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509章 零售业大战

第509章 零售业大战

第509章 零售业大战 (第2/2页)

百货业方面,日本百货日益强大,但很快又被香港的超级市场抢占份额;所以香港百货产业,此时下滑比较严重。高端百货上,连卡佛百货一家独大;中端百货上,日资、永安、先施是三股势力,日资百货胜在产品齐全、价格优势、服务优势,故永安和先施有些被打压的趋势;低端百货,算是门坎低,香港有不少。
  
  与此同时,香港零售产业出现新形态,那就是便利店。
  
  连卡佛集团旗下的7-11便利店,算得上一家独大;不过也有香港利丰贸易的冯氏家族,也引入OK便利店,占一部分份额。
  
  如今集团总经理陈文杰在这个时候,谈‘零售新格局’,大家便知道事情不简单。
  
  果然,陈文杰继续说道:“目前,集团的现金流充足,盈利也能保持不错;而我们在零售业的竞争对手,不管是和记黄埔,还是置地,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麻烦。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主动发起进攻,进一步加强零售市场的统治力。”
  
  此言一出,英国籍高层脸上一凛,这可是来自陈氏家族第二代的杀伤力,而对手主要就是英籍企业。
  
  当然,他们是连卡佛集团高层,公司为他们准备丰富的薪水,他们自然站在公司这一边。
  
  如今长实集团想做零售业的领袖,独霸香港,那其它竞争对手就是‘不共戴天’的冤家。
  
  连卡佛集团总裁理查德,马上就建言道:“猛做广告、减价促销,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商战。减价在这个时候,是最有利于香港市民对我们惠康、7-11便利店的忠诚,毕竟现在香港物价上升,我们却反其道而行,这无疑才是实力象征。”
  
  惠康超市总经理李平山也马上说道:“不错,理查德总裁说的很有道理。而且,要想彻底击败另外两家,我们可以打一个持久战。减价幅度不需要太大,但只要时间长,就足以拖垮另外两家竞争对手。”
  
  大家纷纷贡献良策,无疑就是在香港燃起‘促销大战’。
  
  陈文杰最后拍板道:“好,那你们抓紧时间,争取明年(1974)初正式开始,给香港市民一个美好的春节。”
  
  “是,陈先生”
  
  1974年元旦刚过,香港街头的年味尚未浓起,电视屏幕上却率先掀起一阵“促销热潮”——连卡佛集团旗下的惠康超市、7-11便利店,连同中低端的中华百货、大新百货,甚至连卡佛珠宝,密集投放广告,清一色打着“新春特惠”“限时降价”的旗号。
  
  粮油、日用品直降12%-15%,7-11早餐套餐半价,珠宝首饰推出“会员专属折扣”,中华百货更是喊出“全场满百减二十”的口号。
  
  消息一出,被股灾和石油危机压得喘不过气的香港市民瞬间沸腾。大家攥着皱巴巴的钱包,涌向连卡佛系的门店:惠康超市里,家庭主妇们推着购物车抢购大米、食用油;7-11便利店门口,上班族排起长队买早餐;中华百货的服装区,挤满了为家人添置新衣的顾客。“物价涨了大半年,终于有地方能省点钱了!”市民们一边结账,一边感慨,没人意识到,这场“惠民促销”的背后,是一场席卷香港零售业的残酷厮杀。
  
  连卡佛的促销风暴,第一时间传到和记黄埔总部,祁德尊看着桌上的促销广告,眉头拧成一团。彼时的他,早已焦头烂额——投资股市遭遇滑铁卢,印尼的产业布局又因当地局势动荡亏损严重,和记黄埔的现金流捉襟见肘,唯有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还能保持稳定盈利,成为集团的“救命稻草”。
  
  “必须马上应对!”屈臣氏总裁冲进办公室,语气急切,“连卡佛这是明摆着要抢市场,我们要是不跟着降价,百佳的顾客全得跑到惠康去,到时候份额丢了,想抢回来就难了!”
  
  祁德尊沉默了。他不是不知道后果,可一旦跟进促销,屈臣氏本就微薄的利润将进一步压缩,甚至可能亏损,而和记黄埔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不跟,市场没了;跟了,现金流断了。”
  
  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最终狠了狠心:“跟!告诉百佳,粮油、日用品也降10%,广告预算翻倍,一定要守住现有门店的客流!”
  
  命令下达后,百佳超市紧急调整价格标签,电视、报纸广告连夜上线。可比起连卡佛的“财大气粗”,百佳的促销显得底气不足——降价幅度比惠康少5%,广告投放量仅为对方的三分之一,不少顾客逛完百佳,还是会转身走进惠康:“同样的米,这里比惠康贵两毛钱,何必呢?”
  
  另一边,置地集团主席亨利凯瑟克,也收到了下属的汇报。一年多前,置地通过换股吞并牛奶公司,不仅拿到了铜锣湾的优质土地,还顺带接管了牛奶公司旗下的大利连超市——对亨利而言,大利连本是“意外之喜”,是置地切入零售业的“敲门砖”,可如今,这块“砖”却成了烫手山芋。
  
  “连卡佛和百佳都在降价,大利连要是不跟进,用不了三个月,门店就得关门。”置地零售事业部负责人忧心忡忡,“现在市民只认低价,我们要是按兵不动,客流肯定会被抢光。”
  
  亨利凯瑟克皱着眉,心里打着算盘。置地刚完成对牛奶公司的整合,资金大多投入到地产开发中,大利连本就不是集团的核心业务,能分到的资源有限。可他也清楚,一旦大利连倒闭,置地想再进入零售业就难了。
  
  “降!”他最终拍板,“但不用跟惠康硬拼,选几款民生刚需品降价,比如鸡蛋、卫生纸,幅度比惠康高2%,先稳住老顾客再说。”
  
  于是,大利连也加入了促销大战,只是动作比连卡佛和百佳慢了半拍,降价策略也更“保守”。三家巨头的价格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搅乱了香港零售业的格局。
  
  农历春节前的香港街头,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惠康、百佳、大利连的门店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而街对面的中小型超市、夫妻老婆店,却门可罗雀,店员们无精打采地整理着货架,看着隔壁的热闹,满脸愁容。
  
  “以前一天能卖1万块,现在连8000块都不到。”一家开在油麻地的小超市老板唉声叹气,手里捏着刚算出来的账本,“惠康的大米卖2块5一斤,我进货都要2块3,根本没法跟他们比。”
  
  这场由巨头掀起的价格战,对中小零售商家而言,堪称“灭顶之灾”。
  
  惠康、百佳、大利连背后有长实、和记黄埔、置地三大财团撑腰,哪怕短期亏损也能扛得住;可中小商家大多是“小本经营”,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既不敢降价,又留不住顾客。
  
  短短一个月,香港就有近百家中小型超市、杂货店关门大吉,剩下的也只能勉强维持,缩减营业时间、裁员降薪成了常态。
  
  “以前说‘一鸡死,一鸡鸣’,现在是‘死鸡’多,‘鸣鸡’少啊!”一位在旺角开了十年杂货店的老板,看着贴在门上的“结业清仓”告示,红了眼眶。他算了一笔账,这一个月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锐减30%,房租、进货成本却一分没少,实在撑不下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