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玄奘归来,会有悟空吗?(第三更)
第二百八十五章 玄奘归来,会有悟空吗?(第三更) (第1/2页)天色黄昏,李承乾坐在步辇上,朝通训门而去。
他脸上的笑容,总是有些难以遮掩。
一想到李治很有可能会遭遇他前世的待遇,李承乾心中就忍不住的想笑。
李治是足够隐忍,但是李百药并不是真的去做晋王长史的。
他是去教他的。
任何丝毫的行差踏错,都可能会被斥责。
时间一长,李治还能隐忍下去吗?
步辇过通训门,李承乾的脸色彻底的收敛了起来。
不够啊,一个李百药不够了。
若是如此,李治都隐忍下来,那么在李百药,甚至是皇帝那里,他是要加分的。
李承乾的脑海中一瞬间闪过许多手段,但是最后,却被他自己彻底的掐断了。
足够了,有李百药规劝李治足够了。
李百药是宗正寺卿,如果李治真的隐忍了下来,让李百药重新去做他的宗正寺卿就足够了。
只要离开了晋王府,李承乾有足够的能力让李百药清醒过来。
足够了,在皇帝归来之前,李治不给他找麻烦已经足够了。
当然,如果李治不安分,还要继续做小动作,那样更好,那样他死的更快。
心神收敛,李承乾回到了东宫后院。
微微抬手,李承乾说道:“去宜春殿。”
“喏!”
……
宜春殿,李承乾和儿子李隅玩闹了一阵,然后才让乳母将李隅带了下来。
苏淑让人准备好了晚膳,然后才坐到了李承乾的身侧,两人一起用膳。
刚刚拿起筷子,苏淑侧过身看向李承乾,问道:“殿下,听说有一位佛门高僧要从西域佛国归来了?”
李承乾微微一顿,随即轻轻点头。
玄奘虽然还没有回到长安,但佛门已经开始为他造势了。
如今的长安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了玄奘要归来的消息。
天下佛门派的人已经陆续的进入长安城。
苏淑轻声问道:“这位高僧很厉害吗?”
“是的。”李承乾点头,放下筷子,说道:“从长安西行,一路三万里,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从天竺取的真经,然后又数万里之遥,带着真经返回长安,便是遍数上下数百年,也仅仅只有几人能够做到。”
“几人?”苏淑惊讶的看着历李承乾,问道:“这位高僧不是唯一的吗?”
“不是!”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认真的说道:“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有史可查的,有数十人之多,然后最后成功归来的,加上玄奘法师,一共有三人。”
“三人,这么多吗?”
“不多。”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西天取经,最早是曹魏时期的朱士行,法号八戒,他是为了求取《大品般若经》原文而西行,不过他去的是西域的于阗国,抄录了真经,但却因为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未能回到故土,但他的徒弟将经文带至来洛阳。”
苏淑轻轻点头。
“之后是东晋高僧法显,十一人去西天取经,前后十四年,九死一生,最后仅法显大师一人回到故土。”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说道:“玄奘法师,便是受到了他感召。”
“原来如此。”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北燕僧人昙无竭,二十五人一起去西天取经团,最后有五人返回故土,可惜的是,他们取经回来时,北燕已被北魏拓跋氏灭掉,但好在有《观世音受记经》和《历国传记》作为见证,不然他们的历史就被彻底泯灭了。”
“嗯!”苏淑神情凝重而敬佩。
“最后便是玄奘法师。”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玄奘法师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是独自一人前往天竺的,不像法显和昙无竭,或是有朝廷支持,或是有同伴相随,他是一个人离开长安的,几番生死,殊为不易。”
“原来如此。”苏淑神色缓和了下来,李承乾这一番话,让她心中对玄奘的敬仰一下子少了许多。
历史上所能找到记载西行天竺的,就已经这么多了,那些没有在历史当中记载的没有活着抵达天竺,甚至死在路上,究竟有多少,又有谁知道呢?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玄奘法师之所以令当世佛门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独自一人,穿越无数艰难险阻的勇气,最关键是他在抵达天竺之后,除了学习诸般佛门论典,甚至还在天竺和天竺高僧辩论获胜,声誉极盛。”
稍微停顿,李承乾感慨道:“玄奘法师的佛学之强,便是天竺也没有几人能够比拟,甚至于当他要返回大唐的时候,便是天竺人,也不愿意放他归来,后来他才以传法为由,成功返回大唐,可以说是天下高僧莫强于他。”
李承乾虽然在不停的夸赞玄奘,但不知道为什么,苏淑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无比崇敬的心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