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孙权的野望
第二百八十二章孙权的野望 (第1/2页)五月,阆中。
校场上,新募蜀兵在军官的督促下,勤练列阵之法。
因蜀中富裕,新兵们所兵甲竟为一流水平,盾、刀、矛、弓样样俱全。甚至连其中的披甲率不低,百人之中能有三十人至五十人披甲,甲胄中铁甲、皮甲均等分布。
“蜀中兵丁性温,不及楚兵轻悍,欲成强兵非日月操练不可!”
孙权巡视军阵中的蜀卒,说道:“今大敌当前,需依仗老卒锐士,而新兵能摇旗呐喊便可!”
吴景说道:“蜀兵虽说羸弱,但巴夷却是剽悍善射。先君在时,于涪陵募三千巴夷为兵,巴夷善弩,所向无前,屡破强敌。先兄在世南征,巴夷大破恶蛮,杀俘甚众!”
孙权微微点头,感叹说道:“惜兄长骤崩,巴蜀动荡,今不能广募巴人从军。是役之后,当多招巴中汉夷从军,勤以操练必能为益州砥柱。”
益州闭塞,寡有军事袭扰,因此蜀人非优质的兵源。而相比蜀人而言,生活在三巴区域的汉蛮因时常冲突,故民风算得上轻悍。
是故割据巴蜀的政权,欲想保证军队战斗力,需要依靠三巴区域的兵源,吸纳巴人从军入伍。而历史上,敢于北伐的蜀汉政权在巅峰时期,大量巴人被征辟从军,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法正说道:“吴楚出兵十万伐荆州,今唐军又受挫剑阁、汉昌于多月,依辎重、粮草转运之艰难,早则下月,晚则七月,唐军将生撤军之念。时唐军撤走,使君整改军伍,提拔良将,将能大振兵卒。”
孙权自觉兵事进展良好,笑道:“唐人背盟袭白水,方有今日之急促之势。故唐人撤军时,可择金牛、米仓二道险峻修城。及敌寇复至,凭层层险关足以据敌,彼时与曹、刘二家联盟,另有精兵守关,未必不能割据巴蜀。”
因兵事进展顺利,孙权度过初期的焦虑,且随着曹操、刘备二人率军北伐江陵,孙权忧愁得以排解。转而开始期待击退唐军后的情况,并与属下闲聊畅想。
在君臣聊天之时,侍从趋步急报。
“禀使君,汉昌紧急军情!”
“何事?”
孙权有意识向大帐走去,问道。
“据甘将军上报,敌将满宠忽分兵南下宕渠!”
“分兵宕渠?”
孙权神情微惊,与法正对视了眼,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
“军师可知满宠用意否?”孙权问道。
法正沉吟少许,说道:“宕渠多賨人,昔张鲁归降时,巴中群夷沸腾,争先投靠张虞,濩、朴胡、袁约三人受封为三巴太守,大扰巴中诸县。先兄遣兵进讨,虽击破三人部众,平息巴中动乱,但三人却率余部逃至汉中。”
“满宠从米仓道入巴,三人岂会不随军征讨?”
孙权若有所思,说道:“此番满宠分兵宕渠,可是招引賨人反叛?”
“应是如此!”
法正蹙眉说道:“满宠分兵南下宕渠,招引巴中賨人反叛。今巴中暂无大军,仅章曼率数千人坐镇。一旦唐军深入巴中,群夷受招骚乱,非章曼一军所能平。”
说着,法正感慨道:“满宠能为中原名将,果有出众之处。今受挫于汉昌城下,却能因势用兵。如宕渠被夺,賨人惊扰巴中,则巴西非我军所能有!”
“那今分兵宕渠,以讨深入巴中之唐军?”吴景说道。
“或是可行!”
孙河应和说道:“南下唐军兵少,我军遣大军征之,必能有所斩获。时袭扰之军兵败,动摇大营人心,兼辎重紧缺,唐军不日便撤!”
“不知军师可有高见?”
孙氏君臣已至大帐中,法正盯着舆图上兵力分布图,忽而问道:“南下唐军兵力多少?”
“约有万人,敌将柯比统率!”侍从答道。
闻言,法正凝思的脸上露出笑容,似有计策暗藏于胸,问道:“不知诸君,可有闻围魏救赵之策否?”
“岂会不知!”
孙河说道:“昔庞涓击赵,赵危,向齐救援。齐军击魏,以庞涓撤军,时于途中伏击,遂大败魏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