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大唐的六大都护府
第452章 大唐的六大都护府 (第1/2页)姜恪大步来到刘仁愿的办公房,一进屋便是一串质问。
“刘将军,陛下让我驰援隼州,与你们合兵一处,共同攻打长门和石见的倭军,你们怎么先行动手了?”
刘仁愿笑道:“我们也没动手啊,只是教训一下隼人部罢了。”
姜恪沉声道:“我已经听说了赵将军接风宴发生的事,知道他怨恨隼人族,但也不能不顾大局,发泄私怨吧!”
刘仁愿哼道:“姜兄这话就过分了吧。”
姜恪沉声道:“扶余福信归附,我们就该将计就计,佯攻倭人,设下埋伏,等隼人部自投罗网,一举尽灭,再掉头收拾倭军。”
“如今赵将军却只带一千人马,突袭日向部,就算打胜,也必定损伤不小,还会打草惊蛇,这不是不顾大局吗?”
刘仁愿道:“姜兄的法子并不算坏,不过我以为,赵老弟的计划更好。”
姜恪挑眉道:“他这也叫计划?”
刘仁愿正要说话,门外忽然奔进一名文吏,面带喜色,道:“都督,日州传来捷报!”
“讲!”
那文吏道:“赵副都督领兵尽灭日向部,除老幼妇孺外,全部杀死。”
刘仁愿道:“还有吗?”
文吏道:“隼人其他三部得知消息后,全部前往日州,身穿熊皮,向赵副都督请罪!”
姜恪愣道:“穿熊皮?”
刘仁愿看了他一眼,笑道:“姜将军有所不知,隼人族以前建立了一个叫熊袭的国家,以熊为神。”
“他们有一个习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穿着熊皮去做,便是上告神明,倘若违背,必定遭受神谴!”
姜恪沉默不语。
赵持满以突袭手段,消灭了隼人一部,大肆屠杀,隼人三部不仅不反抗,竟然还穿熊皮投降,这令他难以理解。
他毕竟驻扎在百济,百济人受中原文化影响更大,被人欺压,都会懂得反抗。
隼人却不同,他们遵循着最原始的古老法则,崇拜强者,这一点与草原民族一样。
然而他们又缺乏草原民族向往自由的血性,秉性之中,还有着胆小懦弱、欺弱怕强的一面。
他们见赵持满一千唐军,就灭了日向部,那么隼州都督府的一万唐军全部出动,他们必定全灭。
至于赵持满屠杀日向部,他们却觉得很正常。
强者本来就可以为所欲为。
唐人既然如此欺压凌辱他们,证明大唐并不怕他们,也不需要他们,为了活命,他们只有把姿态放低,这才披着熊皮请罪。
刘仁愿瞄了姜恪一眼,道:“姜将军,我们的计划不差吧。”
姜恪沉声道:“隼人部原本就容易对付,问题是已经打草惊蛇,接下来,你们准备如何对付倭人?”
“你放心,过几日便有答案。”刘仁愿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以前他在姜恪面前,总感觉脑子不够用,这次借着赵持满的计划,秀了一把谋略,滋味不要太爽!
……
大津城。
中大兄跪坐在一张桌案前,望着手中一封信,面色凝重,久久不语。
这是宝女王的一封求救信。
东方战场上,倭军被靺鞨骑兵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飞鸟城已经被靺鞨人给包围了。
事到如今,宝女王也只能向儿子求救了。
然而中大兄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唐朝,哪有余力救援?
况且,最近诸事不顺,先是收到消息,两万唐军增援隼州,如今隼州都督府的唐军超过三万。
这个数量的唐军,已经足够消灭倭国了,中大兄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更糟糕的是,唐人发现了隼人的谋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了隼人,如今他手中又少了一个依仗。
这一刻,中大兄终于后悔了,后悔不该赌国运,偷袭大唐的熊津港,把国家陷入绝境。
这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
抬头一看,却见鬼岛川清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
这些人都是鬼岛川清的亲信,每人都穿着黑色的鲨皮外衣,这让中大兄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鬼岛将军,找我何事?”他的声音依然冷静。
鬼岛川清眯眼望着他,道:“王子,我是来通知你两件事的。”
中大兄道:“何事?”
鬼岛川清走到他跟前,盘腿坐下,歪头笑道:“第一呢,刚刚传来消息,那群被你当做奇兵的百济人,袭击了佐津港,坐船投靠了九州的唐军。”
中大兄面色一僵,沉默良久后,缓缓道:“第二件事呢?”
鬼岛川清道:“我决定带着弟兄们去伊予岛。”
中大兄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你要走,我也不留你。”
鬼岛川清笑道:“那可不行,你也得跟我一起走。”
“你说什么?”中大兄眼中闪过一道怒色。
鬼岛川清收了笑脸,沉声道:“伊予岛势力众多,仅凭我手下几百人,必定会被别人消灭或吞并。所以,我决定接收你的军队!”
中大兄冷冷道:“你以为我的军队,会受你掌控吗?”
鬼岛川清笑道:“我知道你在防着我了,还下令中臣镰足清洗我在军中的亲信。只可惜,在你看信的时候,我已先行发难,将他和他手下将领,全部杀死。你的军队已不存在,现在只有我的军队。”
一名海盗手一扬,甩出一个包袱,一颗人头从包袱里滚了出来,正是中臣镰足的脑袋。
中大兄手足一阵冰冷,咬牙道:“我当初怎么就信了你?”
鬼岛川清大笑:“我早就说过,我是一名海盗,让你不要太信任我!不过你放心,你毕竟还有点用,我不会杀你。”
说着站起身,笑道:“伊予岛尽是大山,就算唐军,也拿我们无可奈何,以后你就安心做我的副手吧,哈哈!”
随着鬼岛川清劫持中大兄,率领军队进入伊予岛,倭国西边空出一大片无人掌控的区域。
唐军顺势占据了长门和石见,随后继续扩张,占据了倭国山阳道和山阴道的十四个令制国。
如此一来,整个倭国西部,除了伊予岛外,几乎都被大唐占据。
至于倭国东部,靺鞨、新罗、虾夷三国,也在激烈争抢地盘。
七月下旬,倭国的捷报传到了长安。
因为有了高句丽的一场大捷,这场小胜利,就没有造成太大的反响,反而引起一场争论。
争论的关键,正是赵持满屠杀日部的行为。
当初薛仁贵杀降,便引起巨大反响,群臣纷纷上奏攻击。
如今赵持满更进一步,不仅杀降,还杀了大量隼人普通百姓,这让一些官员难以接受。
甘露殿的龙案上,弹劾赵持满的奏章,已经不比当初弹劾薛仁贵的少了。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赵持满与日向部酋长有私怨,不少人觉得他是公报私仇,更应严处。
不过,与当初薛仁贵被弹劾的情况不同的是,这次也有很多人维护赵持满。
尉迟恭、李勣和程知节都明确表态,认为赵持满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