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北疆人的狼子野心,血肉磨盘
第三百零九章 北疆人的狼子野心,血肉磨盘 (第1/2页)斡罗孩城在北疆的火炮轰鸣与铁骑践踏下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西夏皇宫的气氛也骤然降至冰点。
“急报——斡罗孩城八百里加急!”
枢密院官员急匆匆跑进大殿,声音颤抖的大声喊道。
“陛下,太后。”
“黑山威福军统军使高逸急报。”
“北疆第二镇都统李东江,亲率五万大军压境,力吉里城已陷,守兵尽数殉国,仅过一日,落思城破城,火光三日未熄。”
话音未落,殿内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嘶声。
几位老臣手按胸口,喉间发出嗬嗬的惊惶声。
李纯祐猛然间攥紧了龙椅扶手,神色震惊:“什么?”
“斡罗孩城?”
这可是夏国的北部重镇,位于黄河‘几’字形的最北段,过了黄河便是肥沃的河套地区。
但若是不过黄河,直接沿着黄河南下,只需再过克夷门和定州这两道防线,便能抵达兴庆府城下。
所以,这一刻的李纯祐也完全无法镇定了,身体微微颤抖,狠厉的目光望向官员。
“拿来。”
随即,高逸的奏报呈现在他面前。
“臣威福军统军使高逸泣血奏闻:今北疆大军以李东江为帅,将兵五万,业已围困斡罗孩城,城外村寨尽遭劫掠。”
“闻北疆火器威力惊人,落思城墙不足半日便已破碎,臣恐斡罗孩城步其后尘。”
……
“斡罗孩城乃国门锁钥,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臣高逸,愿与城池共存亡,以血肉为陛下筑最后一道屏障!”
李纯祐死死地捏住桌角,衣衫微颤,眼睛里面止不住的怒火,更兼一股不易察觉的惊惧。
前些日子,他尽起大军十万,命枢密使迺令思聪为帅,满心盘算着趁北疆兵力空虚之际,一举收复河西走廊,重现西夏往日的荣光。
可他万万没想到,河西的战事还没取得太大进展,斡罗孩城竟然就遭到了北疆军的进攻。
斡罗孩城乃是河套地区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整个河套都将门户大开,岌岌可危,就连西夏的都城兴庆府,都将危险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李纯祐的心上。
“北疆人全都是狼子野心!”李纯祐猛地松开桌角,一掌拍在案几上。
“夺我河西还不满足,今日竟然还想窥伺河套!”
他愤怒地咆哮着,试图用这狂暴的怒火掩饰内心中那难以言说的惶恐。
却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若不是自己先派遣大军想要收复河西走廊,主动挑起战事,或许也不会有今天这般严峻的局面。
随后,李纯祐猛地转过身,看向殿中垂首肃立的众臣,厉声喝道:“你们都哑巴了吗?斡罗孩城告急,河套危在旦夕,难道就没人能想出退敌之策?”
殿内一片沉寂,众臣皆低着头,无人敢应声。
毕竟北疆军凶悍,谁敢说能打退北疆军。
万一李纯祐拍手叫好,直接让他上,怎么办?
没办法,新任枢密副使嵬名宏烈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迺令思聪还在河西指挥大军,他这个名义上的军方二把手是躲不过去的。
“陛下,力吉里、落思两城皆破,斡罗孩城已成孤堡,形势危急啊……”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还请陛下立刻下达征兵命令。”
“凡国中男子,年满十五岁者,全部加入军队,选派良将带领北上,抵挡北疆蛮夷。”
“另外,可敕命迺令元帅,尽快收复凉州,如若不然,当遣派部分兵力回援兴庆府,以免斡罗孩城的战事进一步恶化。”
嵬名宏烈忧心忡忡地补充道。
他主要是担心北疆军攻破斡罗孩城后继而南下,而克夷门和定州的主力又被抽调了大半前往河西,恐怕难以抵挡北疆军的攻势。
那样的话,兴庆府可就真的危险了。
嵬名宏烈的话音刚落,另一名官员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河西之战未决胜负,河套又危。”
“北疆军势大,我朝兵力恐难独自抵挡,不如向金国求援,两国联手,或许能解此危局。”
李纯祐听着两人的建议,眉头紧锁,他自然也明白这些办法有其道理。
但操作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扫视了两人一眼,沉声说道:“副使说的有理,爱卿的办法也可行,但是~”
“国库已无钱粮,如何征调军队,如何请金国出兵?”
这几年来,夏国战事不断,尤其是前年的河西之战,几乎打空了西夏的国库。
去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攒了点钱,也全都投入到了西征军上。
现在国库空虚得都能养老鼠了,无论是征召大军还是请金国出兵,都需要大量的银钱和粮饷,这让他如何筹措?
有官员见状,提议道:“陛下,如今国难当头,可再向百姓增加税目,就叫‘北饷’,以解燃眉之急。”
平定北方战事的饷银,称为‘北饷’。
李纯祐闻言,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怒道:“为了收复河西走廊,今年已经向百姓征收了‘凉饷’,如今再增税,百姓如何承受?”
一名官员却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百姓们有钱,谁家没有个几十贯的存钱啊?”
“就算是真没有,也可以去找亲戚朋友借,或者将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卖掉就有了。”
“混账!”
李纯祐猛地一拍案几,怒视着那名官员,“朕岂是这般害民之君!”
他虽然没亲眼见过百姓疾苦到何种程度,但也知道寻常百姓根本没那么富裕。
但他真正生气的地方,是此人把他当成晋惠帝那样的傻子糊弄。
作为当政者,他可以不在乎百姓们的死活。
国家有难,苦一苦百姓,也没什么。
但关键是要有一个限度,真把百姓逼到了绝路上,他这个皇帝的脑袋恐怕都会被扔进黄河里去。
怒过之后,李纯祐的目光扫过了众臣,沉声说道:“国家有难,朕决定以身作则,削减宫廷用度。”
“即日起,后宫用度减半,停用所有珍奇贡品,除节庆外,朕与太后的膳食皆减至寻常水准,宫内多余的宫女、太监尽数遣散,节省下来的银钱全部充作军饷。”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同时,裁撤朝中冗沉官员,凡是无事可做、虚占职位者,一律罢官归家,其俸禄归入国库。”
“驿站人员亦需精简,非紧要驿路可缩减人手,只保留必要的传递军情通道。”
众臣听着,神色各异。
削减宫廷用度这方面,他们是支持的,毕竟不关他们的事情。
可是裁撤冗官就不好办了,谁家还没个不成器的儿子,求上门的穷亲戚啊!
把这些官职都裁掉了,难道让自己花钱养着他们?
“陛下,臣以为此举当慎重。”
“陛下,我朝从未有裁撤官员之先例啊!”
“陛下,这些官员一旦卸职回家,如何为生啊?”
朝堂之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一旦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这些人是分寸不让的。
最终,一名德高望重的尚书斟酌片刻后说道:“陛下仁德,削减宫廷用度以资军饷,必能让前线将士感激涕零。”
“裁撤冗官也能朝廷省下不少银钱,可相比于庞大的军费支出,无异于杯水车薪啊。”
“况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裁撤官员所产生的弊端更甚……”
听着老头的侃侃而谈,李纯祐面露冷色,直接将其打断。
淡淡说道:“老尚书所言没错,此举的确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才向诸位贤臣求策呢!”
这还仅仅是裁撤掉一些党羽,这些人就不愿意了。
真正的大招还没用呢。
伴随着李纯祐的目光隐晦地对某个官员扫了一眼,站在队列末尾的户部主事梁三思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缓缓来到殿中,躬身行礼:“陛下,臣梁三思,愿捐献一千贯家财作为军费,为抵御北疆军尽一份绵薄之力。”
话音落下,殿内所有官员瞬间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无不对梁三思横加怒视。
“小人!”
“狗贼!”
“没想到这个姓梁的藏的这么深。”
众人纷纷在心中对其怒骂,哪里还不明白,这个梁三思已经叛变了官僚集团
而且还把所有人都架在了火上烤,他一带头,其他人不捐便是不顾国事,捐了又要割肉般心疼。
就在众臣怒视梁三思之际,李纯祐却露出了笑容。
他赞许地看向苏明远:“梁爱卿深明大义,为国分忧,朕心甚慰!”
接着,他转向众臣,朗声道:“梁爱卿已然做出表率,朕与太后也会即刻清点内库,捐献一半财物充作军资。”
“诸位爱卿与皇亲国戚们,也当以国事为重,踊跃捐输。”
“国若不存,家何能安?”
“凡是捐输数额可观者,朕会论功行赏,记录在册,让后世铭记其功绩。”
话虽如此,可他心里清楚,想要让那些早已习惯了奢靡生活的皇亲国戚和官员们主动拿出钱来,绝非易事。
但此刻,他已没有更多选择,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举措能多少缓解眼前的困境,为朝廷争取一线生机。
可显然,他还是低估了这些官员们无耻程度,一个个的全都哭穷。
有些人直接去求见太后,想要请太后做主,皇帝他疯了啊!
甚至还有人叫嚣,梁三思家中竟有如此余财,定然是个贪官,搜刮百姓得来,纷纷要求李纯祐派人调查。
气的李纯祐差点掀了桌子。
这些官僚和贵族的无耻程度,简直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一个个生活奢靡无度,但要让他们拿出钱来共渡国难,反而都像是死了亲爹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