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清算大族,联姻鲜于
第一百五十三章清算大族,联姻鲜于 (第1/2页)“何事让子远如此欣喜?”
张虞皮笑肉不笑,问道。
许攸没看出张虞的不悦,得意而笑,说道:“仆奉君侯之令,审查袁绍帐下文武违法之事,今攸已悉数整理完毕。君侯如能依名单严惩,冀州士民将心悦而宾服。”
说着,许攸奉上一封竹简,说道:“如审配在冀州诸郡内兼并田亩多达千顷,门下食客、部曲、隐户约有五百户;而审氏一族借审配之权势,在冀州中拥田两千顷,耕牛、马匹千头,钱财积如山丘。”
一顷为一百亩,千顷则是十万亩。依照理想情况,富裕的情况下,一户授百亩之田,千顷良田可授千户百姓。今隶属于审配与审氏的田亩多达三千顷,足够让三千户百姓富裕,养活两万百姓轻松,故三千顷田不可不多!
“三千顷!”
殿内众人脸上或露出愕然之色,或是倒吸口凉气,他们都没想到审配家族竟如此富庶,当真不愧是冀州的顶级世家。
杜畿感慨说道:“河东毌丘氏拥田四百顷,我便以为是巨富。而今与审氏三千顷相比,亦是有所不如。”
“审配一向以刚直享誉河北,却不料其与族人名下竟有三千顷田。若是贪腐之辈,不知名下会有多少田亩。”贾诩忍不住说道。
“常侍赵忠昔在魏郡时,投献田亩有万顷,府宅如宫宇,是为巨贪尔!”许攸笑眯眯道。
在土地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上,权利势必伴随财富的聚集,而财富的聚集势必伴随田亩的流转。因此在古代一旦出现免税群体,出于各种利益,田亩都会聚集在免税群体名下。
如明朝时期,因朱元璋对子弟丰厚,因此授予藩王经济上的特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田亩便登记在藩王名下。而这些田亩一旦登记在藩王名下,朝廷便无法支配及收取赋税。
除藩王外,明朝的勋贵、皇帝都会侵占田地。其中名义上贡献于皇帝的皇庄是天然的免税保护伞,勋贵会将田亩投献于皇庄,从而令自己名下田亩免税。
士绅阶级中的大士绅因含权度高,因此所交赋税往往会少许多。而中下士绅因含权度低,家境富裕,往往承担了不少的赋税。
在东汉时期,诸侯王不具备经济特权,因此田亩不会聚集在此类群体下。但庞大的士族阶级,因地方关系盘根错节,关系能直通朝廷,因此名下存在大量田亩,所以东汉士族群体可以说是人人巨贪。
诸葛亮遗书中留下薄田十五顷之语,在后世某些人眼里,清廉者应该分文不收,但在东汉社会环境中,诸葛亮无疑可称之清廉。如之前郭图收取将领贿赂虽说触犯了法律,但所收金额之少,一度让张虞有愧疚心理。
念及于此,张虞抬头看了眼许攸,暗忖:“连审配都贪那么多,不知以贪财而出名的许攸会贪污多少?”
见张虞瞧着他,许攸脸上露出笑意,问道:“君侯,审氏违法乱纪,令士女怨恨,攸请命查抄其家族。”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审氏作恶多端,由董昭上任后亲理,子远可率郡兵查抄审氏。记着审荣投降有功,其亲眷不可妄动,田亩不可清查。”
“多谢君侯!”
见张虞将清算审氏的任务交给他,许攸脸上嘴咧开,拜谢道:“攸必不负君侯期望。”
“余者氏族由伯侯上任之后亲理,不可冤枉一人,亦不可放过以一人,如有不决之事可上报于我。”张虞叮嘱道。
“遵命!”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袁绍失败了,那些追随他的亲信将会遭到张虞的清算,吐出他们往昔所得的利益,交于张虞分配于属下。
至于罪名?
莫开玩笑,爬得高,肮脏的证据越多,尤其是亲近之人难免狐假虎威。因此如果要清算,张虞可全部清算。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张虞会先列出部分名单,让杜畿上位后清算,一者用来惩治袁绍旧部,二者用于安抚民心。
其余列名之人将视情况而定,只要犯事不严重,可清算可不清算。如甄氏因甄宓成为张虞的侍妾,大概率能避免此次清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