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秦始皇,秦王政
第两百五十五章:秦始皇,秦王政 (第2/2页)“梳理国内,征战国外。
“一统天下,四海归一。
“这都是寡人要做的事。
“我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必将在寡人手里得到实现。
“寡人想知道东海另一边是什么,还想知道西北继续走还有多大。
“想见到一直在书中出现的神灵,想找到颛顼帝绝地天通断的那条天路。
“百年太短,做不完寡人想做的事,寡人能做多少是多少。”
秦王政一边说,一边吃。
说到这里,勺子舀起最后一口粥,停在嘴边:
“阿弟,寡人不死,你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
“寡人若是死了,你就要上来了。
“你要做的事不会很多,做你的君子在一些时候配合寡人就可以了。
“其他的事,交给寡人,如何?”
嬴成蟜叹了口气,童稚小脸起大人忧愁,苦笑道:
“为了我能够自在一点,我还是多帮阿兄做一些事吧,阿兄你一定要撑住。”
秦王政开怀大笑,喜形于色,重重道下一字:
“好!”
没有成功劝阻的少年看着兄长神色,没来由想起了历史书上的秦始皇。
千古一帝。
暴君。
开创大一统帝国先河。
废分封,立郡县,制度后延两千年直到现代——什么州府制、行省制、省县制,全都是换汤不换药。
焚书,书同文字。
捣毁列国道路,车同轨。
天下称量强制一致,量同衡。
……
记忆中的秦始皇,开始和眼前的秦王政重合了。
能够在有生之年做下如此多事的秦始皇,怎么可能是一个稳重的人呢?
秦始皇就该是这个样子,有十成力量绝不会办九成九的事……少年想着,捡起放置在桌案边的竹简,递给兄长:
“这是我的间人传过来的,阿兄先看看。
“安内先要攘外。
“赵国最近气势太盛了,我们当下不好打赵国,就加强燕。
“给赵国找点事干,否则李牧就要带着赵国兵马和胡人一起来萧关扣关了。
“赵武灵王全盛时,在大漠的名头也没有今日的李牧响亮。”
秦王政笑着点点头,这件事昨日他就说过,两兄弟倒是难得在一件事上达成一致。
接过竹简,视线扫过。
竹简上的文字是赵字,一个接一个地连在一起。
秦王政微微皱眉。
赵字他认识,他自小第一个学习的文字就是赵字。让他眉头蹙起的,是这竹简上的文字没有用标点符号分文。
句读这种事,他很久都不做了。
习惯有标点符号分文的秦王政,再看从前格式的文字有些吃力。
稍微耗费了一点时间,比阅读同数量文字的奏章要多个三四倍时间,秦王政终于知晓了竹简内容。
李牧在这个冬天不但收拾了大漠上的胡人势力,还搂草打兔子一般拿下了燕国六座城池。
燕国都是大城。
廉颇打到燕国都城蓟,才迫使燕王喜割让了五座大城,丢掉六座大城对燕国来说绝对是一个惨痛打击。
眼下冬天已过,早春已到。
赵国又要兵伐燕国,报数次背后捅刀之仇。
曾经背后捅了赵国一刀的燕王喜,竟然要求和、结盟、割让领土。
“事不宜迟?”秦王政询问弟弟意见。
“事不宜迟。”嬴成蟜颔首,给出肯定回答。
“赵高。”秦王政唤。
“臣在。”完完整整听下两兄弟言语的赵高躬身欠首,应声,心跳加速不止。
“叫燕丹来见寡人。”
“唯。”
领命的赵高后退着走出五步,转身又走三步。
“等等。”嬴成蟜突兀出声。
赵高止步,转回身,神色恭敬,欠身低头。
他万分肯定,王上不会因为他听长安君的令而生气。
“让我的人去。”嬴成蟜对兄长说。
秦王政脸上闪过一抹恍然之色,笑着连连点头:
“是,此事确实是阿弟出面更合适。”
————
鸿胪寺。
谋反、平叛的那一夜过去之后,燕太子丹便自原本秦国拨放给其的宅邸来到这里。
燕太子丹所住的是一所大庭院,唤作贵人庭。其内有小桥流水,是鸿胪寺最好的庭院。
然而和他之前在咸阳二环住的宅邸相比,从环境到奴仆质量奴仆人数,都是远远不如的。
燕太子丹并不生怒,而是隐隐期待。
贵人庭大堂。
赵公子谊端起酒樽,敬燕太子丹酒:
“改变就是好事。”
言毕,饮尽,苦的很。
住在二环宅邸的赵谊,特别羡慕住在鸿胪寺的燕丹。
他们原本处境是一样的,都是质子。
现在身份还是一样,只是有些地方不一样了。
燕丹应长安君所请,劈出对白家的第一剑,劈出秦王政诛叛的第一剑。
赵谊自顾自倒上酒,嘴角满是苦涩,谁能想到长安君说的是真的呢?
这在赵国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在列国也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在秦国怎么就是真的呢?
亲口说过自己要谋反的长安君,这次竟然真的是平叛,而不是谋反。
赵谊不相信,他也不相信燕丹相信。
一切,只因为他还有得选,而燕丹没的选。
眼角余光瞥见燕丹神色冰冷,桌案上酒樽纹丝未动。
赵谊抬起脸庞,让燕丹看到其脸上的苦涩:
“谊比燕兄还要早质秦。
“谊是赵人不假,但赵国攻打燕国,与谊无关啊。
“谊若是有朝一日能归赵,必交还燕城,以示共进退之诚心。”
燕丹冷冷看着赵谊半晌,举樽,一口气喝尽:
“真有那么一日,赵兄不要忘了今日所言。”
“定当如此!”赵谊面露一脸为难之色,良久,苦笑一声,似乎放弃了什么:“谊预祝燕兄归燕!”
燕丹低头,沉默,抬头,正色:
“丹若能归燕,会尽全力使赵兄归赵,赵兄勿忘今日之言。”
“燕兄高义!”赵谊一脸感动激动:“谊!绝不敢忘!”
两人关系破冰,渐渐重归于好,宴饮过半。
善于呼喊的呼踏进鸿胪寺,进入贵人庭,在外呼喊:
“长安君请燕太子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