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共同警备区》(完)
第52章 《共同警备区》(完) (第1/2页)当天中午抵达后,余切亲自接待了他们。几人好吃好喝供养着,拖了好几天,拍摄大量照片和资料,用于《军画报》的停战宣传。
这些宣传让两国的宣传部门如获至宝,尤其是打不下去的越南人。几乎是《军画报》一更新,越南的喉舌就把全文翻译过去。
余切把《军画报》上的照片给越南人看:“你们的《人民报》也转载了消息,说你们是和平的卫士!等你们回到老山后,你们就是和平的英雄,你们的祖国会回报你。”
只见到这份报刊上有余切和几个越南人的合影,还有裴顺化的照片。双方一副冰释前嫌的样子,真就像《共同警备区》里面写的那样,“中越兄弟情谊比海深,比天高。”
356师这几个越南兵,一下成为两国都关注的和平之友。余切更是在报纸上宣称,他的正是参考该连越南战士的想法来撰写的。
在中国人的热情招待下,一名越南士兵流下了忏悔的眼泪。他在老唐的墓地前跪拜,握着余切的手道:“感谢余老师写出这样的,早知道我们和中国人是这样的关系……我一定不会参与那次作战。”
余切相当感慨的说:“你们来感谢我,余老师很高兴;但你们之前非要打上那一仗,下了死手,余老师不喜欢。”
《共同警备区》在这些天已经风靡老山前线。不少越南人看过后,重新思考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在越南的上层,《共同警备区》也引发了核弹级别的效应。
亲华派“常征”同志就很喜欢这本书。
“常征”的全名是“阮长征”,当年因得知北方长征的壮举,于是去掉了自己的姓,从此改名叫“常征”……多年后,“常征”同志再一次因为一个故事而动容:这是只有东亚人才能感受到的浪漫!
“常征”同志已三番五次的向前线发来报告,希望对和平谈判、撤军有异议的越南反对派,都好好看看这一本!
空闲的时间里,裴顺化把这本书又翻阅了一遍。他也再次确认了自己的结论:这本书会在和平风潮过去后,迅速成为越南禁书。
就算“常征”同志之后的领导人,全是亲华派也必须封禁这本!
而中国却不必,因为他们并不害怕提及这一关系。
为什么呢?
裴顺化向余切讨教,本以为余切会卖弄一番,没想到他却直说了。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近两百年来的事情,而文化认同却是几千年的事情。《共同警备区》如果反应了东西德、南北朝鲜的民族关系……应当是该民族的传世经典!但你我之间不是兄弟的关系,而是大树和枝干的关系!”
余切说:“为了塑造你们的主体性,你们只能进行仇恨教育。也就是说,越南人之所以是越南人,是因为你们首先要证明自己不是中国人!”
这话很拗口,但看过故事的裴顺化却一瞬间就明白了。
正因为这种根植于基因的文化号召力,致使越南、马来西亚、乃至于狮城等地都无一例外进行排华教育。这对他们这样的小国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毕竟,天下只有属于大树的枝干,却没有倒过来的事情。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出路》,我建议你找来看看。那里面有更详细的阐述,你看看一个离家几十年的游子,是如何在民族认同上克服千难万难,一定要回来的!”
余切扔下这句话,不久后,他问裴顺化“到底有没有在战争中杀过人?”
裴顺化说:“我一直在后方搞宣传,从来没有上过正面战场。”
“那你会使枪吗?”
“当然会了。我没上过战场,不代表我没在后方处置过叛徒!”
“都是越南人?”
“对!我们越南总政宣传科,原先是半个特务组织,说来不体面,但确实是这样。”
十几年的战争状态,使得越南国内对逃兵、叛徒的处罚极其严酷:宁杀错,不放过。
在老山前线,原先和中国士兵有过接触的越南兵私下里经常担忧的问:“我们这么搞(指私下接触),你们长官晓不得晓得?”
中国兵说,“知道,就是长官鼓励我们来麻痹你们的。”
越南人很惊讶,“在我们越南,这些事儿要是被抓住了,立刻就要被枪毙!”
——余切闻言笑了,拍了拍裴顺化的肩膀。“你们对叛徒处罚这么严厉,你现在又成了个亲华派,将来要是越南的风向变了,你怎么办?”
裴顺化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讲,瓮声瓮气道:“我的事迹全都见了报纸,我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好!”余切点头道,“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裴顺化骤然感到一股杀意,他忽然想起那几个被他绑来的越南兵……裴顺化本能的开口道,“他们跪在唐排长的墓碑前道歉了,他们知道错了!”
“太迟了!”余切道。
裴顺化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
一道令全越南人震撼的新闻,忽然从河内后方传来:亲华派“常征”同志病故,死前辞去了领导职位,越南高层立刻面临主战派的反扑。
打,自然是打不下去。主战派也不敢打了。
但前线军队几乎“哗变”,到处都是中国人的“兄弟”,令越南高层感到十分恼火!先前还有“常征”同志发话不得追究,现在“常征”同志死了,自然不能再轻轻放过这些大头兵。
此刻,越南国内正在开会讨论当中。裴顺化要立刻赶往河内,随时准备发布“常征”同志的吊唁。
这一消息顿时成了前线越南兵的催命符,谁是这段时间跳得最欢的叛徒?正是现在还呆在中国的营区内,和余作家连发数篇通稿,又跪倒在唐排长墓碑前的越南兵们——他们是《共同警备区》的故事原型!
中国哨所的越南兵很快反应过来,要求申请政治避难,余切不许,“你们已经在这里太久,是时候回家了。”
这哪里还是家?
那里是地狱!
在故事里,发生在猫耳洞的友谊称得上传奇,现在通通成了这些越南人的罪证。
“余老师,我们错了!”一个越南兵哭着来抱余切的腿,“我们愿意在中国做牛做马,一辈子赎罪,只求你不要让我们回国!”
“我们一旦回国,就要被枪毙!”
余切自然不答应。越南兵们哭来哭去,见余切铁石心肠,想到了威胁,“你余切难道就说了算?这里还有一整个连的中国人,还有你们的军事记者……”
他们向曾经的敌人求饶起来。
闲云强明显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二代,早想搞死这帮人了,他心里简直是畅快淋漓!大笑道:“我那天亲手埋下老唐,做梦都想为他报仇,没想到谈起了什么停战协约?你手上有我们中国人的血,早该血债血偿!”
“越南人要杀了越南人!合该如此!你们越南人最反复无常!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对自己人也心狠手辣!”闲云强说得兴起,竟是要端起照相机,给这些越南人留下遗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