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钧座,您知道胡琏? (求订阅)
第654章 钧座,您知道胡琏? (求订阅) (第1/2页)楚云飞前敌总指挥部
战局,依旧如同一盘被下乱了的围棋,犬牙交错,杀机四伏。
信阳方向的攻势已经暂停,桂军主力正在与日军第三师团的残部,进行着一场令人不耐的对峙。
而石牌要塞周边区域的血战,则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生命,在那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消逝。
楚云飞如同一个冷静的棋手,不断地调动着手上的棋子,用空军的轰炸,用炮兵的精准打击,用孙连仲那支哀兵的决死反扑,死死地拖住横山勇这头已经陷入疯狂的野兽。
他很清楚,胜利的天平,正在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这边倾斜。
就在这焦灼的等待中,一封来自遥远滇缅的加密电报,被送到了他的案头。
发报人,是罗卫国。
电报的内容,充满了无奈与忿怒。
罗卫国用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勉强将那条混乱不堪、贪腐横行的滇缅生命线,梳理出一个大概的头绪。
他在电报中痛陈弊病:“物资积压,倒卖成风,军用卡车公然运载私货,前线急需之药品弹药,竟在仓库中发霉腐烂!职权所限,鞭长莫及,若无雷霆手段,此生命线,恐成自缢之绳!”
电报的后半段,更是提到了一个让楚云飞心头一跳的名字。
“职于路边沟壑中,发现一批被遗弃之机械设备。经查,竟是我军工署于战前,耗费巨资从丹麦引进之麦德森机枪生产线!”
“仅因日机空袭,设备轻微受损,便被当时负责之内迁官员以‘无法修复’为由,弃置于此!经随行专家鉴定,此产线稍加修复,便可即刻投产!”
麦德森机枪产线..当年国民政府为了填补ZB26捷克式轻机枪产能不足、价格昂贵的火力空缺而引进的替代方案。
楚云飞印象里面还真知道这条生产线所需的武器设备。
不过在他的印象里面,是在48年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政府才察觉到滇缅路时期所犯下的错误。
麦德森机枪虽然性能略逊于捷克式,但其结构简单,成本相较于捷克式而言颇为低廉,极易大规模生产!
对于那些连“一人一枪”都无法保证的地方部队而言。
那就是雪中送炭。
可这样一条宝贵的生产线,竟然就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和官僚的懒政,而被当成废铁一样,扔在了路边!
“这帮混账!”
楚云飞一拳砸在弹药箱上,发出一声闷响!
电报的最后,是罗卫国的请求。
“此地龙蛇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无一支绝对忠诚可靠之武装力量,职寸步难行!恳请钧座,念在党国大业份上,支援一二!”
楚云-飞缓缓地,将那份电报折好。
他抬起头,心中的怒火,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冰冷的决断。
“鹏程。”
“在!”
“立即给我接通远征军司令部,我要和周卫国通话。”
十几分钟之后,电话才接通到了缅甸那边。
“卫国吗?是我。”
“回钧座,是我。”
楚云飞的声音,不带一丝情感:“你现在立刻从你的特战旅里,给我抽调一个战斗力较强的基干营出来。”
电话那头的周卫国显然有些错愕,但还是立刻回答:“是,钧座,可是我们”
“没有可是。”
楚云飞打断了他,“这个营,连同所有武器装备,即刻开赴昆明,向滇缅督察处罗卫国主任报到。”
“另外,再从你的补充兵员和伤愈归队的官兵里,挑选精干,组建一个新的特务营,一并交由罗卫国指挥。”
“钧座!”
周卫国急了:“我们特战旅现在作战任务极其繁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您这一下就抽走了我两个主力营,我们后续的作战任务肯定要受到影响的。”
“到时候必然会因此伤亡更多的兄弟,印支那的清缴计划也会因此受到相关的影响。”
“卫国,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楚云飞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但是整肃内部这件事,比你在前线打一场胜仗,更加重要,我不能够看着一条好好的生命线就这么烂掉。”
“我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刀,去把那些烂肉,都给我剜出来!”
“把那些吸血的蛀虫,都给我剁碎了!”
“罗处长那边已经有了头绪,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
“现在最合适的刀,就是你们的特战旅。”
“你明白了吗?!”
电话那头。
周卫国短暂的沉默了片刻,而后坚定的声音当即响起:“是!钧座,卑职明白。”
挂断电话,楚云飞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
沉思片刻之后的他接着再度出声:“鹏程,去草拟一封电报发给卫立煌卫长官。”
“是!”
赵鹏程掏出纸笔,准备记录要点。
楚云飞思索了片刻之后,接着道:“就说鉴于小规模精锐部队在东南亚战场之上的表现亮眼,建议远征军部队应当多配属一些精锐作战力量,并且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卫长官自然能够明白楚云飞的意思。
楚云飞想要扩编周卫国的特战旅,甚至还想要再组建一支专门用于热带雨林、丛林等地形作战的特殊部队。
云南边民,缅暹土著都是极其合适的兵员。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和卫长官的主张不谋而合。
卫立煌将军就主张精兵简政。
在他看来,太多的低素质部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不说,还会白白浪费钱粮,拉低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还影响国军部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当然了,这也是民国兵役制度的一个弊端。
按理说动员兵这种存在。
应该从那些游手好闲者之中招募。
而不是农民,工人。
这些良家子进入到军队之中虽然确实提高了不少的战斗力,但同样的也削弱了后方的生产力量。
现如今的山西等华北地区。
就恪守相关的红线,绝不征募产业工人。
农民方面则是适当动员和征募,并且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当地年轻人口剩余数量过少的情况。
产业工人征募从军这件事上面,烤馒头是犯过错的。
至于当地人口结构因为过度征募动员而出现的崩坏情况,则是红党方面走过的错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