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天命何在
第113章 天命何在 (第2/2页)胜者得到一切,这是天下最大的道理。
二月二十五日,姜维按照郭淮的建议率万骑来到成都城北,一时让成都城内官吏军民大哗。
对于战争的感受也是分等级的。
即使对于益州这么狭小的地方,战线在白水、葭萌与白帝、江州,和涪县、绵竹是不同的。就算是在蜀郡内部,广都、新都迎敌和敌军到达成都城下,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原本宛如一个整体的‘汉军’,此时也经各种评判标准划出不同的整体。谁是东州人士,谁家籍贯荆州,益州本地之人又谁家在魏军占领区域……军队内部相疑已经达到了极点。
蒋琬只能见到这些各自统帅千人、两千人的司马、校尉们在巡城之时对自己保持着恭敬,可一旦城中有了风吹草动,蒋琬相信这些中层军官们会纷纷做出自己的选择。
而官员们的分歧也同样巨大。
原属于相府的精英势力多被分散在外,投降论调甚嚣尘上,蒋琬完全没有精力管理,刘禅自己都在两可之间,又如何会压制城中的这般情绪呢?
终于,在魏军骑兵到达成都城北的第二日,杜琼、孟光、来敏、裴俊四人一并入宫请见刘禅。
刘禅没有拒绝见这四人的道理。杜琼是九卿之首的太常,孟光是大司农,来敏是光禄大夫,裴俊是光禄勋,此四人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朝廷重臣。
四人入内见到刘禅的时候已是下午,成都左近已经阴天了几日,殿内在刘禅的要求下没有点燃烛火,显得格外阴翳。
“臣等拜见陛下。”四人同时躬身行礼。
刘禅的面孔躲在阴影之中,隔着两丈远看不真切:“诸卿见朕,可有指教?”
孟光、来敏、裴俊三人同时看向杜琼,杜琼轻咳一声,向前迈了半步,拱手说道:“臣等来此,是与陛下说谶纬的。”
刘禅抬头看了几人一眼:“是说谶纬来劝朕投降么?”
“臣不敢。”杜琼道:“只是臣等有所发现,不敢与陛下隐瞒罢了。”
刘禅摇头苦笑一声:“朕在白水之时,与那魏主曹睿书信往来不断。其中提及经学之时,曹睿就说今文经学与谶纬灾异之说混在一体无法分割,魏国已经全面用了王学,革新学术。”
“朕当时还不以为意,直到今日才明白那曹睿的道理。杜卿今日来给朕说谶纬,可当时先帝称帝之时进言谶纬的不也是你们么?这些谶纬,朕现在还都能一一记得!”
“《洛书甄曜度》说‘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说‘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说‘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说‘帝三建九会备’……”
“杜卿,你们昔日以此谶纬来劝先帝,难道都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