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金国灾荒,长春真人
第三百二十二章 金国灾荒,长春真人 (第2/2页)“今日刚传来一封书信,里面说的,全是河西走廊被北疆人攻下后的景象。”
张志常心中一紧:“刘师叔他……安好?”
“他倒安好,只是所见所闻,让他颇为震动。”
丘处机语气平缓,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信里说,北疆人拿下河西后,没像夏国旧部那样劫掠。”
“反而先把所有夏国的官员、田主都给清了,将河西的田地尽数收归己有,如今北疆才是河西最大,也是唯一的田主。”
“他们把田地租给百姓耕种,收租收税,但只收四成,剩下的六成全归百姓自己。”
“你想想,这样的租税,百姓哪有不乐意的?如今河西的农户,种地的积极性高得很,连往年荒着的地,都有人抢着开垦。”
张志常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道:“这……这不就是当年王莽推行的‘王田制’的路子吗?”
“只是王莽当年没能成,北疆人竟真的做到了?”
“形似,却又不同。”
丘处机轻轻摇头,语气带着几分道家的通透:“王莽之时,时机不对,反对力量太大,上下混乱,反倒失了民心。”
王莽推行新政的基本盘,与那些豪强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反观北疆,有着自己的统治集团,与夏国的利益集团没有任何联系。
在行事过程中,自然没有丝毫顾忌,强势推倒一切重来。
并且有效的联系了百姓,收获了民心,自然成功。
“你师叔在信里说,此前夏国曾想收复河西,可不少河西百姓竟主动帮着北疆人守关——民心向背,已然分明。”
顿了顿,丘处机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忧虑。
“只是北疆人的行事,也有太过刚硬之处。”
“他们杀戮太甚,有伤天和。”
“对反抗的田主、官员几乎不留余地;对待地方豪强,更是苛刻至极,半点情面都不讲。”
“道曰‘无为而治’,上顺天理,下顺民心,北疆人这般雷厉风行,虽能快速稳定局面,却也容易埋下隐患。”
“更让人忧心的是~”
丘处机的声音压得更低,眼神里满是凝重:“北疆人在夏国境内,推倒了不少佛寺,还逼迫庙里的和尚还俗,让他们要么种地,要么从军。”
“这模样,倒像是前几朝‘三武灭佛’的架势。”
张志常心中一凛:“师父您是担心,若是日后北疆人进入中原,对咱们道家,也会是这般态度?”
“不得不防啊。”
丘处机轻轻叹息,目光望向道观外连绵的夜色:“若是那一天真的来临,就算是为师舍得一身剐,也要远赴龙城,亲面那位传说中的大都护。”
“劝其止戈、慎杀,莫要让中原百姓再遭屠戮,也盼着他能给道家留一条生路……”
这话里的沉重,让张志常也跟着沉默。
只是师徒二人都没料到,北疆给予道门的危急尚未出现,金国官府却先给了丘处机当头一棒。
第二日清晨,龙门山下支起了粥棚。
张志常从陇州城买回的粮食,正被师弟们熬成稀粥,分给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难民。
老弱妇孺排着长队,捧着破碗的手不住颤抖。
纷纷朝着丘处机跪拜,直呼‘活神仙’啊!
可到了第三日,粥棚再开的时候,陇州知府周文远却是找来了。
见到丘处机,他的脸上立刻堆起客气的笑容,拱手道:“丘真人仙驾在此,本官冒昧来访,还望海涵。”
他深知丘处机与长安达官显贵的交情,不敢有半分怠慢。
丘处机还了一礼,心中却隐隐不安:“知府大人亲临,不知有何见教?”
“实不相瞒,本官是为这粥棚而来。”
周文远话锋一转,笑容淡了几分:“真人慈悲为怀,赈济灾民,本是好事。只是……”
“如今灾荒当头,人心浮动,真人这般私自开棚施粥,怕是有些不妥。”
丘处机眉头一皱:“大人此言何意?贫道施粥,只为救百姓性命,怎会不妥?”
“真人有所不知。”
周文远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隐晦的提醒:“如今粮价飞涨,灾民日增,朝廷早已下了赈灾的旨意,只是粮草尚未运到。”
“真人这般先行施粥,固然是善举,可若是传到朝廷耳中,难免有人会说,是地方官府赈灾不力,才劳烦真人出面。”
“到时候,本官难做,真人怕也会惹上无端的揣测。”
他顿了顿,话里的暗示愈发明显:“前汉张角之事,真人应当知晓吧?”
“当年他便是借施粥传道之名,聚众起事,搅得天下大乱。”
“本官自然信得过真人的品行,可朝廷未必会这般想啊。”
丘处机脸色微变。
他没想到,自己的善举竟被比作张角的叛乱,这简直是对全真道的侮辱。
不等他反驳,周文远又接着说道:“依本官之见,真人不如将赈灾的粮食和钱财交给官府。”
“由官府出面统一发放,既能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用到灾民身上,也能免除全真道的嫌疑,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话看似合理,丘处机却听得心头冒火。
他在各地布道多年,怎会不知官府的腐败?
这些粮食若是交出去,恐怕最后能有一成真正到难民肚子里,就算是官府有良心了。
剩下的,多半会被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变成他们口袋里的银子。
“周大人。”
丘处机强压着怒火,声音发冷:“这些粮食是贫道师徒费尽心力才买来的,只想救急。”
“官府若真能赈灾,贫道自然不会多此一举。”
“真人这是信不过本官?”
周文远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威胁:“本官也是按规矩办事。”
“真人若是执意如此,万一出了什么事……”
总之就是一句话,所有赈灾物资和私人募捐,必须由官府统一管理发放,不允许私人组织擅自处置。
丘处机看着周文远眼中的算计,心中满是无奈。
民不与官斗,他虽在民间声望极高,认识不少达官显贵,却也不敢硬撼整个官僚体系。
赈灾这块蛋糕,背后牵扯着太多利益集团,从州府到县衙,多少人等着靠灾荒发一笔横财?
他一个道士,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顶不住这么多人的打压。
“罢了。”
丘处机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满是疲惫:“粥棚今日便停了,粮食……周大人就让人带走吧。”
毕竟这些买粮食的钱,也是丘处机以赈济灾民的名义,找人化缘来的,带回龙门山也不行。
交给官府,好歹也能给百姓留一口吃的,救活一个是一个。
“真人深明大义,本官感激不尽。”周文远这才露出笑容道。
“放心,本官定会妥善处置,绝不辜负真人的一片善心。”
待周文远带着衙役离去,张志常忍不住怒声道:“师父!这些粮食交给官府,不就等于喂了狗吗?山下的难民还等着喝粥呢!”
丘处机轻轻叹息:“为师何尝不知?可咱们斗不过官府啊。”
他忽然想起刘处玄信里的内容,语气带着几分怅然:“你师叔在信里说,北疆官府出面赈灾时,从没有这么多弯弯绕。”
“运到难民手里的,都是实打实的粮食,甚至还会组织受灾百姓迁移到河西走廊,给他们分地、分种子,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同样是赈灾,同样是官府,怎么就差这么多呢?”张志常喃喃自语。
丘处机没有回答,只是望向北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