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英雄惜英雄【求月票】
第421章 英雄惜英雄【求月票】 (第2/2页)殿外瞬间安静了下来。
只有粗重的喘息声。
李道宗的声音放缓,但依旧沉重:“诸位兄弟的痛,我李道宗岂能不知?但此刻陛下病重,强敌环伺,太子殿下那边尚未明了!我等若先自乱阵脚,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这大唐的江山,还要不要了?!”
片刻死寂后,程咬金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哀嚎,然后是尉迟恭压抑的哭声。
沉重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他们暂时被劝退了。
殿内,李世民听着外面的动静,眼神复杂至极。
他恨李承乾的狠辣,却也知李道宗的话是对的。
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道宗.”
李世民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传旨,任命道宗为辽东大将军,负责班师回朝事宜,告诉卢国公、鄂国公、任城王他们,等回了长安,朕自会给他们一个交代。现在,以大局为重。再敢冲禁,杀无赦!”
“诺!”
云端立刻恭敬应诺,然后带着一股肃杀之气,转身出了军帐。
没过多久,帐外就鸦雀无声了。
而李世民则沉沉地躺了下去,看着略微昏暗的军帐顶棚,思绪万千。
“承乾,你到底想要什么?”
“是朕亏欠了你的对吗?你是回来向朕讨债的对吗?”
“朕那时应该很伤你的心吧”
“呜呜呜——”
唐军拔营的鼓角声是后半夜传来的。
起初,杨万春以为是唐军的诈术。
毕竟昨日他们还在城下叫嚣,说三日之内必破城,此刻营地里的动静,倒像是溃逃。
“将军,要不要派哨探?”
副将金顺握着刀柄,掌心全是汗。
毕竟他们现在也基本是强弩之末了,如果唐军真的不顾一切,再加上新运来的粮草,是有可能攻破安市城的。
但代价绝对超乎想象的大。
而此时,看着唐军有撤军的迹象,城楼上的守军个个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甲胄上的血痂结了又裂,手里的刀斧都快攥不住了。
也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担心的。
因为安市城的现状,非常糟糕。
特别是靠近城墙的地方,几乎看不到完整的民房,就连库房里的箭簇都见底了,连妇孺都拿起了削尖的木棍,只等唐军爬云梯时,同归于尽。
而此刻,杨万春按住城垛上的缺口,那里是昨日被投石砸开的,三个亲兵用身体堵住,最后连骨头都嵌在了砖缝里。
“再等等。”
他的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石,目光死死盯着唐军大营。
那里的灯火正一盏盏熄灭,不是往常攻城前的蓄力,倒像是急着逃离的慌乱。
天快亮时,第一个唐军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
不是扛云梯的先锋,而是挑着行囊的辎重兵,脚步踉跄地往西边走。
紧接着,是抬着担架的队伍,担架上盖着灰布,隐约能看见渗出来的血。
“将军!他们他们在拆营!”
哨兵的声音抖得厉害。
杨万春闻言,猛然推开身边的亲兵,疯了似的往城下跑。
守城的士兵们愣了愣,也跟着往下涌,甲叶碰撞的脆响在空荡的街巷里回荡。
百姓们从破屋里探出头,看见平日里沉稳如山的将军竟赤着脚,踩在满地瓦砾上往城门跑,都惊得忘了言语。
“开城门!”
杨万春拽住门栓,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将军!万一有诈”
金顺追上来,被他一把甩开。
“开!”
沉重的城门‘吱呀’作响地挪开一条缝,冷风卷着城外的尘土灌进来。
杨万春盯着远处的唐军主力,他们正沿着河谷撤退。
虽然旗帜挺立,队列整齐,但他们连殿后的骑兵都没心思回头张望。
“真真走了?”
一个断了胳膊的高句丽老兵扶着墙,突然笑出声,笑着笑着就哭了:“俺们不用死了.”
哭声像瘟疫般蔓延开。
城门口的民夫们丢下手里的石块,瘫坐在地上,有人抓起身旁的泥土往嘴里塞,嚼得满脸是泪。
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扑到杨万春脚边,把孩子往他面前送:“将军您看!他刚满月,要是城破了”
话说到一半,就被巨大的抽噎堵住。
杨万春没说话,只是望着唐军消失的方向,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他原以为自己会站在尸堆里,看着最后一面军旗倒下,却没想过会是这样。
就像一场紧绷到极致的弦,突然断了,留下满耳的嗡鸣。
“将军,要不要追?”
金顺喘着气问,眼里闪着复仇的光。
杨万春摇摇头,指着城墙上那些嵌在砖里的箭杆,指着街角被烧成黑炭的屋梁,指着百姓们脸上深浅不一的伤痕:“让他们走。咱们守得住城,却守不住满城的饿肚子。”
然而,就在这时,城楼上一名眼尖的高句丽士兵,突然惊声尖叫:“唐军!是唐军骑兵!他们朝我们冲过来了!”
轰隆——!
此话一出,整个安市城如遭雷击。
特别是杨万春,整个人都懵了。
心说怎么回事?这还真是唐军的计谋?!
该死!
这些卑鄙的唐军!
“快!快御敌!不!快关闭城门!”
已经来不及返回城中泪,他已经听到了马蹄的声音,哪怕再迟一刻,城门就关不上了。
“将军!”金顺有些不甘的嘶吼着。
然而,杨万春的命令,他却不敢不听,只能带着悲愤的情绪,朝城门呐喊:“快关城门!不要管我们!”
哗!
城门方向一片哗然!
城楼上一片哀怆。
但是军令如山。
他们即使不想就这样让杨万春死在城外,也必须服从命令,关闭城门。
然而,就在城门即将关闭的下一刻,那群原本冲锋而来的骑兵,忽地停了下来。
为首的是一名原高句丽将领,杨万春一眼就认出了他,不禁横眉冷对道:“孙代音,当唐朝的狗,真的好吗?”
“呵!”
孙代音笑了一声,旋即毫不羞耻地道:“当唐朝的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当渊盖苏文的狗,不如当大唐皇帝的狗强!”
“哼!”
杨万春冷哼一声,正欲回怼孙代音。
却听孙代音率先开口道:“好了,废话不多说,本将奉陛下之命,特赐你一百匹绸缎,勉励你这种忠君为国的行为。”
说完这话,二话不说的就大手一挥。
很快,那些骑兵就将一百匹绸缎扔在了地上。
看得杨万春与他麾下的将士,目瞪口呆。
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幕。
在战场上,他们是你死我亡的对手。
可一旦战争结束,他们却都能够以一种罕见的真诚,向对方表达一种崇高的敬意。
在西方,这或许叫绅士风度,而在东方,这叫做英雄惜英雄。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会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好了,陛下的旨意已经传到了,咱们后会有期。”
孙代音笑着看了眼呆若木鸡的杨万春等人,直接拨转马头,带着麾下骑兵,轰隆隆的离开了,掀起漫天烟尘。
也不知过了多久。
一个梳着总角的高句丽少年,举着半块发霉的饼子跑过来,仰着脸问:“将军,俺能去城外挖野菜了吗?俺娘快饿死了。”
杨万春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淡淡一笑,旋即蹲下身,摸了摸少年枯黄的头发,喉咙哽得说不出话。
远处的唐军早已成了天边的黑点,城楼上的守军还在呆呆地望着,有人突然把刀插进地里,跪倒在地,对着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不是敬畏,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