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风波过后
第一百七十九章 风波过后 (第1/2页)很快,哨子李和钻天鹰的死讯便已相继传回奉天。
胡小妍接到电报以后,心里总算踏实了,可脑海里紧绷着的那根弦儿一松,整个人却又愈发感到疲惫不堪。
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
胡小妍也终于听从了医生的忠告。
其实,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只是先前江家动荡,自然不敢随便休息,而今外患平定,便也不再勉强,于是就把诸多琐事暂且放下,搁家里实实在在地歇了三两天光景。
怎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胡小妍也不年轻了,三十奔四,积劳成疾,仅凭几天休息,又怎么可能轻易缓得过来?
更令人忧心的是,她每日近乎以汤药下饭,可身体的状况却仍旧不见好转。
而且,她又实在是个闲不住的人。
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
好忙的人,这辈子合该是个操心命,横竖也闲不下来;好闲的人,眼瞅着火烧眉毛了,却也永远是一副慢悠悠的做派。
胡小妍为江家操劳的二十来年,冷不防让她学会清闲,好好享受享受,像其他阔太太那样,每天打打麻将、看看画报、研究研究时尚潮流之类的东西,她也不习惯,总觉得索然无味。
东风见状,便提议开车带她出去转转,本意是为了让大嫂散散心,结果却又适得其反。
汽车开往小西关,途径会芳里,胡小妍顺着车窗向外张望,便忍不住喃喃嘀咕道:“会芳里的门面该重新装潢一下了。”
张正东点点头说:“知道了。”
紧接着,便急忙调转方向,直奔南城而去。
等到了南城地界儿,胡小妍又说:“你带我去小河沿儿那边看看,靠扇帮和汤文彪现在怎么样?”
张正东却说:“嫂子,那边的菜市场太乱了,容易堵车,还是改天再去吧!”
说罢,立马调转车头,急奔东城而去。
胡小妍却又想起了什么,忙说:“我没记错的话,砂石厂的开采执照还剩一年,回头得让你哥提前找人续上。”
张正东挠了挠头,随后又将汽车开向北城。
胡小妍也没反对,只淡淡地说:“去北城看看也行,谷雨总找我抱怨,说那帮小靠扇的把宅子祸害的一团糟……”
张正东闷声打断道:“嫂子,车快没油了,咱还是回家去吧!”
胡小妍愕然无话,心里知道东风也是好意,便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地待了三天,大家便都觉察出胡小妍有些异样。
却见她常常呆坐在床头,仿佛丢了魂儿似的,目光茫然且黯淡,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就只是静静地等着江连横回来。
恍惚间,她好像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甚至是屋子里的一件摆设。
大家这才发现,胡小妍其实很孤单。
她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她是个残废,除了家人以外,她在奉天没有任何交际,也没有任何所谓的朋友。
可就算是家人,也不可能整天都围着她转。
胡小妍便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没了依附之物,只需一阵风,就能把自己吹散,时间一久,竟渐渐觉得有些不安。
在她小时候,一天没要到钱,就会被冯老太太臭骂一通;两天没要到钱,就别想再有饭吃;三天没要到钱,那就是一顿毒打,不是扇两个巴掌那么简单,而是拿鞭子抽、拿烟头烫、拿锥子扎,仿佛堕身地狱一般,直教人生不如死。
现如今,胡小妍贵为江家大嫂,自然没有人再敢打她骂她,但童年的境遇早已深入骨髓,成了她毕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有几次,她在深夜梦见了冯老太太。
冯老太太狞笑着问她:“好闺女,今天给为娘要来了多少孝敬呀?”
胡小妍猛然惊醒,只觉得浑身上下冷汗如雨,在暗虚中静静坐了半晌儿,直到听见身边传来细微的鼾声,方才伸手过去抚摸。江连横睡得正香,忽然感到脸上发痒,便骂骂咧咧地挥手驱赶,又翻了个身,接着睡下去,胡小妍就不再怕了。
然而,这种安全感却终究不是源自内心深处。
三天过后,胡小妍到底还是忍不住问起了家中琐事。
好在眼下局势稳定,江家虽然有些杂务亟需处理,但却谈不上有多重要,更不算是决策性的问题。
而当胡小妍问起这些事的时候,大家便立刻发现,她的眼睛终于又重新亮了起来。
那么,最近这段时间,江家众人又都在忙些什么呢?
且说赵国砚出差去往辽西锦州,除掉钻天鹰以后,并没有着急返回奉天,而是按照胡小妍的指示,又辗转去了其他几个地方,因为江家在省内还有几处分号,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锦州、辽阳和营口,再往北,省外还有一处分号,即是宽城子。
先前省内战乱,分号与总号之间,虽有电报往来,可那边的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胡小妍也不甚清楚。
于是,赵国砚便接下吩咐,以江家炮头的身份,亲自前去核查各家分号的生意状况。
再说张正东,因为杨剌子等人遇难而亡,江家原有的“响子”折损过半,如今候补上来了一批新人,自然要去教他们熟悉门里的规矩,顺便考察考察,到底有哪些人值得留下,哪些人实在难当大任。
王正南同样不得清闲,既要忙于自己的粮油店生意,同时还得给江家物色一批新的保姆佣人。
李正西要负责在线上传达江家的命令,除了“三月之内,会党息争”的这项要求以外,还需协调靠扇帮和汤文彪之间的关系。
赵正北早已回到了部队大营,能否捞到旅长的实缺,暂且未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奉军正在加紧整编,快速补充兵源和武器,看样子,最迟明年年初,张大帅必定再度挥师入关,誓要一雪前耻,重新掌控京师首府。
至于薛应清,却已经开始暗自打点行李,准备过完年以后,便悄悄离开奉天了。
当然,江家最忙的,到底还是江连横本人。
在各大商绅的鼎力支持下,筹办奉天商界联合互保一事进展得相当顺利。
江连横提议将协会定名为“横社”,大家对此也都表示赞同。
用永兴火柴厂任老板私底下的话来说,你爱叫什么叫什么,横社竖社,管他什么社呢,只要能做到联合互保,保住华商的切身利益,别说是叫“横社”了,就算是叫“江家祠堂”也无所谓。
归根结底,各大商绅看重的是江家的手段。
于是,横社应运而生,自然也就没有受到任何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