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1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足道,不过纸间贪醉

第331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足道,不过纸间贪醉

第331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足道,不过纸间贪醉 (第2/2页)

张南挺枪迎战,枪戟相格,火花四溅。
  
  战约五合,张南臂甲被挑破。
  
  曹彰回马一戟,刺张南于马下。
  
  冯习见状,怒发冲冠:
  
  “还我兄弟命来!”
  
  挥刀直取曹彰。
  
  高祚伏在在崖上,弯弓搭箭,一箭正中冯习右目。
  
  冯习惨叫坠崖,被乱军践踏而亡。
  
  刘备见连折二将,目眦尽裂:
  
  “曹贼!吾誓杀汝!”
  
  亲执宝剑,盾牌,杀上山腰。
  
  曹操令旗一挥,曹纯率虎豹骑迎战。
  
  两军混战间,刘备遥望见曹操亦在阵中。
  
  乃怒喝道:
  
  “曹贼!汝已技穷矣,何不早降!”
  
  曹操冷笑:
  
  “大耳贼!今日鹿死谁手,尤未可知也!”
  
  两军混战,一时间打得难解难分。
  
  正值僵持之际,高祚率弓弩手包抄到了刘备后路。
  
  曹彰复引骑兵冲阵,齐军大乱,死伤无数。
  
  刘备见半数兄弟,尽数折倒,更加气愤。
  
  从副将身旁夺下一剑,手持双剑,要上去找曹操单挑。
  
  是时,前线箭如雨下。
  
  就连不少前排精锐都应声倒地,而刘备却因上头,要继续冲阵。
  
  唬得周围将士,连忙将之拦住。
  
  刘备不听,执意要上去。
  
  时监军庞统见此,乃抢在刘备身前,与刘备一起冲阵。
  
  刘备大惊,高呼:
  
  “士元避箭!”
  
  庞统却道:
  
  “明公尚亲当矢石,况我小人乎?”
  
  刘备见此,只得拉着庞统的手,退回本阵。
  
  而曹军此刻也占据了优势,齐军若再不撤退,便很有可能被曹军利用地形优势。
  
  于山麓中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全歼。
  
  此时,众将再次劝刘备撤军。
  
  刘备见势不可为,乃长叹一声:
  
  “天不助汉乎!”
  
  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曹操立于山巅,见齐军败退,抚剑叹曰:
  
  “刘玄德,真吾敌手也!”
  
  经过一番苦战,魏军总算击退了齐军的攻势,守住了定军山。
  
  此役,魏军折损千余,齐军伤亡逾万。
  
  山涧为之赤。
  
  ……
  
  残阳如血,映得定军山一片赤红。
  
  刘备勒马立于营门前,铠甲上满是刀痕箭孔。
  
  那身原本鲜亮的绿锦战袍已被血与尘染作暗褐色。
  
  身后残兵三三两两踉跄归营,有人搀扶着伤者,有人抬着同袍尸首,脚步拖沓如负千钧。
  
  “王上……”
  
  简雍迎上前来,声音嘶哑,“各部点算已毕,折损万人有余。”
  
  刘备下颌绷紧,胡须上沾着不知是谁的血。
  
  他未答话,只将马鞭丢给亲兵,大步走向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未燃,暮色自缝隙渗入,在地上投下道道血痕似的暗影。
  
  案几上军报堆积,最上一卷展开着——正是出征前李翊写给他的《谏止伐蜀疏》。
  
  刘备伸手抚过竹简,望着李翊的亲笔书信。
  
  不禁喉头发苦。
  
  他不明白,当年自己起兵之时,哪有今日之雄厚实力?
  
  可照样干翻了不可一世的袁术、袁绍。
  
  如今自己的实力早已远迈二袁,为何反而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打不赢曹操?
  
  帐外忽起喧哗,夹杂着哭嚎怒骂。
  
  刘备掀帘望去,见十余名徐州兵正与几名青州兵推搡。
  
  一名瘸腿军汉嘶声喊道:
  
  “入娘的!从雒阳到阳平关走了两月,脚跟都磨见了骨头。”
  
  “今日又折了这许多乡亲!”
  
  “战事何时是个头?”
  
  战争就是这样,打了胜仗,大伙儿怎么着都能咬牙忍一忍。
  
  可一旦打了败仗,此前积累的问题、矛盾会在一瞬之间全部爆发出来。
  
  如山洪般泄下,谁也止不住。
  
  “住口!”
  
  许褚扬鞭厉喝,“有惑乱军心者斩!”
  
  刘备沉吟半晌,缓步走上前,人群霎时静默。
  
  那徐州兵见他来了,赶忙扑通跪倒:
  
  “王上!小的们实在走不动了……”
  
  “在关中时,弟兄们便已水土不服,如今又来蜀地,俺们实在是熬不住了。”
  
  话未说完,已哽咽不能言。
  
  “且去用饭。”
  
  刘备扶起那名士兵,吩咐一旁的监军,让他给这些伤兵们吃点儿好的。
  
  他自己则独自退回了帐中。
  
  很明显,齐军的士气已经崩了。
  
  尤其目前还折损了吴兰、张南、冯习三员大将。
  
  这三员将领都是最早跟随刘备创业的一批。
  
  虽然他们有李、关、张三人压在前头,使得此三人的光芒完全被他们遮住。
  
  但他们毕竟是军中宿将,是跟随刘备最早的老干部。
  
  结果三人全部战死,这对军队士气而言,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帐中烛火幽微,这时庖人走进帐中。
  
  双手捧着陶盆,里面炖了只鸡。
  
  “王上,趁热用些吧。”
  
  庖人声音发颤,“不论如何,王上都得照顾好身子才是。”
  
  刘备用筷子,夹起一股肋骨,忽然陷入了沉思。
  
  “报——”
  
  宿卫许褚掀帐而入,铁甲上凝着还夜露。
  
  “王上,不知今夜随军口令为何?”
  
  “鸡肋。”
  
  刘备脱口而出,眉宇间一川不平。
  
  “啊?鸡……鸡肋?”
  
  许褚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鸡肋,鸡肋……”
  
  刘备似未注意到许褚,只是反复念叨着筷子上的鸡肋。
  
  许褚却误以为真,正色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
  
  抱拳退下后,将“鸡肋”的夜间口号传下。
  
  时监军庞统亦在夜间巡视军营,听得夜间口令,亦大感诧异。
  
  “鸡肋?”
  
  庞统拦住许褚,出声质问道,“王上真这般说?”
  
  “末将岂敢妄言。”
  
  许褚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觉得哪里不太对。
  
  “先生博学,可知其中奥妙?”
  
  呵呵……
  
  庞统抚须一笑,“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今王上进不能胜,退又恐人笑耳,故为此犯难。”
  
  “哦?听先生这话的意思,莫非是说……”
  
  “嘘!”
  
  庞统忙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拉着许褚的手,至一隐蔽处。
  
  “仲康,汝乃是质重少言之人,此话吾只对你说,你切莫乱言。”
  
  许褚颔首,让庞统直言相告。
  
  庞统乃解释道:
  
  “当初李相爷在雒阳时,力劝王上莫要伐蜀。”
  
  “王上不听,致有定军山一败。”
  
  “如今损兵折将,王上也是两难。”
  
  “那依先生的意思……?”
  
  “让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罢。”
  
  “此事总得有人来做,不能让王上下不来台。”
  
  “好,末将明白了。”
  
  二人商议已定,便教军士收拾行装,说是准备撤军了。
  
  寨中将士闻得撤军命令,无不欢腾。
  
  喜悦之声,传遍全营,都在那里歌颂刘备恩德。
  
  刘备被众人惊扰,出营来看,见大小将士都在那里庆祝。
  
  诧怪道:
  
  “我军方败,军士不忧反乐,何也?”
  
  简雍乃回道:
  
  “因王上下了撤军命令,将士思归,闻得此令,自然欣喜若狂。”
  
  刘备愕然道,“寡人何曾下过此令?”
  
  于是便问简雍,这话是谁传的?
  
  简雍回说是庞统。
  
  “士元?”
  
  刘备眼波流转,不禁想起庞统白日为自己挡箭之事。
  
  细细想来,士元在并州去历练已有数年了。
  
  确实积累了不小的资历。
  
  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诸葛亮身上,似乎忘却了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璞玉。
  
  “叫士元来帐中见我。”
  
  刘备撂下这句话后,便转身回到帐中去了。
  
  简雍很快便找到庞统,问道:
  
  “莫非王上下令撤军一事,乃是凤雏先生自作主张?”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庞统笑着问。
  
  “嗐,倘若是,汝胆子可真不小。”
  
  “纵是李相爷亦鲜少越过王上擅专,汝乃相爷后生,安敢为此?”
  
  “相爷鲜少,便是有。”
  
  “机会摆在眼前,而我不能不取。”
  
  “什么机会?”简雍一脸茫然地问。
  
  庞统笑而不答,直接去见刘备了。
  
  齐王,王帐。
  
  “……士元来了。”
  
  刘备也不抬头,笔尖在竹简上批着军务,“坐。”
  
  庞统趋步入内,向刘备见礼。
  
  “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刘备突然问。
  
  “自随叔父于襄阳投徐州来,至今已十三载矣。”
  
  庞统平静地回答道,似乎完全没有担心过刘备会问责他擅传军令一事。
  
  “在并州呢?”
  
  刘备又问。
  
  “整十年。”
  
  庞统喉结滚动,“统受李相爷嘱托,蒙王上恩典,调任并州别驾,而来十年矣。”
  
  提到并州的履历时,庞统的语气更显从容自信。
  
  因为十年的背后,是庞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
  
  “十年了……”
  
  刘备的笔尖终于落下,不禁抬头慨叹: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足见士元之沉稳。”
  
  刘备无奈地笑笑,摇了摇头。
  
  从前,他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诸葛亮当成是李翊的代餐。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培养他,拿荆州出来捧他。
  
  希望将来能够自己的儿子,也留下一个青春版的李翊。
  
  现在看来,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竟耽误了一个同样出色的后辈近十年的青春岁月。
  
  但这也怪李翊太过优秀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后来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再是优秀,又能在刘备心中掀起多大波澜呢?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是因为他跟李翊很像。
  
  丰神俊朗,温润如玉,有雄才。
  
  而相貌质朴憨厚,性格又更加激进的庞统,在与诸葛亮的竞争中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卧龙凤雏虽是齐名的雄才。
  
  但二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大有不同。
  
  诸葛亮谦虚温润,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庞士元轻狂重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毒士。
  
  两人几乎是相反的一面。
  
  尤其在出仕一途。
  
  比起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庞统是“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庞统是远比诸葛亮要更想“进步”的。
  
  但偏偏刘备又更加欣赏诸葛亮这种类李翊的温润君子。
  
  就连李翊似乎也看好诸葛亮。
  
  就在庞统以为没法继续进步之时,还是李翊站出来提点了一下他。
  
  “赴并州以砺其资,少年昂首,必见乾坤之浩荡。”
  
  庞统信任李翊,甘愿放弃荆、徐之富庶,赴并州砥砺打磨自己。
  
  这一磨就是十年。
  
  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士元,等汉中之战结束,你便随寡人回朝廷罢。”刘备忽然开口。
  
  庞统一凛,旋即心中狂喜!
  
  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把庞统给调到中央去任职!
  
  看来这十年的资历没有白熬,总算是让刘备注意到了自己。
  
  也怪刘备身边耀眼的明星太多。
  
  要搁历史上的刘备,哪可能十年都会注意不到他?
  
  正如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身边的文人都是简雍、麋竺、孙乾等辈。
  
  这样一对比,不更显得诸葛亮牛逼么?
  
  可本位面,诸葛亮、庞统到来之前都有谁?
  
  那是荀攸、陈登、鲁肃、刘晔等大才,更别提还有一颗天枢星了。
  
  当刘备体会了拥有这些大才的感觉之后,除非你卧龙凤雏能够展现出完全碾压他们的才能。
  
  否则就是很难引得刘备的高度重视。
  
  至少不会对李翊那样掏心窝子,无话不谈。
  
  “哦对了,这鸡肋之随军口号,可是你代寡人下的?”
  
  “……是,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映衬我军现状,故统斗胆猜测王上将欲撤军。”
  
  刘备背着手,面上似笑非笑。
  
  用冷冰冰的语气说道:
  
  “寡人从未下过此令,汝敢代我越俎代庖。”
  
  “此李相教你为乎?”
  
  庞统并未被刘备的装腔作势吓到,而是平静地回答道:
  
  “李相独教一事:王上非曹氏之俦,厚待臣属,必不相负。”
  
  “臣虽不敢僭代王事,然见王之过,安得不谏?”
  
  哈哈哈……
  
  刘备闻言大笑,在这一刻他终于释怀了。
  
  原来不是诸葛亮像李翊,而是诸葛亮与庞统加起来才像他。
  
  诸葛亮就是李翊的表面,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庞统则是李翊内心隐藏的一面,该狠辣时狠辣,该杀时就杀。
  
  就连为人处世时,都似他一般圆滑。
  
  “……子玉,原来这便是你给寡人留下的璞玉么?”
  
  刘备心中暗叹,又对庞统唤道:
  
  “士元,可坐下来与寡人一同吃鸡。”
  
  刘备邀庞统坐下一起吃适才没吃完的炖鸡。
  
  这是李翊才有的殊荣,庞统大感荣幸,连连谢过。
  
  次日,刘备正式官宣撤军。
  
  简雍见刘备心情大好,也不禁调侃老板道:
  
  “王上不要汉中耶?”
  
  刘备笑着一指并马而行的庞统:
  
  “汉中已在吾手,何谓不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