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国运之战,北伐!北伐!
第三百二十五章 国运之战,北伐!北伐! (第2/2页)王兰身子猛地一僵,脸色瞬间发白,心中的恐惧又涌了上来。
红颜祸水,漂亮的女人在乱世中,终究逃不过被当作玩物的命运。
深吸一口气,王兰鼓起勇气,抬头看向李骁,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异常坚定。
“大都护乃是世间奇男子,既有雄才大略,又懂雅乐风骨,罪妇……罪妇愿意做大都护的女人。”
“只是罪妇有一个条件,还请大都护答应。”
“嗯?”
李骁的目光瞬间变冷,眼中闪过一丝不耐,他最讨厌不知进退的女人,尤其是在他面前提条件的。
真把自己当成一盘能上桌的菜了?
被李骁那摄人的目光盯视着,王兰脸色发白,却依旧倔强地抬起头道。
“李安全篡夺皇位,囚禁故主,害我家国,罪妇只求大都护发兵西平府,不要放过他。”
李骁面无表情道:“本都最讨厌女人干涉朝堂大事,更不喜欢女人跟本提条件。”
萧燕燕除外。
“军国大事,岂是你们女人能置喙的?”
李骁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训斥的意味:“李纯祐就是这样教你的?让你一个后宫妇人,也敢对朝堂军政指手画脚?”
让李骁发兵攻打西平府?斩杀李安全?
不知道的还以为夏军设下埋伏,故意引诱北疆军入瓮呢!
不过夏军终究还是没那个实力,金军主力也都在宋国边境呢。
李骁知道,这只是王兰对李安全痛恨的缘故,不一定真的有什么坏心思。
但该有的训斥还是不能少。
训过之后,李骁话音一转道:“本都可以答应你。”
“北疆大军不日便将发起东征,攻破西平府后,定不会饶过李安全。”
“至于李纯祐父子,若是能活下来,本都自然会善待他们,不会让他们再受虐待。”
听到这话,王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眼中泛起泪光,对着李骁深深一拜:“谢大都护恩典!”
她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
缓缓站起身,王兰伸手褪去身上的月白色襦裙,只留下贴身的肚兜,随后走到床边,轻轻躺下,闭上了眼睛。
殿内陷入一片黑暗。
三月的兴庆府,暖意渐浓。
李骁正在书房处理公文,见李灵阳宫中的仆妇端着托盘走进来,神色带着几分欣喜与恭敬。
“大都护,奴婢有要事禀报。”
“贵主已经月余没有来月信了,今早请大夫诊脉,大夫说……说贵主有喜了!”
李骁闻言,手中的朱笔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淡笑:“知道了。”
他早已不是初为人父的模样,金刀、长弓等孩子相继出生,如今再得知有子嗣,已没有了当初的惊喜与紧张,更多的是一种平淡的欣慰。
自从兴庆府之战结束后,李骁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这座昔日的西夏都城,偶尔会去甘肃巡查民生军务。
近半年来,陪在他身边的除了李灵阳,就只有吕氏、贺兰氏等一批侍妾。
这般高频的相处,“中靶”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实际上,李灵阳并非第一个怀孕的,半个月前,吕氏便已被查出有了身孕。
“每日给灵阳做些可口的餐食,拣些补身的食材送来,务必好生照顾好她,不许出半点差错。”李骁对仆妇吩咐道,
“另外~”
李骁补充道:“你们在灵阳宫中伺候辛苦,所有人都赏银币五枚。”
也就是曾经的五两银子。
仆妇闻言,喜出望外:“谢大都护恩典,奴婢定当尽心照顾贵主!”
待仆妇走后,李骁放下朱笔,从案角拿起一份密报,这是锦衣卫刚从西平府传来的最新情报。
“小太子在府中池塘落水身亡,太上皇李纯祐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已‘重病不治而亡’。”
“倒是会挑时候。”
李骁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灵阳刚查出怀孕,这消息就传过来。”
他不用想也知道,所谓的“落水身亡”“重病不治”,全是李安全的手笔。
“李安全啊,你还真是本都的好狗。”
李骁拿起火折子,点燃密报的一角,看着纸张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帮本都解决了麻烦,倒省了本都不少功夫。”
随后又下令所有知情人,禁止泄露消息出去,以免李灵阳悲伤过度伤了身子。
处理完公务,李骁起身前往李灵阳的宫殿。
殿内暖意融融,李灵阳正靠在软榻上,手轻轻放在小腹上,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今日感觉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李骁温声问道。
“多谢大都护关心,妾身一切都好。”李灵阳脸上满是娇羞。
“没事就好,有什么需要便随时告诉本都。”李骁点头道,也算是给了李灵阳一个开口的机会,算是怀孕的奖励。
李灵阳想了想,犹豫着开口:“臣妾想请大都护派人去西平府,将父皇、太子弟弟还有母后接回兴庆府。”
李灵阳声音带着几分恳求,“臣妾如今有了身孕,越发想念家人,想让他们也能看看腹中的孩子。”
李灵阳已经知道了李安全篡夺了皇位,担任父母弟弟继续留在西平府会有危险。
想要借助北疆的威势去救出他们。
李骁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灵阳,不是本都不愿帮你。”
“你也知道,你父皇和弟弟关乎夏国国本,李安全刚登基不久,绝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这是要断他的根基,他怎会答应?”
见李灵阳眼中泛起泪光,李骁又补充道:“不过你也别太伤心,你母亲还有些希望。”
“李安全留着她,用处不大,或许能想办法将她接回来。”
“至于你父皇和弟弟,你放心,本都不日便会发兵攻打西平府,到时候定能救回他们,往后让你们一家团聚,本都会善待他们的。”
他没有吐露李纯祐父子已死的真相,李灵阳刚怀孕,情绪本就不稳定,若是得知亲人惨死,怕是会动了胎气,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李灵阳闻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她靠在李骁肩头,轻声道:“多谢大都护,妾身相信你。”
李骁陪着李灵阳聊了许久,直到她渐渐困倦睡去,才轻轻起身离开。
如今李灵阳怀有身孕,自然无法侍寝,他略一思索,便朝着王兰居住的偏殿走去。
王兰早已洗漱完毕,见李骁进来,她连忙起身行礼,眼中带着几分温顺。
李骁没有多言,再次化身灌兰高手,疯狂地发起进攻盖帽。
……
南宋开禧二年,三月,临安城已是暮春时节。
皇城大庆殿内,却没有半点春日的闲适,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神色肃穆地望着御座上的宋宁宗赵扩。
御座下首,太师韩侂胄身着紫色蟒袍,手持象牙笏板,目光锐利地扫过殿内。
今日这场朝会,将彻底决定对金国发起北伐
“陛下,如今金国困于北疆与西夏战事,国内粮荒频发,正是我大宋收复中原、一雪靖康之耻的良机。”
韩侂胄上前一步,声音洪亮,震得殿内梁柱微微作响:“臣请陛下下旨,即刻对金宣战,挥师北上!”
宋宁宗握着龙椅扶手的手微微收紧,眼中满是激动与犹豫。
他登基多年,一直以收复中原为志,如今韩侂胄呈上的“金国虚实奏报”中,详细写着金军主力被北疆牵制在黄河沿线、关中粮价飞涨的消息,让他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可他也清楚,宋国多年无大战,军队战力如何,仍是未知数。
“太师所言极是。”
兵部尚书薛叔似出列附和:“臣已核查过军籍,江南禁军与淮西、淮东御前诸军,共有兵力十七万,若再征召各地厢兵,总兵力可达二十万,足以与金军一战!”
“不可!”
老臣史弥远连忙出列,躬身道:“陛下,金国虽有困局,却仍有数十万铁骑,我军多年未经战阵,贸然北伐,恐遭大败。”
为了这场北伐,宋国准备了三年之久。
就差最后下达北伐的命令了,但朝中依旧有不少主和派主张不能北伐,史弥远便是代表。
“史相公此言差矣!”
韩侂胄反驳道,“我大宋有辛弃疾、陆游等老将坐镇,又有吴曦、郭倪等新锐将领,何惧金军?”
“况且北疆铁骑已重创西夏,牵制金军西路兵力,此乃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宋宁宗沉默片刻,终是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朕意已决,择日对金宣战,开启北伐。”
“征战之事,便交由韩相公一体部署。”
看到宋宁宗最终下定了决心北伐,主和派们满是失望,一副大宋即将迎来灭亡的样子。
韩侂胄等主战派,却是无比激动。
只要能打败金军,收复中原,他韩侂胄将会超越岳飞等人,成为大宋的中兴重臣,名垂青史。
接下来,韩侂胄便向宋宁宗介绍他的作战计划,指着地图上面的标记道。
“北伐共分三路:东路以郭倪为主帅,率八万大军从扬州出发,主攻泗州、宿州,目标直指金国南京开封府。”
“中路以西北路招抚使皇甫斌为主帅,率五万大军从庐州出发,攻打寿春、濠州,策应东路军。”
“西路以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为主帅,率六万大军从兴州出发,攻打秦州、巩州,收复陕西失地。”
“此外~”
韩侂胄补充道:“臣已命沿江制置使叶适整顿水军,从鄂州、池州调战船三百艘,驻守长江,防止金军从水路南下。”
“又命福建路、湖南路、江西路招募乡兵,作为后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众臣纷纷点头,虽仍有部分老臣心存疑虑,却也不敢再公开反对。
宋宁宗看着殿内的部署,心中满是期待,朗声道:“传朕旨意,四月初一举行誓师大典,正式出兵北伐。”
“朕在此立誓,定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灵柩,还我大宋河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这场关乎大宋国运的北伐,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