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38章 战后第一次银行挤提

第438章 战后第一次银行挤提

第438章 战后第一次银行挤提 (第1/2页)

很快,美的电器的负责人陶云,便来到美国仙童公司考察。
  
  他是以‘需求客户’的身份考察,因为香港的收音机产业这几年出口大增,又是美国为主要的市场,所以陶云的前来,也引起诺伊斯的亲自接待。
  
  考察一番后,陶云询问了晶体管的价格,只是听闻诺伊斯的报价后,他有些皱眉起来。
  
  “这个价格,和日本的晶体管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
  
  诺伊斯尴尬的说道:“虽然价格略高,但美国是晶体管的发明者,产品质量和性能更优。”
  
  如果晶体管能打入香港市场,也是不错的事情,毕竟香港收音机出口增速很快。
  
  陶云自然不信诺伊斯的鬼话,他笑着说道:“诺伊斯先生,你们仙童的处境,我是知道的。仙童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而销售渠道狭窄的严峻问题,而晶体管虽然是美国发明的,但日本人却赚走70%的利润。”
  
  此言一出,诺伊斯哑口无言,这个香港人居然如此了解行情。
  
  他只能说道:“既然香港可以从日本进口晶体管,那陶先生为什么选择考察美国的晶体管产业?莫非,日本对于香港生产收音机已经产生不满,你们担心从日本拿不到货?”
  
  有眼光!
  
  陶云并不意外,他说道:“不错,有这样的担心,所以我代表香港电子产业,此次考察了英国和美国,力求做准备。”
  
  诺伊斯笑道:“看来,你们更加的艰难,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初级工业的集中地,受到不少限制。”
  
  陶云并没有反驳,而是说道:“所以,我们这次来考察仙童,愿意提供给仙童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去香港开设晶体管工厂。我们香港时薪约为20美分,不到美国工人时薪的十分之一。而我们香港工人的效率,至少是美国的两倍.如果仙童能去香港开一家晶体管工厂,不仅可以解决你们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进口晶体管的问题。而且产品可以一部分运回美国,一部分在亚洲销售,非常的方便。”
  
  诺伊斯大惊,忍不住说道:“香港真是这样?工人的效率是美国的两倍?时薪仅20美分?”
  
  “千真万确”
  
  一时间,诺伊斯仿佛豁然开朗,公司走出困境的办法当即解决。
  
  接下来他对陶云客气起来,带着陶云考察了仙童的生产车间。
  
  双方甚至进行了直接的合作,那就是由美的电器在香港为仙童物色一座工厂地址,稍后仙童便筹备组建生产线;待仙童在香港的工厂投入生产后,美的电器又可以从这家工厂拿到便宜的货源。
  
  双赢!
  
  而仙童实际上投入并不大,仅需要派出几名美国主管,在香港招募个几千工人,进行三班倒的生产,就可以年生产上亿枚晶体管。
  
  鉴于长江工业集团在香港的地位,仙童还邀请美的电器担任‘开厂顾问’,支付一笔顾问费,最快的速度在香港建厂。
  
  当然,以廉价且丰富劳动力为卖点的香港本身也不会承接复杂的前道工艺,主要生产流程就是仙童在美国生产晶圆,再运到香港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一部分芯片运回美国,剩下的则直接在亚洲销售。
  
  与此同时。
  
  索尼的盛田昭夫,再次来到日本的产业部,游说日本对香港的晶体管出口,进行限制。
  
  “部长,香港的收音机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了,对我们日本收音机的产业影响很大。我建议,尽快对香港进行晶体管的出口限制,保护本国收音机产业。”
  
  日本政府为了扶持本国产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就连美国主子的专利,都是连哄带骗。
  
  但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确实是打算扶持日本,以在远东钳制苏联和华夏,所以这方面并不会加以制裁。
  
  日本产业部部长,思索片刻后,说道:“据我所知,你们索尼在香港拥有工厂!”
  
  盛田昭夫当即说道:“我们在香港开工厂,主要是避开英联邦对日本电子产品的限制,但我们已经在爱尔兰开设工厂,香港工厂的作用已经消失,准备马上退出。但香港的收音机产业,对大日本帝国影响非常大,他们从日本进口便宜的晶体管,组装自有的品牌,出口到美国、英国.而且他们有不少优势,例如发达的塑胶产业,可以生产收音机的外壳;采用皮革制作收音机套,也是香港明显的优势.如果不对香港加以限制,我们日本收音机产业将遭受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香港除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是进口的,其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整体的成本,甚至低于日本不少,所以竞争力非常强劲。
  
  1960年,香港收音机出口就已经破100万台,今年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好,我们产业部稍后会进行讨论!”“拜托”
  
  盛田昭夫很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索尼自从在1957年开发了第一台全晶体管袖珍收音机,体积非常小,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一家一台收音机”的局面,进入了“一人一台”的个人消费电子时代。
  
  但香港在1957年时,有美的电器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带领香港收音机产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拢到银行。”
  
  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廖宝珊会怎么回答呢?
  
  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
  
  千万不可以为廖宝珊想攫为己有,他仅仅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凡商业银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钱生钱——贷款给他人,然后连本带息收回。
  
  廖宝珊的挪用,是先挪为己用,别的银行是间接投资,他是直接投资——自己贷给自己用,大炒物业。
  
  廖宝珊的发迹,离不开投机,战后的几年炒房炒金,遂成暴富。投机一词,在内地多带贬意,在香港却是个中性词,无褒无贬,凡法例不禁之事,皆可放胆去做。
  
  银行家素以稳健保守著称。
  
  而已是银行家的廖宝珊原本就尝过投机的甜头,执业银行,初衷不改。人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失败,就说他过于冒险;若成功,就赞其有开拓精神。
  
  6月份,市井坊间突然传出廖宝珊曾贩卖毒品,并将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些报纸也刊载这些传言。
  
  6月14日,星期三。
  
  一大早,一批“神经过敏”的存户涌向廖创兴银行,仓促提款,把账号上的钱一卷而空。
  
  廖宝珊听后愕然,仿佛刀剐放血。
  
  如此豪提,兴建24层大厦的计划将毁于一旦。
  
  廖宝珊派员到各分行解释:称本行经营良好,资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稳存户。
  
  既然资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户急匆匆、惊惶惶赶来廖创兴提款。
  
  第一天流失存户资金300万港元,还不算多。
  
  这对廖宝珊打击已是够大了,他彻夜未眠,泪洒枕席。
  
  这一夜,谣言四起,于港九不胫而走,称:廖宝珊把存户款项攫为己有,炒地炒房,大发横财,廖宝珊早已把存户帐号掏空,他已无钱兑付存户,自认倒楣;廖宝珊早知挤提在即,已把资金席卷一空逃到国外去。
  
  因此,真正的挤提风潮发生在第二天。
  
  廖创兴中环德辅道西总行、湾仔轩尼诗道分行、九龙弥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尚未开门,已是人声鼎沸千头攒动,等候提款的队伍如长龙横卧街头。
  
  银行职员被这情景吓坏了,一面按往常程序开办存取业务——哪还有人存款。
  
  廖创兴的押钞车在各分行间穿梭奔驰,出纳员加快了点钞速度,哪里应付得了络绎不断的挤提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