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27章 武庙十哲必须有军事理论贡献:李翊的十胜十败论

第327章 武庙十哲必须有军事理论贡献:李翊的十胜十败论

第327章 武庙十哲必须有军事理论贡献:李翊的十胜十败论 (第1/2页)

建安十六年孟春,黄河尚未解冻,河南大地却已烽火连天。
  
  夏侯惇亲率十万大军与刘备最后会战于官渡故地,连战七日,魏军大败。
  
  其实这个战果,在开战之前双方都已经料到了。
  
  自彭城一战过后,随着魏军的生力军被歼灭。
  
  曹魏基本已经失去了和刘备争夺中原的实力。
  
  这场官渡之战,不过是曹魏最后的挣扎罢了。
  
  反正都是强拉的壮丁,带也带不走了,索性全部将之送上战场。
  
  以此也能够大减河南人口。
  
  间接地削弱河南的生产力,拖慢河南的恢复速度。
  
  最后官渡大败,也在曹魏集团的预料之中。
  
  这一日,残阳如血。
  
  夏侯惇独目裹伤,引着万余残兵退至雒阳城下。
  
  “开城门!”
  
  曹洪在城下暴喝,声如雷霆。
  
  城上守将司马懿见是自家兵马,急忙下令放下吊桥。
  
  那败军入城时,旌旗残破,甲胄带血。
  
  显然河南之战,已经挫光了他们最后的锐气。
  
  夏侯惇径入府邸,立马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
  
  他独目灼灼,环视着在座诸将,沉声说道:
  
  “诸位,此战之失,皆因我等轻敌所致。”
  
  他重重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那齐军战力之强,实出意料。”
  
  “不想齐人韬光养晦这么多年,其战力竟也悍匹如斯!”
  
  此次中原大战,有数场都是纯绞肉战。
  
  绞肉之战,那就是凭整体斗志、战力了。
  
  魏军在拥有人数的优势的情况下,没能绞肉赢齐人。
  
  这的确令人非常不甘心。
  
  “如今河南既失,中原大势已去矣!“
  
  夏侯惇满是不甘地宣布了这场战役的结果。
  
  曹洪皱眉道:
  
  “元让兄何必气馁,开战之前,魏公不也已经做好了丢失河南的准备了么?”
  
  “河南虽失,可至少我们还有关中。”
  
  “河南除强征之丁外,大部分民众皆已迁入关中。”
  
  “只要再休整个三五年,我们未尝没有再与齐人一战的实力!”
  
  “魏公也是这样想的。”
  
  夏侯惇出声应和。
  
  “……成都急报在此。”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魏公明令:务必死守关中,此乃我大魏最后根基!”
  
  成都方面现在下达的最高指示,就是让夏侯惇等众务必守住关中。
  
  西川虽然易守难攻,打进去不容易。
  
  但打出去也同样不容易。
  
  但要是有个关中作为缓冲,战略形势就会好很多。
  
  就在众人商议着,如何做好抚定关中的工作时,忽有细作来报——
  
  “李翊、刘备、关羽、陈登四路大军已在陈留集结,丝毫未有解散退让之意。“
  
  “据细作探报,他们必是剑指关中!”
  
  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司马懿也同样一捋长须,幽幽说道:
  
  “不止如此,据探报,并州马超、庞统所部近日频频调动,若与河南之敌合流……”
  
  话未说完,郭淮猛然地起身:
  
  “那就是五路大军齐发!即便韩遂将军率西凉军来援,也难挡其锋芒!”
  
  “我军新败,兵无战心,如何能够御敌?”
  
  此言一出,满座寂然。
  
  这沉默的气氛持续了许久,都未有人开口说话。
  
  还是夏侯惇最后打破了沉寂。
  
  “容我上书魏公,言明此事。”
  
  “看魏公如何决断。”
  
  夏侯惇欲哭无泪,此次中原大战的结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不仅主力被打散,河南之地全丢,天子也没能抢到。
  
  如今,居然可能连关中都保不住了。
  
  夏侯惇是真没脸回西川去见曹操。
  
  但到底是面对现实的。
  
  成都曹操得夏侯惇书,其书略曰:
  
  “臣惇顿首拜魏公麾下:”
  
  “臣以驽钝,忝居方面,不能遏敌于外,致有陈、彭之败,罪当万死。”
  
  “谨陈战况如左:”
  
  “陈地会战,我军与齐主力鏖战旬日,初颇得势。”
  
  “然贼将李翊诡计百出,暗遣奇兵袭我后路。”
  
  “虽将士用命,终因粮道被断,不得不退。”
  
  “天子车驾陷于乱军,此臣之第一大罪也。”
  
  “彭城决战,臣亲率虎豹骑与关羽部激战,阵斩其偏将三员,夺旗十二面。”
  
  “然贼众蚁聚,我援军未至,致中军溃败。”
  
  “虽退守有序,然精锐折损过半,此臣之第二大罪也。”
  
  “后有成皋、官渡等战,虽有小胜,然于大局无补。”
  
  “今齐军气焰方张,非但未收兵休整,反在陈留增兵聚粮。”
  
  “细作来报,刘备已与李翊、陈登、关羽部会盟,恐有西进之意。”
  
  “我军自彭城败后,士卒亡散,新募者未经战阵。”
  
  “以疲敝之师当新胜之锐,犹以卵击石也。”
  
  “伏惟魏公明鉴:”
  
  “若弃关中,可保西川根本,然恐天下震动。”
  
  “若保关中,则请速调西川精兵,并徙民实边。”
  
  “存亡大计,非臣所敢专决。”
  
  “临表惶惧,伏候钧裁。”
  
  “臣惇顿首再拜。”
  
  “建安十六,年三月庚子。”
  
  ……
  
  曹操得夏侯惇书,心情倍感沉重。
  
  “……大耳啊大耳,你可真是让孤另眼相看。”
  
  说着,曹操重重地将书信扔在了案上。
  
  刘备的胃口也超出了曹操的预料。
  
  原本以为齐国养精蓄锐这些年,打下一个河南就会满足。
  
  没想到他们还想一并拿下关中。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河南都被曹魏霍霍干净了。
  
  齐国肯定不甘心折腾下来,就得一个放血槽。
  
  怎么着也得从关中抢回一些河南百姓才行。
  
  “魏公,不如还是舍弃关中罢。”
  
  程昱向曹操提出意见。
  
  “如今西川刚刚抚定,不能抽调太多兵马出去。”
  
  “万一最后仍旧未能保住关中,反而削弱西川实力。”
  
  “实在得不偿失。”
  
  曹操犹豫再三,叹了口气:
  
  “难道孤辛辛苦苦建设的关中,就要这么让给刘备么?”
  
  此前投入了那么多资源,西迁民众到关中去。
  
  最后为了不留给刘备,那些基础设施、仓禀、农田啥的肯定是要焚毁的。
  
  但不到迫不得已,曹操又岂愿真正将之摧毁掉?
  
  “益州者,天府之土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程昱忽然向曹操提及一件旧事。
  
  “魏公可还记得,当年刘焉为何会来益州吗?”
  
  曹操颔首,示意程昱说。
  
  程昱便道:
  
  “当年刘焉在京城时,侍中董扶曾私下里对刘焉说——”
  
  “京都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故刘焉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
  
  “于是朝廷便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受封为了阳城侯。”
  
  曹操眉梢一扬,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仲德的意思是……?”
  
  “如今刘焉、刘璋父子相继败亡,却未能成帝业。”
  
  “西川之地最后却落入到了魏公手中,此非顺应天意乎?”
  
  “西川就是明公的龙兴之地!”
  
  唔!
  
  一听这话,曹操顿时来了精神。
  
  他心头怦怦直跳,程昱的话极大的提振了他的信心。
  
  再联系董扶的谶言,难不成天命真在他老曹家?
  
  “……呵,安敢望此。”
  
  曹操嘴上说不敢想,但心头却燃起一股从未有过的野心。
  
  这种野心,是在经历过无数挫折后,扭曲产生的。
  
  “好,就舍弃关中,保守西川!”
  
  有了程昱的安慰,曹操重新振作。
  
  眼下他已无心思关心关中如何如何了,只想着保存西川的实力。
  
  于是当即作书回复夏侯惇,其书略曰:
  
  “操白元让:”
  
  “来书已悉,陈、彭之败,非卿之过。”
  
  “胜负兵家常事,何须引咎?”
  
  “今事已至此,当思良策,不必自损。”
  
  “关中之地,虽为形胜,然齐军锋锐,兼有马超为援,恐难久持。”
  
  “西川新定,诸夷未服,若轻调守军,恐生内变。”
  
  “故予意已决:弃关中,保根本。”
  
  “卿可尽收诸军,固守虎牢。”
  
  “此关天下险要,足可阻敌经年。”
  
  “其间,速徙关中之民入蜀,勿使资敌。”
  
  “河南迁民虽怨,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
  
  “纵十迁其一,亦胜全留。”
  
  “一人不遗,寸土不资!”
  
  “大业艰难,望卿勉之。”
  
  “待西川稳固,再图后举。”
  
  “魏公操,手书。”
  
  夏侯惇得到成都方面的最高指使以后,当下心里也有了底。
  
  立马召集诸将,吩咐道:
  
  “魏公已明断,吾等当速行此举。”
  
  “立刻将魏公之令,传于全军。”
  
  “关中不可守,然民不可留。”
  
  “即日起,尽徙百姓入蜀,敢有滞留者,以通敌论处!”
  
  众将肃然领命,唯曹仁心怀担忧,进言道:
  
  “元让,河南迁民未久,民怨未消。”
  
  “今再行此策,恐生大变。”
  
  夏侯惇眉头皱起,他又何尝不知道会有此结果呢?
  
  只是这是曹操的命令,他是不可能违背的。
  
  于是冷然说道:
  
  “子孝,今齐军虎视眈眈,若待其兵临城下,再迁则晚矣!”
  
  “纵使民怨沸腾,亦不可使一人资敌!”
  
  曹仁默然,不再进言。
  
  夏侯惇又唤郭淮到帐前来,肃然道:
  
  “伯济,虎牢乃天下雄关。”
  
  “今予汝精兵两万,务必阻敌于关外,为迁民争取时日。”
  
  夏侯惇此举虽是提携后进,但也将一份最艰难、最冒险的工作丢给了郭淮。
  
  郭淮自知责任之重大,但还是抱拳应诺:
  
  “末将必死守此关,纵齐军百万,亦难越雷池一步!”
  
  夏侯惇颔首,复嘱道:
  
  “切记,不可浪战,只需坚守。”
  
  “待关中民尽迁,汝方可退。”
  
  郭淮眼眸一蹙,但还是慨然说道:
  
  “是,末将明白!”
  
  随后,曹魏集团兵分两路。
  
  一路由郭淮带领残余的精锐部曲,奔赴虎牢关驻守。
  
  一路夏侯惇、曹洪、曹仁等宗室领衔,负责对关中之民进行二次迁徙。
  
  令下之日,关中震动。
  
  魏军挨户驱民,凡不从者,焚其屋舍,断其生计。
  
  百姓扶老携幼,啼哭之声,遍野不绝。
  
  或有老翁跪地哀告:
  
  “将军!吾等世居关中,祖坟皆在此地,岂忍弃之而去?”
  
  军吏厉声喝斥:
  
  “当年董卓西迁长安时,天子尚西幸。”
  
  “况汝乃平头小民乎?”
  
  “魏公有令,敢违者斩!”
  
  遂强驱而行。
  
  为提高迁民效率,夏侯惇下令。
  
  让军民分开,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
  
  一时间,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因为魏军中的正规军大多被歼灭,很多都是新征之兵,军纪极差。
  
  兼之魏军败绩,士气低迷,于是便沿路淫人妻女,夺人粮食。
  
  人报给夏侯惇、曹洪等魏军高层,经过商议。
  
  大家都觉得,眼下牢牢掌握军队才是正经。
  
  尽管夏侯惇本人也是一个练兵好手,注重军纪严明。
  
  但眼下新征之兵实在是太多了,短时间内根本管不过来。
  
  为稳住军心,权且暂忍一时。
  
  不然激起兵变,迁民计划就要落空。
  
  于是,对于士兵淫人妻女、抢夺百姓财物一事并不予以追究约束。
  
  因高层纵容,关中地区,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士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然后魏军放火,焚烧居民房屋。
  
  火焰相接,农舍房屋,尽为焦土。
  
  再令摸金校尉、发球中郎将延续在河南的传统,继续使军士发掘官民坟冢。
  
  魏军所装载之金珠缎匹好物,达数千余车。
  
  要将关中之民,尽迁入蜀地,不是几日便能做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