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寻味
第413章 寻味 (第1/2页)从贤王帐内出来,天气竟放晴了。
昨夜的惊险仿佛被炙阳驱散,校场上的操练,伙房的炊烟,错落有致的营帐,在阳光下井然有序,透着一股肃杀中的生机。
薛绥拢了拢身上的披风,“这日头暖得很,像个好兆头。”
李肇偏头看她,“难得放晴,出去走走?”
薛绥微讶:“殿下不忙军务?那萧定山可审出什么名堂了?”
李肇唇角扬起,“不急一时,军务是忙不完的。萧定山也不用现杀现埋……”
薛绥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玩笑弄得一怔,旋即莞尔:“殿下有此雅兴,薛六却之不恭。”
李肇闻声,眼底笑意更暖,“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儿晌午,我带平安出营游玩。”
-
次日天刚亮,李肇便备好了马车,只带着元苍和来福两个近侍。小昭本也要跟着,听说关涯伤势未愈,身边离不得人,便自告奋勇去煎药伺候了。
薛绥默许。
李肇换了一身半旧的提花绒袍,外罩同色披风,收敛了锐气,乍眼看去,好似一个普通殷实人家的年轻公子。
薛绥则是在素净袄裙外,围了厚厚一件狐毛领的斗篷,兜帽松松系在头上,遮住短发,露出一张清丽的小脸。
两人并肩走着,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男俊女俏,很有几分乡绅小夫妻的模样。
出了十里坡大营,马车缓缓行驶上官道。
薛绥打帘子望着沿途的雪景,不免有些好奇。
“殿下要带我去哪里?”
李肇挑眉:“娘子猜猜?”
“谁是你娘子?”薛绥横他一眼:“不说明白,我便不去了,省得你拐卖妇孺。”
“娘子莫恼。”李肇抬手刮了下她的鼻尖,眼底泛起笑意。
“永定城外有个小镇,叫青石驿,镇上有一家羊肉汤,汤头极好,几十年的老手艺……在这西疆苦寒之地,有这等美味,你若不去尝尝,岂不可惜……”
薛绥被他说得笑不可止。
“听着倒像是殿下常去光顾?难不成有貌美的老板娘,勾着殿下的魂儿?”
李肇朗声笑道:“你这脑袋瓜,整日想些什么?一会见了,你看她貌不貌美。”
-
镇子不大,依着渭川河的支流而建,两侧商铺顺着官道一路铺开,中间厚厚的青石板,积雪扫到两边,化去不少,路面有些湿滑。
战火没有波及此地。
街上行人不多,店铺也有些萧条,但包子铺、铁匠铺、杂货铺样样俱全,食物的香味,冲淡了冬日的寒意,总算有些人间烟火。
马车在街头停下,二人沿街走着,许是她兜帽下的短发稀奇,不时有目光投过来,带着些探究指点……
薛绥凑近李肇道:“殿下既要微服,何不打扮得更寻常些?也省得引人注目……”
李肇低头看着她,眼底带笑。
“你瞧我这张俊脸,要怎样打扮,才能像个寻常人?”
薛绥:“……”
这么夸自己且夸得理直气壮的,她头一次见。
但又不得不说,李肇说得极是。
就他这通体的富贵气派和从小在皇家养出来的矜贵气度,确实是扮也扮不出来穷酸的样子……
“你乐意被人打量,我却不愿当猴子让人围观……”
“怕什么?想看便让他们看去。娘子这般样貌,为夫脸上也有光。”
薛绥耳根微热,嗔了他一眼。
“没个正经!”
李肇说的那家羊肉汤铺子在街尾的拐口,幌子上写着“刘记”二字,陈旧,也醒目。
老板是一个络腮胡的中年壮汉,很有西疆当地人的爽朗和粗犷,与“貌美”二字实在沾不上边儿。
见到两个衣着体面的男女带着家仆进来,他立刻堆笑,嗓门洪亮地迎上来招呼。
“客官里面请,刚出锅的羊肉汤,热乎着呢……”
李肇找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看一眼薛绥。
“两碗羊肉汤,多放肉,少放杂。切一盘上好的羊腿肉,要热的。”
元苍和来福在他们旁边的桌子入座,点了同样的汤,又加了两笼羊肉包子。
“好嘞!各位客官稍等,马上就来……”
老板吆喝着,转身离开。
李肇盯着薛绥笑,“要委屈你这出家人了,这里都是荤腥……”
薛绥:“还俗了。”
李肇低笑出声。
羊肉汤都是现成的,很快便端了上来。粗瓷碗里,汤色乳白,羊肉片切得极薄,冒着腾腾热气,闻不出什么膻味儿。
李肇将汤碗盛满,推到她的面前,“尝尝。”
薛绥舀了一勺,吹了吹送入嘴里,眉毛缓缓挑了起来。
“很是鲜美,比京里的好吃。”
老板正好端着饼子过来,接话道:“那是自然,咱这是本地的羊,喝渭川河的水长大的……”
李肇笑着看他,没接话。
只拿起醋罐,往薛绥碗里滴了几滴。
“加点醋,解腻。”
薛绥看他动作自然,眉宇柔和,竟比在京中做太子时还要来得真实可亲,心下微动。
或许,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
没有权谋争斗,没有刀光剑影,只有眼前的人,和一碗热汤的温暖。
但烽火未灭,他们只能珍惜这乱世之中,偷来的片刻安宁。
说话间,陆续又有客人进来。
呼朋引伴,人声嘈杂。
就在这时,靠铺子大门的地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个异族打扮的男子拍着桌子在发狠,骂骂咧咧,嘴里夹杂着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