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归义非唐 > 第503章 饮马长江(万字大章)

第503章 饮马长江(万字大章)

第503章 饮马长江(万字大章) (第2/2页)

耿明憨笑着作揖行礼,身后数百名官员有样学样。
  
  刘继隆没有客气,直接说道;“把重要的文册都搬到宫中,吾亲自查看。”
  
  “是!”耿明等人应下,随后便见刘继隆经龙桥进入牙城。
  
  直到刘继隆身影消失不见,耿明才回头看向众人,看上去和善的吩咐道:“殿下所言都记住了?”
  
  “日落前将各司重要的文册都送抵牙城,违者按律处置。”
  
  “是……”
  
  众多官员纷纷作揖称是,继而在耿明示意下被遣散。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走入了牙城,见到了昔年梁帝行宫。
  
  尽管占地面积不算大,但那些亭台楼阁与宫殿廊道却根本不输后世那些明清宫殿,也不知道梁元帝萧绎和唐肃宗李亨耗费了多少钱粮在这上面。
  
  在刘继隆观光时,自然便知道了自己居住在中殿的思政殿,此外宫内还有一处数丈高的楼阁唤延光阁,是昔年白居易与元稹坐论,欣赏长江风景的楼阁。
  
  此外还有许多宫殿,但由于此处行宫更注重军政,因此后宫许多宫殿都被拆除或改为了办事衙门。
  
  对此,刘继隆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他日后恐怕也很少会来江陵,修建太多宫殿,只会增加维护成本。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他个人也来到了这占地七分,高耸四丈,进深六丈的思政殿。
  
  殿门处摆放了两根厚近尺许的冰条,偏殿门口同样摆放了两根,故此走入殿内之后,整个人便凉爽了许多。
  
  “这些冰条都是去岁入冬时准备的吧?”
  
  刘继隆询问管理宫殿的官员,官员连忙回应道:
  
  “行宫中有两座冰库,可存放数千根冰条,每年入夏后,每个衙门都能领取相应数量的冰条来避暑。”
  
  “按照过往经验,这四根冰条应该能让殿下当日安然理政。”
  
  见官员如此说,刘继隆便吩咐道:“日后在偏殿门口摆放两根便足够,所有议事来偏殿即可,不必如此铺张。”
  
  “臣领命……”官员连忙应下,随后见刘继隆没有吩咐便退了出去。
  
  在他离开后不久,曹茂与赵英便已经选好了住所,随后来到了偏殿参见刘继隆。
  
  他们除了自己到来外,还带来了此前被刘继隆吩咐调查山南东道各类事宜的起居注郎敬翔。
  
  敬翔这个名字,刘继隆十分熟悉,但不知道为何,却始终想不起来。
  
  如今见他到来,便干脆询问道:“调查如何了?”
  
  “回禀殿下。”敬翔恭敬站在偏殿内,对刘继隆作揖道:
  
  “诸县乡对于这些释还兵卒,确实多有忽视,此外臣发现不少县官乡吏都在为难这些人,更有甚者则是在乡里扶持富户,隐隐有形成豪强的情况。”
  
  敬翔看似平静,实际上当初他接令后就知道,自己如果只是调查这些释还兵卒,那肯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功绩。
  
  正因如此,他借助调查这些事情的时间,顺手查出了不少官吏与地方富户豪强勾结的事情。
  
  “可有证据?”
  
  刘继隆闻言波澜不惊,仿佛早就知道了这些事情,甚至都没有询问敬翔,都察院巡察是否知晓。
  
  面对他如此态度,尚且年轻的敬翔也有些吃不准这位殿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只能硬着头皮道:“尽皆臣住所之处。”
  
  “稍后汝将其交给赵都尉,接下来的就不用你管了,继续回来做起居注郎吧。”
  
  刘继隆吩咐着,敬翔松了口气,随即称是。
  
  在他应下后,刘继隆便示意让他先退下休息,在他走后才看向赵英:
  
  “该查的查,但是不要把动静闹大,现在正值关键时刻,稳住内部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官吏的毛病,等到南边的战事结束再处置。”
  
  “是!”赵英不假思索应下,曹茂则是听着这些话,默不作声。
  
  不多时,刘继隆便令二人下去休息,而他随身带来的庖厨们也很快为他准备了饭食。
  
  在饭食端来的时候,江陵府各司衙门也纷纷送来了文册,刘继隆边吃边看,很快便把江陵府大致情况弄清楚了。
  
  江陵府作为南都,又是荆襄要地,所以在商业和农业上都十分发达。
  
  如今江陵府有百姓二十七万口,生活在江陵城内及附近的百姓则是有九万口,其中大半从事造船行业。
  
  江陵的造船业从汉代便开始,发展到如今更是有大小船厂七十二处,每年造船百艘,载重三千石到五千石不等。
  
  耿明到来后,很快便把渝州等处的造船工匠迁徙至江陵,如今江陵每年能营造并下水二十艘载重五千石的大福船。
  
  这种经过刘继隆魔改后的大福船,其船体内部有二十四门青铜炮,火炮的炮车下有木质滑轨,以此抵消开火时的后坐力。
  
  五千石的大福船,船长十八丈左右,船宽四丈四尺,需要一百八十名水兵才能操作,满载物资和淡水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两个月的作战。
  
  这样的大福船,江陵水师已经有了足足二十艘,每三个月就能下水两艘。
  
  因为有了这样的战船,刘继隆才敢在讨平北方后,立即着手准备南征事宜。
  
  高骈虽然知道他有水师,但由于耿明此前几次示弱,高骈以为的汉军水师力量,只是他看到的冰山一角。
  
  真正能决定胜负的,还是这二十几艘大福船。
  
  思绪间,刘继隆继续翻看起了江陵的文册,这其中也包括了朝廷从剑南道东运,并已经抵达的粮草。
  
  起运二百二十四万石,运抵江陵一百八十九万石,其中起运一百七十万石走汉水北上山南东道,转陆路运入河南道,最终运抵河南道一百三十六万石,损耗超过两成。
  
  不得不说,高骈封锁长江给朝廷带来的损失还是挺大的。
  
  按照这个损耗,三百万石运抵河南就得损耗四成,而这还是没有运抵诸州县的数据。
  
  如果真的运抵诸州县,损耗起码在四成半,比原先预计的损耗了太多。
  
  不过有了这一百多万石粮食进入河南、河北,今年河南河北的问题应该能应付过去了。
  
  只要赶在来年夏收前将决定性的战役给打完,有了江南做后勤补给,河南与淮南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思绪落下,他合上文册揉了揉眉心,而这时思政殿外又有脚步声传来,他不免抬头看去。
  
  只见赵英带着两名端着木盘,盘中放置许多文册的吏员走入偏殿,随即对刘继隆行礼。
  
  “殿下,江东战事传来消息。”
  
  “说说吧。”刘继隆舒缓一口气,目光那些吏员摆放的那些文册。
  
  “雨季刚刚结束,高骈便出兵夺下了采石矶和当涂县,并且动重兵将李神福赶入睦州,眼下已经占据歙州。”
  
  “接下来不出意外,他恐怕会继续动兵北上,对付盘踞溧阳的杨行愍。”
  
  “知道了。”刘继隆颔首回应,并没有展露半点担忧。
  
  在他最坏的打算中,是已经做好了高骈夺下整个江南与自己决战的。
  
  只是不曾想,在杨行愍、钱镠、李神福等人的通力合作下,高骈如今迟迟没有占据江南全境。
  
  尽管高骈已经拿下宣歙二州,但死伤的兵马恐怕也不在少数。
  
  不过三个月的时间,高骈恐怕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兵力讨平杨行愍等部。
  
  对于刘继隆来说,杨行愍等人只需要为他争取三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时间进入九月后,黔中的雨季结束,北方大面积秋收,而南方酷热消退,那就是刘继隆该动兵的时候。
  
  “王建的兵马,操练多久了?”
  
  刘继隆询问赵英,赵英略微思索便道:“约五个月的时间了。”
  
  “嗯……”听到这个时间,刘继隆颔首示意他坐下,继而将桌上的文册拿了起来。
  
  这些文册不是江陵衙门送来的,而是来自北边的洛阳与河北。
  
  洛阳送来的是夏收赋税文册,而河北送来的则是罗隐耗费十个月时间登籍造册的人口文册。
  
  刘继隆翻看查阅,今年夏收果然惨淡,只有不到六百万石豆麦和折色不到三百万贯的盐铁桑麻等杂项。
  
  没有犹豫,他提笔便写下敕令,将这些粮食运往关东,平抑关东粮价,将杂项变卖为钱帛,调往剑南道采买粮食。
  
  批阅过后,他这才看向了这份罗隐耗时十个月才堪堪完成的人口文册。
  
  果不其然,河北道即便经历了百年动乱,可人口却根本不似各道自己奏表的那样十不存一。
  
  “九十四万六千七百五十户,四百八十七万二千一十六口。”
  
  刘继隆读出罗隐奏表的这串数字,并没有对这串数字生出半点疑惑。
  
  奏表中,罗隐甚至解释了这些人口并非河北道全部人口,因为河北不少世家豪强并未参与到牙兵叛乱中,所以他也没有理由去镇压他们,而这些世家豪强明显隐匿了不少人口。
  
  以罗隐自己估计,河北道人口恐怕不少于五百五十万口,这个数量也符合刘继隆心理预期。
  
  毕竟经历了唐末五代后的宋初,仍旧能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河北道查出三百多万人口,而这还是没有摊丁入亩、废除丁徭的结果。
  
  若是宋初按照刘继隆这套政令执行,且不用依赖世家豪强的子弟来清查人口,那说不定还能查出更多人口来。
  
  “四百八十七万口,若是算上淮南的七十七万口,差不多就是五百六十余万口,朝廷治下人口已然达到二千七百万口了。”
  
  二千七百万口,虽然依旧有些少,不足以支撑刘继隆日后想要收复辽东、云南及实控西域的想法,但刘继隆才四十岁,他还有时间治理天下百姓,让天下人口不断增长。
  
  思绪此处,刘继隆便提笔对罗隐宽慰一番,同时让他尽快将河北土地丈量清楚,同时可以一边丈量,以便均地来发动百姓的力量。
  
  此外,他也不忘提醒罗隐,让他按照政策治理河北,不要给百姓太大的负担,若是今年大旱过于严重,秋收粮食不济,则可视情况奏表蠲免秋税,让百姓尽快恢复安定。
  
  “只要百姓安定,以河北的人口,十年间突破六百万口都不算困难。”
  
  刘继隆做出点评,只觉得自己比起赵匡胤和朱元璋还是多了些好运。
  
  赵匡胤面对唐末后四分五裂,汉人全面收缩的局面,朱元璋则是面对江南重而多方轻的局面。
  
  相比较他们,自己四周无强国,分裂还未开始变被他结束大半,而人口也是强边弱干的局面。
  
  河北、剑南道两地人口都在四百万以上,想要迁徙控制燕山山脉和辽东以及云南,虽然有些难度,但比朱元璋要轻松太多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继续对赵英吩咐道:“敕令张武,着其调遣钱粮及一万兵马,受黔中都督王建节制入黔,主要防守南蛮趁火打劫,入侵黔中。”
  
  “敕令王建,改中秋节为进攻黔中之日。”
  
  “敕令王式,视天气凉爽时,择日发兵攻入江北八州。”
  
  “是!”赵英连忙抬手作揖,随后便在刘继隆示意下,离开了思政殿。
  
  在刘继隆这一条条敕令下,整个长江南北的气氛开始变得不对。
  
  滚滚长江水不断冲刷两岸,哪怕烈阳盛盛,却依旧能让人感觉到些许发自心底的寒冷。
  
  六十二岁的王式,舟车劳顿的赶往了蔡州,在治所汝阳驻跸。
  
  “这便是火炮吗?”
  
  汝阳军营内,三十门长七尺的金黄色火炮摆在王式面前,使得他忍不住伸手上前抚摸。
  
  “安都督便是利用这三十门火炮,才能如此轻松的攻略河北诸多坚城的,对吧?”
  
  王式转头看向负责这三十门火炮的火炮别将,站在他旁边的张延晖则是为他介绍道:
  
  “这是军器监陈都监的长子,军中别将陈文龙,表字元述。”
  
  “末将陈文龙,参见王使君。”
  
  在张延晖介绍下,二十出头的陈文龙也恭恭敬敬的对王式行礼作揖。
  
  王式见状满意颔首,询问道:“这火炮能打多远,能破开城墙砖吗?”
  
  “能打四百步,不如后来的那些火炮,但三五日内攻破城墙砖不成问题。”
  
  陈文龙如实禀告,王式听后忍不住倒吸口凉气:“有此利器,攻破八州又有何难?”
  
  “将这些火炮好好保护起来,我军能否快速攻破八州,便看这些利器了。”
  
  在王式吩咐的同时,各道兵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纷纷开始南下适应淮南道的气候,等待攻下八州后,渡江南下。
  
  从七月初到八月,北方的战云随着江淮的气温降低而不断浓重。
  
  八月初九,身在江东的高骈果然在拿下歙州和宣州后不再强攻,而是简单休整了一个月,招募了上万新卒,打乱后重新操训。
  
  眼见队伍整训的不错,就在高骈准备继续拔营向东进攻的时候,高钦却给他带来了一则坏消息。
  
  “阿耶,刘继隆到江陵了!”
  
  “你说什么?”
  
  牙帐内,正在观摩沙盘,研究快速攻下江东的高骈猛然抬头。
  
  “刘继隆已经入驻江陵起码一个月了,这是谍子送来的情报。”
  
  高钦走上前去,将手中情报递给了他。
  
  高骈伸手接过,只是微微翻看,确定了内容属实后,脸色便不由得难看了起来。
  
  “他如今千金之躯,竟然还敢跑到南边来,难不成是真的不要北方安定了?”
  
  “亦或者是他过于自信,觉得凭借他麾下兵马和官吏就能让北方安定下来?”
  
  高骈脸色变幻,此刻的他只想弄明白刘继隆的想法,而旁边的高钦则是道:“阿耶,我们还要继续攻打江东吗?”
  
  面对这个问题,高骈没有回答,而是依旧沉思。
  
  片刻过后,他才仿佛回到了现实,目光看向高钦:“打!”
  
  “可是刘继隆……”高钦有些担心,高骈却道:
  
  “本想着拖到如此,现在看来怕是不行了。”
  
  “敕令江北所有谍子,不留余力的散播先帝立寿王为帝,宦官杨公庆杀寿王,寿王得义士护卫出逃的流言。”
  
  高钦哑然,不免道:“可李佾此前便是先帝立下太子,先帝……”
  
  “这不重要,重要的传播流言,为寿王登基造势。”
  
  高骈将其打断,脸色不善道:“群臣受刘继隆控制,除了其兵马,主要还是先帝子嗣都在其手中控制。”
  
  “若是我们能散播这个流言,继而流传开来,那便能方便日后造势。”
  
  “届时寿王登基,刘继隆麾下那些将领必然会生出别样心思。”
  
  “不管刘继隆届时是否称帝,这些流言蜚语都足够他头疼一阵。”
  
  “抓住这个机会,吾等必须将江东讨平,转而向西守住长江沿岸和黔中险要。”
  
  “是!”高钦颔首应下,火急火燎的退了出去。
  
  在他离开后,高骈脸上的沉稳开始逐步瓦解崩裂,只剩下忧虑和不安。
  
  他自己也清楚,流言蜚语是打不垮刘继隆的,那些将领的奏表也只是能让刘继隆烦躁,而无法裹挟他。
  
  只是局面如此,哪怕只能给刘继隆制造一丁点的麻烦,高骈也不会放过。
  
  他想要挡住刘继隆兵锋,就得不择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