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308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第1/2页)“这事情学校出面谈?”
“学校出面联系,主要还得您去谈。”
谢威想了想,学校去谈实际上并不是最合适的,目前学校领导们已经开始有了商人的谈合作风格,不太利于谈判。
要想整合国内最顶级的航空技术,太过关注利益不太好。
万一到时候西工大认为哈工大是想要挖他们航空技术的墙角,那就不好了,虽然谢威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歼-20的总师、运-20总师、歼-15常务副总师……
这些大佬都在一个班啊!
等他们在西工大完成学业,直接挖到哈工大来……
啧啧,想起来都美好。
不过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
“行,我们先把资料准备好,做好正式研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过,谢威啊,现在要正式立项,学校是不是需要正式组建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专门用于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之前我们有研究,却并不系统。”
谢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国内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是宋总为了歼-10在85年才成立。
现在提前了,还在哈工大,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宋总,正式研制需要的技术跟准备工作,您向刘书记提就行了,学校会支持的。”
谢威笑着说道。
他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也没有改变历史。
歼-10提前5年启动正式研制工作,谢威努力了两年多时间,做了一堆的准备工作;总师依然是原本的总师……
不过,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这次的十号工程不再只是611所一家单打独斗,而是即将整合全国最顶尖的航空技术,西北工大、601等单位都会参与进来。
这就决定了歼-10的技术,会比历史上还先进。
航电等系统即使到不了歼-10C,其他方面的技术跟战斗力不会差太多的。
要搞系统的工程,谢威除了产于一些核心项目,能产生的最大作用就是利用自己的“眼光”从一开始就避免少走弯路,加快研究进度。
十号工程的正式研制启动,几乎是悄无声息的。
连项目内部的人员了解实情的都不多,反正之前没有立项的时候,大家的工作也都是这些内容。
为了摊薄歼-10的研制成本,超-7项目也跟着正式启动,项目方案是已经改变的枭龙战机+歼-7MF的融合。
超-7项目,将会采用涡扇-6G发动机,具体方案设计需要等到论证完成。
前期的资金投入,则是由学校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投资。
至于先垫付资金,巴基斯坦放弃怎么办?
谢威没想过。
学校的领导们即使想过,在刘德宝跟张鸣秋两人不讲原则的信任状态下,也只是想想。
“继续改进涡扇-6?”
在宋总的安排下,谢威见到了涡扇-6跟涡扇-10总师张恩和。
由于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谢威的情况,对谢威能做出的决定,张总并没有怀疑。
“对。虽然我们也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但是目前国内根本提供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涡扇-6进行改进……”
谢威诚恳地点头。
“我们有个准备开拓外贸市场的项目,将会以涡扇-6G作为动力。”
一旁的宋总补充着。
“谢威,你了解涡扇-6的情况吗?”
张总并没有因为涡扇-6有了新的适配对象就高兴,而是严肃地问谢威。
了解!
实在是太了解了。
可以说,涡扇-6虽然最终下马,但这是整个中国涡扇发动机的真正起点,不同于由涡喷-6发动机为原型改进、取消加力燃烧室并增加后风扇,形成单转子结构的涡扇-5发动机,涡扇-6则是双轴涡扇,加力推力设计指标121.5千牛。
设计指标是达到了。
但是涡扇-6最终依然下马,关键原因就在于稳定性跟可靠性无法保障,实际测试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闭门实验中使用寿命不足100小时。
谢威能不了解么?
“65年完成技术论证工作,历经三次上马,五次转移生产制造地……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完成3个批次6台试验机,第4批次的4台刚开始制造对吧?这次的制造,包含WS-6甲跟WS-6G……”
在张总的注视下,谢威简洁地说出了涡扇-6研发历程。
“歼-9已经下马,涡扇-6的装配对象就只剩下强-6了。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强-6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在78年三机部提出用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替代研制进度滞后的涡扇-6,强-6陆孝彭总师向三机部提交斯贝发动机不适合的分析报告……上级跟空军已经转而支持歼轰-7……”
谢威越说,张恩和越心惊。
这些消息都是属于机密,很多参与到项目中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宋总见他的目光中满是惊疑,投去了自己的眼神:我给你说,这小子跟寻常年轻人不同,与上面关系很好,掌握着不少消息。
“强-6虽然尚未下马,却因为所面临的无法突破的技术问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了适配对象,涡扇-6的命运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为何这么说?”
知道原因,张总还是想问问谢威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或是说谢威了解多少内情更合适。
“强-6的设计方案非常先进,可变后掠翼的大型承力旋转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跟不上,机械+模拟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缓慢不说,也难以减轻重量……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复杂的设计,后勤维护保养困难不说,成本也非常高昂……”
“目前国内火控雷达跟综合航电系统也无法满足强-6的设计指标……”
“然后就是动力问题。涡扇-6的性能指标能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只有70多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在测试过程中,涡扇-6性能一直都不稳定,可靠性极差……”
强-6的设计,放到几十年后都算先进。
可现在配套跟不上,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配套的项目,研发经费是目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空军无法容忍的。
现在正在研制的战机项目可不少:强-6、歼轰-7、歼-7改、歼-8II、轰-6改型等等。
消耗经费多,短期内又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项目,在没钱的情况下空军肯定不会支持继续搞下去的。
“涡扇-6的问题很多,要达到实用阶段,不只是需要更多经费,同样也需要时间。”
好一阵,张总才默默叹了口气,“如果进度跟不上,对你们的项目可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张总,我们学校有涡扇发动机研制项目,基础技术跟部分人员都来自你们那边。”
谢威笑了。
果然,张恩和这位涡扇-6总师,是没想过放弃涡扇-6的。
如果继续在涡扇-6的基础上改进,涡扇-10出现的,肯定不会那么晚。
“我知道啊。”
“学校团队的研制,并不是改进结构,而是准备先解决涡扇-6的可靠性等问题……不仅为此专门开发了新的高温合金,同时也对其他相关材料跟工艺展开了研究……”
“我一直关注着你们的研究进度。学校研究的这些内容,确实对涡扇-6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涡扇-6要达到使用状态,需要走的路太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至少需要突破300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