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栖凰现身
第474章 栖凰现身 (第1/2页)殿外兵戈刚歇,殿内再起波澜。
李肇抬手,示意身后侍卫放下武器,退出殿外,然后目光沉静地望了望静善,又转向天枢。
“舒兄,你是悬壶济世之人,潜入宫中挟持陛下,意欲何为?”
天枢手上的匕首纹丝不动地抵在崇昭帝的颈间,眼神沉冷,不发一言。
静善手中乌木杖重重一顿,灰白的眼睛“望”向榻上的崇昭帝,声音冷得像冰。
“李屺,你来说吧。”
崇昭帝气息奄奄,意识却异常清醒。
他睁着浑浊的双眼,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静善的脸上,干裂的嘴唇哆嗦着,挤出几个字。
“原来……你还活着……”
静善嘴角抿出一个近乎讥诮的弧度,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难辩昔日轮廓。
“李屺,我当然要活着,我忍辱偷生数十载,就是为了亲眼看着你们李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绝路,从龙椅上摔下来。”
崇昭帝喉头滚动,竟一时没有出声。
“老人家。”李肇开口,姿态放得极低,“旧陵沼之冤,朝廷已下令昭雪。二十万将士的英灵将得以安息,他们的亲眷也会得到抚恤。萧嵩等一干主谋,也都伏了法……您所求的公道,正在到来。何苦此刻兵行险着,徒增杀孽?”
静善蓦地转头,面向李肇。
“你就是李家堆金积玉养出来的太子,李肇?”
李肇颔首,“回老人家,我是李肇。”
“很好。”静善冷笑,“你既站出来与我谈公道,就该知道,有些债,不是杀几个替罪羊就能偿清的……”
“那老人家要的是什么?”李肇始终保持着温和平静。
“我要李氏血债血偿。”静善手持乌木杖直指崇昭帝,声音陡然拔高,“李屺,事到如今,你还要将罪责推给萧嵩一个人吗?若无你李氏父子背后谋划,萧嵩一介文臣,岂敢叛祖背宗,残害兄长?又怎能一手遮天,将二十万条人命污为反贼?”
崇昭帝脸色灰败如纸。
他好像没有听见静善的话似的,不顾颈间的匕首,艰难地从枕下摸出一卷用明黄绸布包裹的物事,抖着手打开——
“你看……你看这个……”他把东西递向静善,手还在抖。
“看看这个……再说……”
那是一幅画像。
想来是经常摩挲,边角已有磨损。
画上是一个宫装女子,眉目如画,巧笑倩兮,乍然看去,眉眼竟与平乐公主有几分神似。但画中女子的气质雍容温婉,没有平乐的半分骄纵,更显沉静端雅。
画轴一角,写着一行小字——
“永熙廿年暮春,绘于常春宫……”
从前宫中人看到皇帝对着这幅画像出神,私下里都暗自揣测,说皇帝对平乐公主宠爱之甚,平日里看不够,还要摆在枕边细看……
此刻,众人才发觉另有所指。
只是画中人青春正好,而眼前的老妇早已沧桑满目,不复半分旧日容色。
“李屺,死到临头,你还想玩什么把戏?”
静善侧耳听着绸布摩擦的细微声响,冷笑一声。
崇昭帝道:“那是你的画像……永熙二十三年春,宫里的画师所绘……你我那时……你我那时……约好仲夏日同去御河采莲……你嫌弃鬓边的玉簪入画不够亮丽,我便折了一枝海棠插在你的发间……”
“可笑!”静善握着乌木杖的手指,猛地收紧:“我早已双目俱盲,看不见你这些虚伪的把戏……”
“还是说,你以旧情相挟,是想摇尾乞怜,让我对你网开一面……”
崇昭帝瞳孔骤缩,望着那幅画像,再看她冰冷空洞的双眼,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在龙榻上,喃喃道。
“你……既恨我至此,杀了我吧。栖凰……”
栖凰?
殿中众人皆是一震。
老丞相陆经踉跄着上前一步,难以置信地盯着眼前目不能视的老妇人,声音微微发颤。
“尊驾是……大雍末帝唯一的嫡出女儿,栖凰公主?”
静善微微昂首。
虽目不能视,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威仪,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在常春宫接受朝拜的公主。
“你是何人?”
“老臣陆经,先父陆文渊,曾任,曾任大雍户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