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酬功代价
第610章 酬功代价 (第2/2页)有这些人口充作官佃,才能稳定住七郡五万军户的军心!
二十五万户,最少四十余万男女青壮……赵基感到压力很大。
这还是没有扩军,只是调整原有军队带来的人口压力。
这轮压力之后,随着五万余军户迁徙到朔方七郡,余下河东三郡、关中四郡的财政收入都能翻倍收入。
郡县两级的财政好转,地方水利、基础设施也就能加速恢复。
扣扣算算之余,赵基越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根本不是什么讨贼大义,而是怎么满足日益壮大的战争机器。
随着军吏阶层的关系日益牢固,对赵基而言,现在军队有一种神经组织聚团形成脑回路、群体意识的紧迫感。
或许两三年后,军中会自发形成一个个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人。
而自己,虽然还是军事统帅,但必须平衡军队与地方的财政分配。
限制军队,才能保证地方能休养生息,日益壮大;否则军队这头怪兽成长到极限后,会吞没一切,包括自己。
“太师,吕太保使者已过稷山,夜宿绛邑馆舍。”
天色已晚,赵基饮水思索之际,温恢拿着一页纸张来见,这页纸张就夹在文件夹中。
“文曼怎么还不睡?”
赵基接过纸张阅读,见吕布使者是个陌生人,不由有些想念秦宜禄。
这个人比较懂事,知晓进退,与吕布有极好的私交,有时候可以视为吕布的全权使者。
除了秦宜禄、魏越这类重量级使者外,赵基已经有些看不上,也不想接触身份低微的使者。
能做使者,自然是胆魄极大的人,不能说是悍不畏死,只能说这些是一群富贵险中求的人。
其中肯定不乏人才,为了追求一个出头的机会,这些人是拿命在拼搏。
所以来见自己的使者,肯定会极力表现自身的才华……这让赵基已经有些厌倦了,太多的人华而不实、内外不一。
辨别他们的才干,实在是有些浪费时间。
赵基看完这位使者的来意后,就说:“上次吕太保想要我延期三月出兵,正合我意,我就轻易应下。怎么,他突然要这么多马?”
怀疑是上次答应吕布太痛快,让吕布产生了其他的想法。
所以这次狮子大张口,开口就是良马三千匹,挽马五千匹;另有牛五千头,羊五万以犒赏雒中吏士。
这个数据对赵基来说,完全不算什么大事。
不说朔方四郡,仅仅是安置在西河郡的牧监就能供应出来。
在不影响兽群再生产的情况下,西河郡、上郡一起,每年都能提供这么多的马。
至于牛羊,则数量更多,这两个郡每年能外运二十余万头。
以后母畜数量增多,圈棚规划更加完善,牧草种植、采割并配套谷物饲料种植后,这两个郡能年产五十余万头牲畜。
这还只是牧监官营产出,没有计算军户、官佃的家庭养殖产出。
只要形势稳固,在相对低税环境下,兽群产出效率是很高的,比人高十几倍。
而面对赵基的询问,温恢并没有开口,他自然能听出来,这是赵基在调侃吕布。
不见温恢开口,赵基就说:“这使者我就不见了,明日文曼接待。其所请之事,不必为难,尽数答应。我要看看,吕太保究竟能打出怎样的战果。”
“喏。”
温恢伸手接走纸张,夹在文件夹里,想了想提醒说:“太师,仆忧虑太保因此而倨傲。”
“无碍,他快当外祖父了。”
赵基语气平静,吕布做出什么奇怪的事情,他都不会惊讶。
现在吕布想要点战马去跟许都方面先打一场……赵基真没反对、拖后腿的理由。
哪怕吕布拿到兽群后潸然醒悟举兵易帜加入许都朝廷……赵基也不会感到意外。
战争只要拖下去,自己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抢来二十余万户的人口,满足这次军户迁徙、充实边郡的需求。
这才是,征胡战役的真正酬功的成本,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