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正统七年(6)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正统七年(6) (第1/2页)一直以来,楚凌对地方就没有放松过警惕,所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层面,地方的复杂程度,一点不比中枢要弱,甚至要更强一些。
因为天高皇帝远。
寥寥数字就道尽了一切。
大虞最大的皇帝,毫无疑问是楚凌,可在地方是有一个个土皇帝的,紧密围绕他们而运转的是一串利益共享者,这还不算完,土皇帝还分大小,小的依附大的,大的效忠更大的,层层盘剥,环环相扣,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利益网。
这一体系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与统治体制相互并存的,在国朝强盛时,他们是依附在这棵大树上,以获取养料与阳光,而国朝衰败时,他们是缠绕在这棵大树上,以获取更多的资源。
至于大树死了,或许有一部分会被顺带砸死,但还有一些则攀附到新树上,其与新树存有的藤蔓,一起跟随着新树慢慢长大,而到了这一步就已形成一个新的更迭,重复过往的事情。
太阳之下没有新奇事。
也是这般,楚凌对待有些事,不会放松警惕,即以中枢、地方衍生的特权群体,必会采取愈发严厉的措施。
不影响他营造的大势,推动的变革,或许楚凌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玩意儿只能控制与制约,但无法取缔。
因为这是权力的伴生产物。
取缔了它,就等于要取缔权力。
但要是在这期间,有谁不开眼想挑战权威,那楚凌必会降下正义铁拳,叫其知道死字怎样写的。
这期间任何阻挠正义铁拳下来的,会连带着被一并消除掉,毕竟大虞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处在中枢的楚凌,俯瞰着这片广袤疆土,大虞到了必须调改的程度,如果在他这一朝不做此事,则大虞就将从上升趋势转向回落趋势,就如过山车一般,是处在波动下的,但有些事一旦选择不做,则今后即便出了明君贤臣,面对如枷锁般的框架,也难以将大势给挽回!
正统朝恰是处在风口浪尖的转折点,改革很难,不改更难,如何确保在改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动荡与撕裂,楚凌用很久想到的法子,便是在每个阶段的改革时期,当矛盾无法调停时,就对外进行转移,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凝聚内部共识。
简单些来讲,楚凌要再打一遍江山。
只是这个江山,是分内外两部分的。
难度或许会无形飙升很多,但真叫楚凌做成了,那他的名字必将深刻在这片土地,被后世千万代所铭记,如同山河镌刻其名。
“朕听闻陵邑在朝野间的争议很大?”
虞宫,大兴殿。
殿外大雪纷飞,殿内温暖如春。
楚凌身倚在凭几上,手中拿着一份奏疏,在御览之际,突的开口,瞥了眼坐于锦凳的刘谌,殿内的平静被打破。
“禀陛下!”
如坐针毡的刘谌,听到天子所问,下意识向前探身,“是有一些议论,但这都是在正常范畴,毕竟朝廷出台一项政策,免不得要让一些人生出担忧的。”
陛下啊陛下,这何止是争议大啊。
这简直是快闹翻天了。
可刘谌嘴上这样讲,但心里却叫起苦来。
因为这件事,这个年他都没过好!
当初奉旨前去东域一带,将一批富户给强迁走,刘谌就预料到这一结果,故而在归都后他一直在设法解决此事。
可人算终不抵天算啊。
紧密围绕着征讨东吁叛逆一事,为此天子及中枢部分重臣,做了一系列举止及措施,连带着或在明,或在暗的群体顺势闹腾起来,他们是不知对外征伐一事的,他们之所以闹腾,纯粹是因为此前的种种,还有他们自身利益才动起来的。
在这样的态势下,刘谌既要管好本职诸事,还要跟臧浩等人暗中调查,这已够叫刘谌心累的了。
而在上述种种下,在新年到来之际,御前突颁的一道旨意,直接让朝野沸腾了,这一切与陵邑设立密切相关。
涉及陵邑营建全权由新设陵邑令署负责,该项大工采取以劳代赈的形式,营建期间所涉开支由内帑直拨,这这就像凉水泼进滚烫油锅炸开了。
无疑是一项惠政,所涉人员不征伐徭役,让灾民、流民聚集,所需工匠由有司负责解决。
但是陵邑一事,别说在大虞没有过,前朝也都没有过,且耗费巨资营建,这难保其中不产生争议。
更别提这还牵扯到了帝陵。
帝陵所在乃国之根本,风水命脉所系,哪怕兴修的陵邑,是距帝陵有一定距离的附属城邑,仍有不少人以谶纬之说大做文章,称此举会动摇龙脉根基,致使国运倾颓。
可以说这件事吧,争议很大。
而在这争议下,还有一件事,牵绊着太多人的注意。
即新建陵邑所需粮布、木料、石料等各项所需,以分类竞拍的方式,交由榷关总署全权负责。
这事儿让太多人下意识想到了早先边榷员额竞拍一事。
如果能拿到其中一项供应,这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许多豪商巨贾纷纷暗中奔走,合计此事到底能不能办。
一时间,在虞都的各方势力皆盯紧此局,暗流涌动。
也因为这事儿,导致刘谌东躲西藏,根本就不敢见人,因为有太多的人,托关系找门路想见他,这明显是想打探此事的。
‘肯定是东吁前线的仗打起来了,甚至打的规模还不小,不然陛下断不会在新年到来前搞此事的。’
而在刘谌心中叫苦下,一个念头在他心头生出,特别是他被召到御前了,这反倒是叫他更笃定了。
只是这话,他能在心里猜,却不能讲出来。
“陵邑一事牵扯重大,朕不希望出现任何状况。”
对刘谌所想,楚凌没有在意,而是讲出心中所想,“别的都好说,唯独涉及到各项供应上,朕是有担忧的。”
“这不比别处,数万乃至更多青壮汇聚,不说营建所需木、石、铁等诸料耗用,单单是每日吃喝拉撒,还有必要的衣服、药材等,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要敢有问题,一旦被别有用心之辈利用闹出骚乱,哪怕是规模极小,这对朝廷的影响都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