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阿郎,皇后殿下来了
第454章 阿郎,皇后殿下来了 (第2/2页)言罢,摆驾离开了长孙府。
上了回宫的鸾驾后,武媚娘脸上笑容就消失了,脸色很难看。
她是个心气很高的女人,一生要强,如今她已是大唐最尊贵的女人,可她的家族却不尽人意。
武氏子弟中,也只有武敏之和武懿宗她勉强看得上眼,其他人都不值一提。
原本武媚娘还抱有一丝幻想,也许有哪个武氏子弟被自己看走了眼,这才想找别人问一下。
她自己眼光就好,要问自然得问眼光比她更好的人。
这样的人不多,在武媚娘心中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李治,一个便是长孙无忌。
李治不能问,不然还以为自己是在为武氏子弟求官,故而只能来问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的答案跟她一样,由此可见,武氏子弟确实大多庸碌,比不上大世族的底蕴。
既然只有武敏之和武懿宗可用,武媚娘又想让他们俩上战场,成为下一个赵持满。
然而从长孙无忌的表情来看,两人都不是为将的材料,这也让武媚娘放弃了幻想。
武媚娘性格坚毅,心想既然这一代不行,那就培养下一代。
到时在武氏内部开一个私塾,聘请贤良大儒坐堂,凡在族谱之上的武氏子弟,皆可免费就读。
如此持续数十年,不信武氏之中出不了一个人才!
再者,武敏之和武懿宗既然眼下不成器,那就多加磨练。
他们年纪轻轻,多经历些事情,未必就不能磨练成一块良才美玉。
回到立政殿后,武媚娘向左右问:“陛下可回宫?”
宫人回答说没有。
武媚娘凤眉微皱,心想李治上午就去了秦岭,巡视秦岭植木的恢复情况。
现在天都黑了,他还不回来,莫非秦岭出了什么问题?
正思索时,何尚宫来到她身边,递过一份公函,道:“殿下,朱才人送来请旨。”
武媚娘拿过一看,原来是朱才人请求去教坊挑选几名高句丽奴婢。
李勣等人回京献降时,带回来了大量高句丽女奴。
这些女子身份各异,有宫女、贵族、甚至还有高句丽王族女子。
按照惯例,内坊司会从这些女子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批人,吸收到内坊司。
这些新来女子中,有很多优秀人才,比如精通歌舞,又或善奏雅乐。
内坊司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后宫嫔妃们,都可以派人去内坊司中挑选女子,收入本宫为婢。
比如郑贵妃,就喜欢挑选一些精通音律的女子,徐贤妃喜欢挑选那些读过书的女子,刘充嫒也会选些温柔乖巧的宫人。
九嫔之上的嫔妃,才能自己派人去挑选,才人则需要向武媚娘请旨。
武媚娘在这种事上,一向大方,不仅准了朱才人的请旨,还下恩旨,让杨才人和郑才人也可挑选四名宫人。
何尚宫领旨去了。
玉屏轻声道:“殿下,奴婢听说这次进内坊司的高句丽女奴,和我们大唐女子很像,性情温顺,知书达理,还有很多会说唐语哩。”
高句丽是半农耕王朝,本国女子与契丹、突厥女奴相比,更知礼仪。
武媚娘恍然道:“那就难怪郑贵妃她们这次都这么积极了。”
玉屏道:“要不要奴婢也去挑选几人,也许能找到几个会下棋的。”
武媚娘想了想,道:“宫里的人已经够多了,再多反而会出乱子。你去挑选几个温顺伶俐之人,给新城公主府送去。”
这是向长孙无忌投桃报李。
玉屏低声道:“是。”
因李治未归,武媚娘便没有歇息,坐在床榻上,盘腿打坐,双手捏一个奇怪姿势,习练养生技法。
不知过了多久,武媚娘缓缓睁开双眼,侧头一看,殿内的烛火已经烧了大半。
“什么时辰了?”她问。
“回殿下,已敲过二更鼓,约莫过了亥时三刻。”有宫人回答。
“皇子和公主们都睡下了吗?”
“都已安寝。”
“陛下可回宫了?”
“张少监还没传来消息。”
话音刚落,张多海便从外面跑了进来,道:“殿下,陛下回宫了,正朝甘露殿过来。”
武媚娘赶紧命人准备些热的吃食,以备所需,从榻上下来,开始穿衣补妆。
不一会,内侍来报,圣人已过立政门,武媚娘带着众人,来到殿外迎驾。
未己,前方火光闪动,四名内侍打着灯笼在前引路,李治跟随在后。
武媚娘敛衽一礼,道:“妾身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李治拉住武媚娘的手,拉着她朝殿内走去。
刚在榻上坐下,李治便说:“媚娘,你这里可有吃食,朕晚上吃的斋菜,没怎么吃饱。”
武媚娘微笑道:“妾身已命人在做了,陛下稍等片刻。”
未己,便有宫人端着托盘进来了,四碟精致的菜肴,有荤有素。
李治笑道:“好香。”拿起筷子,端起碗,便是一阵大快朵颐。
武媚娘单手支颐,坐在一旁望着他吃,见他并无不快,便知并非秦岭出了事。
“陛下刚才说晚上吃的斋饭,不会去过寺庙吧?”
李治道:“寺庙虽没去,却遇到一位大师。”
武媚娘奇道:“大师?”
“媚娘,你知道释道宣吗?”
武媚娘面露喜色:“当然知道,他可是跟玄奘大师齐名的高僧,陛下遇到他了吗?”
李治道:“他就隐居在终南山,结庐而居,朕本不想打扰他清修,可听张郎中说,他与孙神医是好友,这才当了不速之客。”
武媚娘笑道:“陛下既留下用膳,想必与他相谈甚欢了。”
李治感慨道:“此人虽是和尚,但学问高深,见识不凡,尤其是对西域之事,知之甚详,朕与之交谈,受益匪浅!”
武媚娘心中一动,从这句话就能听出,李治如今的心思,已从辽东转到西域。
吐火罗复国之事,武媚娘也知道一些,而且此事是内领卫负责,武敏之便有了参与机会。
半个时辰后,武媚娘与李治上榻安寝,故意提到了武敏之。
李治道:“这次说服泉男生归附,敏之也有不小功劳,你放心,朕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武媚娘轻声道:“他不过跟着程务挺捡了个功劳罢了,陛下不必赏他。倒是经过这次历练,他又长进不少,连母亲都说,幸亏让他去了呢。”
李治听出她的意思,道:“最近内领府正在和安西都护府,谋划吐火罗复国之事,既是如此,也让敏之参与此事,权当磨练一番吧。”
武媚娘微笑道:“那妾身就替他多谢陛下了。”
两人很快相拥一起,一番紧致缠绵后,方才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