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52章 挤提前夕

第452章 挤提前夕

第452章 挤提前夕 (第1/2页)

1964年10月的香港,台风过境后的空气带着咸涩的湿意。
  
  汇丰银行总部顶楼的会议室里,水晶吊灯的光芒被调至最暗,十二盏壁灯在深色木镶板上投下班驳的光影,像极了英资银行家们此刻晦暗的心思。长桌尽头的鎏金座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紧绷的神经上。
  
  渣打银行大班麦加利将雪茄摁在纯银烟灰缸里,琥珀色的瞳孔盯着长桌中央的香港银行分布图。
  
  平安银行的红色标记在中环密密麻麻的网点如同燎原之火,十年间从最初的五间分行扩张到二十八间,连汇丰最引以为傲的皇后大道中分行,如今每日叫号量都被隔壁的平安银行旗鼓相当。
  
  他指节叩着桌面,皮鞋跟在地毯上碾出细微的声响。
  
  “上个月的储蓄利率报告,”麦加利推过一份烫金文件,纸张边缘被他捏出明显的折痕,“很多华资银行给新客户的三个月定存利率是5%,甚至更高,而我们遵守银行公会的协定,只能给到3.8%。这些华人根本不懂什么叫金融秩序。”
  
  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的指尖在桌面上轻叩,节奏与墙上的古董摆钟形成诡异的共鸣。他面前的咖啡早已凉透,瓷杯边缘还留着唇印——这是他三十年银行生涯里罕见的失态。
  
  桌下的抽屉里锁着一份绝密报告:平安银行最近几年的企业贷款中,很多都流向很有前景的产业中,以及流向陈氏相关企业中,这些贷款的坏账率仅0.3%,远低于汇丰的1.1%。指腹摩挲着冰凉的杯耳,目光掠过文件上“平安银行”四个字时,眉峰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1961年廖创兴银行挤提时,”渣打银行的财务总监突然开口,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我们花了2000港币,就让三个码头工人在茶餐厅编造‘廖宝珊贩面粉被抓’、‘廖宝珊已经逃亡国外’的谣言。”他转动无名指上的共济会戒指,金属反光在文件上晃过,“现在的铜锣湾,照样有大把等着赚外快的Taxi司机。”
  
  桑达士抬眼时,壁灯的光晕恰好落在他松弛的眼睑上,形成一道阴影。“我需要一份名单,”他的声音平稳得像结了冰的维多利亚港,“所有与平安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中小型华资工厂,特别是那些把厂房抵押给平安的纺织厂。”钢笔在指间转了半圈,稳稳落在笔记本上。
  
  麦加利突然笑出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迭照片推到桌前。最上面那张拍的是平安银行总经理叶熙明在慈善晚宴上的场景,他正与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交换酒杯,背景里长实集团的霓虹灯广告牌格外刺眼。“这些照片是上周拍的,”
  
  “我的人查到,平安银行给环球航运不少贷款,连抵押物评估都是陈氏旗下公司自己做的。”
  
  “这不合规。”汇丰的法务总监立刻表态,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墨水在纸面洇出小小的墨团。
  
  “合规?”麦加利嗤笑一声,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等挤提发生时,没人会关心合规性,他们只会记得哪个银行能取出钱。”指节叩着冰凉的玻璃,映出他嘴角阴鸷的笑意。
  
  有高层身体前倾,袖口露出的金表链闪了一下:“如果能让平安银行发生挤提,这才是真正的大胜。”
  
  桑达士摇摇头,说道:“平安银行,有长实、长江工业、环球集团、时代影业等企业支撑,已经形成一个财团。想平安银行发生挤提,不亚于一家英资银行挤提。”他将凉透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感从舌尖漫到喉头,目光扫过众人骤然紧绷的表情,补充道,“陈氏企业加起来,比汇丰实力更强大得多,陈光良在香港华人心中,更是领袖的存在。”
  
  众人心中一凛,这个评价确实高。麦加利笑着说道:“也不一定,一旦其它华资银行纷纷发生挤提,那么平安银行未必能独善其身。我可是听说,平安银行仗着陈氏家族的实力,存贷比一直高达60%。一旦发生挤提,就算不能让平安银行怎么样,但信誉总归是有影响的。”他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金属壳上的花纹在灯光下流转。
  
  桑达士终于端起咖啡杯,冰凉的瓷器贴在掌心。1948年他在上海外滩的汇丰分行当襄理时,见过太多银行在挤提潮中轰然倒塌,那些抢兑的人群像潮水般漫过大理石台阶的画面,至今仍会在午夜梦回时浮现。“不能直接针对平安,”他放下杯子,杯底与桌面碰撞的轻响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先从小银行明德银行下手,他们直接拿着储户的钱,在最近三年大量投资地产,很是轻松可以点燃战火。”
  
  麦加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好,那就由我们渣打银行来安排!”
  
  本身华资银行崛起,影响最大的也是渣打银行,而汇丰银行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在华人心目中建立很好的信誉和关系网。
  
  会议室的门在麦加利身后关上时,桑达士翻开了1961年的旧档案。泛黄的报纸剪报上,“廖创兴银行挤提”的标题旁有他当时的批注:“恐慌比瘟疫更易传播”。他拿起钢笔,在平安银行的名字旁画了个小小的问号,然后将档案锁回抽屉——那里还藏着一份更隐秘的名单,列着十五个在香港警队任职的苏格兰场毕业生,他们的退休金账户都由汇丰“特别打理”。
  
  这场阴谋,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笼罩在香港的华资银行之上,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即将在香港的金融市场上拉开帷幕。
  
  平安银行总行的会议室里,柚木长桌泛着沉静的光泽。陈光良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在座的高层。
  
  窗外的维多利亚港波光粼粼,却映不透他眼底深处的凝重——香港经济的苦日子要来,先是银行挤提,然后是1967年。
  
  “叶经理,夏经理”陈光良的声音打破寂静,目光落在两位鬓角染霜的元老身上,“说说最新的存贷比。”
  
  叶熙明推了推眼镜,翻开面前的牛皮账本:“从去年开始,我们便按照你的要求,降低存贷比,将一些工厂和置业公司的贷款逐步收回;今年更是严格管控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的存贷比已经降低至45%,算是非常的合理。”他顿了顿,补充道,“比汇丰银行还低三个百分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