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封侯之事
第607章 封侯之事 (第1/2页)许都,各地形势变化又相互影响。
迫使企图中立的刘表不得不再次遣使入许,不过这次来的不是南阳许慈,而是刘表的心腹,山阳伊籍。
许都朝廷大有拨乱反正之势,废除三省制度后,更是退步回到了丞相总揽国政的地步。
而丞相人选,依旧争执不下。
虽然吕赵兵锋逼人,哪怕对方兵临城下,这丞相人选也不是猝然能决定的。
丞相总揽国政,对每一个熟悉历史的人来说,谁担任,谁基本上就能获得联军主导权。
就现在的敌我形势而言,不需要击败吕赵叛军,只要挡住他们,那就能成功坐稳相国大位。
随着袁术自盱眙退兵,途径当涂之际悔恨交加,呕血而死后,袁术旧部要么投奔刘勋,要么追随刘馥携带传国玉玺进献于许都。
在这双方相持之际,传国玉玺的丢而复得,又增加了许都各方的士气,对丞相大位更是不肯轻易让步。
赵基能果断将宗庙、公国社稷立在太原郡的晋阳;而许都这里各方势力相互影响,迟迟拿不出统一的意见。
刘备是不可能当相国了,哪怕分立左右两个相国,效仿吕布在内、赵基在外的旧有格局,目前都办不到。
想要袁绍积极出兵抵御或牵制吕赵的兵力,那就要给袁绍一个相国的位置;同样的,刘表这里也需要一个相国。
朝中方面,自伏完满门被杀后,最适合担任丞相的人选是杨彪。
目睹许都的纷争后,伊籍感到寒心。
他来许都没有取得什么有意义的结果,但也要快马返回襄阳,要将这里的事情当面陈述给刘表。
临行之际,刘备出许都送别。
颖水桥上,刘备的亲兵端着一盘冒热气的酒碗上前。
刘备接过,转递给伊籍:“今吕赵二贼篡国之势昭然,我等如若兵败,彼假朝廷大义,勾连贰臣贼子,荆州如何能自安?镇南将军乃如今宗室长者,当为天下表率。还请足下返回荆襄,向刘镇南陈述利害。”
“君侯勿忧,此同气连枝休戚与共之事,某返回之后,必竭力游说我主。”
伊籍双手端着温热酒碗,也是神情诚恳:“仆观许都内外,各怀私心,非谋大事之辈。至于河北袁本初,两面受贼夹击,本处于生死存亡之秋,却也贪图丞相高位,可知此人不可共谋大事。”
刘备闻言也是点头,另说:“幽州公孙伯圭乃我故旧兄长,我已再三发信于他,另有天子诏书抚慰劝谏。若得幽州襄助,袁本初亦不足虑。朝中杨氏极受天子信赖,这丞相之位必有杨氏。我亦会游说此公,使领左丞相,以右丞相尊位以待镇南将军。”
伊籍闻言,见刘备不像是开玩笑,转而就问:“今许都以君侯最为强盛,吏士亦多归心,何让于杨氏?如此天下板荡之际,君侯身为宗室贤良,更该迎难而上,总摄国政,统御忠良,以讨贼臣。”
“机伯先生说笑了,备名望浅薄,又因前大将军吕奉先之故入朝摄政,岂能贪恋名位,使天下生疑?”
刘备说着拱手,伊籍也就点点头,神情多少有些遗憾。
随即伊籍仰头饮酒,展示空碗递还给了刘备,又说:“许都之中若是君侯掌事,仆归荆襄,当有七八分把握说服我主,可出五万劲旅,与君侯联军讨贼。那杨氏不善军事,如此危急之秋窃居相国高位,实难令外州义士信服。言尽于此,君侯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