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你就说这有没有搞头
第622章 你就说这有没有搞头 (第1/2页)新坡加仔是标准的知识分子模样,眼镜,柔软的黑发一点都不强势。
但说话慢条斯理充满逻辑:“我刚才看了看关于西区码头、集装箱公司的文件,好像这里并没太理解到码头、集装箱意味着什么,我给大家稍微科普下,我姓林,我来自新坡加……”
就有种慢悠悠教授上课风,展现出你要反驳我,就得拿出实打实的内容的气质,不能干吵,那是牛河。
“新坡加是五十年代独立成为自治邦,六十年代初跟大马等合并成为大马联邦,但几年后还是选择独立,请注意这是六十年代中期,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集装箱航运正式开始了,新坡加的独立节点恰好踩上了集装箱红利。”
他的动作就像是在敲黑板上的重点:“集装箱很好理解,无论你是什么货品,除了煤炭、大豆、白糖这类标准散装货,所有的其他商品,尤其是工业制品都可以用集装箱装好了运输,你想想,当你搬家的时候,是整整齐齐的一堆箱子好搬,还是一大堆七零八碎各种形态的东西好搬,这里面的逻辑就是所有集装箱,都可以用同个方式搬运并且规整预测到能装多少。”
“所以仅仅十年,薪乡曼哈顿对码头工人的需求量就从每年一百四十万人次,降低到每年十二万人次,这就是效率的威力,新坡加的货运中转枢纽功能恰恰就站在了这个时间点上。”
这年代没有电脑查询,没那么多专业书籍,没法知晓这么多专业知识,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都未见得知道这些数据。
所以现场所有人跟着老方搞码头,搞集装箱公司,都不一定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可能只觉得是外国公司要求必须遵守的规则,还有点屈辱的被资本主义针对了不得不这么干。
现在全都有点恍然大悟,让卫东就更是听得津津有味,看见虞秘书在专心记录,就决定待会儿要份记录稿。
新坡加人就几乎是围绕这个环节在生存。
真的很熟悉:“效率是什么,是你还在一堆人朝船上搬货,集装箱只要货架车抓扣住就带走,放到船上就完成,新坡加每天能完成三万个货柜,这就是上百条船舶的停靠装卸,这里我看了看去年好像才几千个柜?”
报喜不报忧也是要功夫的。
譬如建成国内第一座企业自主开发的远洋码头,打破了国际垄断云云,听起来很提气,建成不能投产,或者像平京那条卫生巾产线,只偶尔生产点普通人买不起的特供品有什么意义?
揭开的事实真相才这么打脸。
哄谁呢。
让卫东却能从这些信息里面,迅速激发自己那点天眼灵感,再捏把捏把忽悠出来。
交叉上阵。
“我也介绍下,这位林先生是新坡加创新电脑科技集团总裁,这次就是来我们工业区投资建厂,先期两座计算机芯片厂,接着就是电脑板卡和音箱厂,这将帮助我们工业区牢牢占据高科技范畴,光是两座计算机芯片厂就价值2.7亿美元……”
全场所有人都倒吸口气,2.7亿美元!
如果这话在其他地区忽悠,大家肯定是热烈鼓掌,与有荣焉的那种。
但粤东这边几乎所有人眼里就写着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老方有时候暴躁带不动,也是很好理解了。
让卫东心理年龄跟他一样,反而是从平庸的摸鱼党过来,更能理解大多数普通人的心态。
平和得很:“我第一天陪方老来这里,就说五星级酒店修贵了,搞个三星足矣,省的钱可以拿来修更多码头、工厂,我们现在要的是迅速把整个区域兴旺起来,几十几百家工厂开起来,几万几十万外来人口到这里打工干活儿,他们会带来什么?”
一般来说讲自己的思路,拿领导来踩是大忌。
但老方的行政地位太高了,让卫东这么说不但不影响他,反而是在削弱老方对这里的压制力,全靠老方压住的问题,在他退休后麻烦肯定不会少。
所以让卫东都不得不强行压一下老前辈,表达个老子连他都不怕,还怕你们?
老粤的生意头脑还是灵活些:“吃穿住用?”
让卫东满意捧哏:“对,怎么带动本地群众致富?几万几十万外来打工群众的生活服务啊,开个饭馆,理发店,甚至把房修高点出租,这都是能带来收入的生意,地方税收不就起来了,有了钱不就能修好点的市容市貌?”
又对着码头、集装箱这边:“刚才林先生提到的,差距这么大,要怎么追,当然就是沿着方老指出的方向,工业为主,外资为主,外销为主,看到了吗,这些厂建起来就是为了出口商品,只有出口商品堆积在码头上,才能吸引来各路货轮装卸货,只有我们自己带头打通路,整个鹏圳,整个三角洲地区,整个改革开放的外贸产品才能集中在这里又快又好的运送出去,朝着全世界最繁忙强大的码头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