产用水。
月球工业基地的用水肯定不可能从地球运上来。那样成本太高了。
月球深坑里虽然已经找到了水的固体形态冰,但大量开采同样也很麻烦而且这部分水,主要用于五大基地的生活用水。
所以重工业发展这边用水主要还是通过分解月壤中的氧化物跟氢化物来合成水。
这也是需要建设核电站的原因。
虽然伴随着需求分解、合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这些高能反应需要充足且稳定的电力支持。
不过继续建设核电站的成本还是太高,所以华夏在这八年里已经攻克了太空太阳能收集技术跟电能无线传输技术。
一期太空太阳能板已经开始铺设。
预计两年后,月球重工业基地的主要电力供应将逐渐由太空太阳能基地供应,
除此之外,月球两个重工业基地附近,两个日吞吐量可达百次的太空港口也在建设之中。
这两个太空港建成之后,不但将成为月球跟地球互通货物的纽带,更将成为通过月球发射太空飞船前往深空的基地。
月球的低引力相对于地球来说,发射深空探测飞船更有优势。
通过月球来发射这些太空船,成本更加低廉。
火星无人探测计划已经被提上日程。当然第一批次去火星进行无人探测飞船,同样由七月负责驾驶。
七月不但要担负起前往火星探测的任务,更肩负着在沿途铺设卫星,并建设中转站的任务。
这种情况下就真凸显出七月的作用了。
作为人类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产品,借助强大的量子模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能够快速的根据遇到的不同情况,调整策略。
相对人类来说更精确的控制能力、实时分析能力跟决策能力,显然是这项任务最重要的部分。
尤其是沿途铺设各种卫星转接,能够保证飞船获得的信息能即时发回地球。
哪怕飞船在宇宙远航中遭受意外,完整的情况也能传回地球,为接下来的飞船建设积累更多的经验。
沿途的太空补给站建设则是为了未来有人深空探测打好基础。
毕竟从地月系统到火星又或者其他行星的距离太过遥远。
真正载人飞行探索的时候飞船如果出了故障,起码可以有个地方能够维持人类生命体征,并等待救援。
总之在这一点上乔喻并没有欺骗那些为了让七月能力更为强大,没日没夜研究数学理论的数学家们。
虽然乔喻也会让七月去干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七月在深空探索中的突出作用,还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与之相应的,不过短短十年时间,元数学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数学分支。
其细分领域之多甚至能跟传统数学本身媲美。
比如强调研究意识结构的元代数,细分领域就意识环论、同调逻辑表示论、自由模论,意图模的稳定性理论、等等.
还有元几何中的意识趋向纤维丛论、意图模稳定论、曲率意识论、认知流形论、伦理联络论、
乔喻-陶空间解析还有跟元分析相关的认知微积分、决策方程树、认知DG范畴的模型结构、意识吸引子的微分同胚分类这些年,很多本科学人工智能的年轻人,头铁的扎进这个深坑,然后出不来了—
根本出不来了。
坐拥全世界最牛的那群导师,充足的实践机会,还能近距离接触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算力资源随便用—·
即便如此,从元数学专业正式招收研究生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了。
五十七位教授在前两年总计招收了两百一十二个研究生,目前只有两个人顺利博士毕业。
目前来看延毕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要知道元数学目前只开设博士点,且不招本科生,只招数学跟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
顺利毕业的也都留在了项目组了,继续为这个项目发光发热总之对于这些选择跨越千里留在华夏的数学家而言,这些年的收获也是极大的。
毕竟他们都能在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当然除了这些顶级的数学家之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工程师、百万的程序员直接或者间接在为这个七月跟太空项目服务。
生产力飞跃的时代就是这样。经济活跃,人总是很容易就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欣欣向荣。
尤其是当星际探险跟星际征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识的时候,虽然华夏自己从没承认,但毫无疑问的是,东方大国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领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