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锐卒来了,青天就有了!
第九百六十一章 锐卒来了,青天就有了! (第1/2页)“陛下,臣愚钝,这些总督们为何肯来?”礼部右侍郎李长春有些疑惑的问道。
凌云翼一语道破,大明和东太平洋各总督府有着根本矛盾,生存性的矛盾。
当西班牙本土式微的时候,东太平洋各总督府如何保证自己的存续,就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凌云翼看得出来,阁臣们看得出来,廷臣们也看得出来,甚至一个了解开海态势的商贾,都能看得出来。
东太平洋总督府的总督们,也都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走到了总督的位置上,他们就看不出来吗?
觉得别人愚蠢,才是最大的愚蠢。
“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个远比真正大明美好数倍的虚妄大明存在,即便是大明都不可战胜的虚妄大明。”朱翊钧回答了这个问题。
大明很好,在这个枪炮、火药、病菌、杀戮合理的年代里,追求道德崇高的大明,拥有一定秩序,律法可以得到执行的大明,真的很好,但大明并不完美。
可是在泰西人眼里,大明那些不美好,看不到,他们从使者商贾口中了解到的大明,过于完美了。
对于总督们而言,他们来到大明并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谈的不好,也不会被大明直接杀死。
因为有一个叫做鲁伊·德的使者,在文华殿上,冲撞了皇帝陛下,皇帝并没有过分为难,甚至鲁伊·德为马六甲城殉葬后,还被厚葬,皇帝专门找人调查,把他的生平补记在了墓志铭上。
大明斩首了西班牙特使索伦,是因为索伦贩卖阿片到大明。
这是道德崇高,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都被束手束脚,皇帝杀人,居然还要有充分的理由!
其次,总督们他们本身都是海盗,掠夺者的身份,他们想的很明白,捞够了,就跑到大明居住便是,从琉球国王,到倭国国王,大明都允许总督们,以贵人的身份继续生活。
菲律宾总督府被大明攻破后,这个总督府并没有消失,至今仍然保留在棉兰老岛的达沃城,只不过更像是个贸易办事处,负责沟通大帆船停靠船引等事。
大明不会对肉食者们赶尽杀绝,陛下要,那就给了便是,总督们未尝不能到大明做个富家翁。
这就是朱翊钧说的,这些泰西人心里,有个比大明美好数倍的虚妄大明,连真正的大明都不可战胜。
琉球国王到倭国国王的确可以以贵人的身份继续存在,但不需要三代,都会绝嗣,甚至不用皇帝亲自去做这个恶人。
“陛下圣明。”李长春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后,恍然大悟。
“还有个好消息。”朱翊钧看着群臣继续说道:“绝洲(澳洲)金池总督府和大铁岭卫在绝洲的西北,发现了大量的银矿,目前初步探明,如果稳定的话,年产三百万银到四百万银。”
关于绝洲西北平原的银山,早有传闻,这次是正式确认了银山的存在,并且大明打算开发银矿。
白银对大明很重要,黄金宝钞、吕宋铜钱都是对白银的补充,是补充流动性不足,白银才是大明的主要货币,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白银都是主要货币,大明获得的白银越多,钱荒对大明的影响就越小。
这的确是天大的好消息。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张居正带着群臣恭贺陛下,开海又有了新的进展,而且是非常关键的进展。
大明开海,就是为了去找白银的,找了十八年,终于找到了一个产量丰富的银山。
“陛下,臣以为,相比较英格兰,还是西班牙更加可靠些。”沈鲤代表礼部,说起了一件事,关于西班牙友邦降级的问题。
对于是否把西班牙从友邦名单上踢出去,朝廷的分歧很大。
一方面年老昏聩的费利佩,最近的确做了很多让彼此不愉快的事儿,另一方面,西班牙已经是泰西番夷里最像人的,至少比英格兰人要强得多的多。
“西班牙即便是从日不落帝国衰弱下去,不再是日不落帝国,道德上依旧要高英格兰一等。”沈鲤也没有隐瞒礼部反对降级的原因,那就是道德。
道德这玩意儿,没有明确定义,甚至沧海桑田,还会有变化,但依旧有底线和标准。
时至今日,昏聩的费利佩也没有颁布私掠许可证,只是利用海盗报复了一下英格兰人,即便是允许私掠船停靠补给,也不允许私掠船交易私掠货物。
私掠船上又不是全都是抢来的货物,还有一些各地的特产,是合法商品。
在礼部看来,西班牙即便是没有了日不落的荣光,依旧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国家,一个用了一千年时间进行再征服运动,幽而复明的国家,和大明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大明眼里,西班牙是少数不多完成了国朝构建的国家了,可以上桌。
“既然东太平洋的总督们答应来大明,那就暂时不降级了,如果环太商盟成立,运转良好,就不必降级。”朱翊钧思索了一下,认可了礼部的想法。
关于兰奇洛特向倭国输送硝石和费利佩派人刺杀剑圣马尔库斯之事,大明索要的赔偿,就是环太商盟。
费利佩变得昏聩了起来,这一点是大明和西班牙关系急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等等看,看费利佩死后,这种关系是否可以修缮。
“臣等遵旨。”沈鲤、高启愚、李长春出班俯首领命。
陛下对西班牙有了考成,一旦西班牙破坏环太商盟的成立和稳定运转,那么西班牙将会从友邦地位降级,如果西班牙没有,或者无力破坏环太商盟的运转,那就仍然保留友邦地位。
高启愚并没有归班,他俯首说道:“陛下,臣有奏疏。”
高启愚上了一本很长的奏疏,关于极乐教的奏疏。
高启愚真的去过倭国,对于极乐教的起源、发端、壮大到现在的浩浩荡荡,他有着大明士大夫所没有的认知,他亲眼见过。
他长时间和长崎总督府、大阪湾守备千户所沟通,详细的剖析了极乐教的教义,并且给出了一个结论。
极乐教必亡。
高启愚见陛下看完了奏疏,才端着手说道:“纵观寰宇之下,宗教、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集体,无论何种方式的斗争,都有相互的妥协,在宗教中,表现为宽恕和救赎。”
“当一个人,从反对者、异端的身份,转变为拥趸身份的时候,宽恕和救赎就会得到展现,宗教里叫做皈依,政治上叫做归化,比如归化城的三娘子,愿意遵从王化的北虏,老挝的刀揽胜和刀示恭等。”
“但极乐教没有妥协、宽恕和救赎,无论迫于什么样的原因,当你转变身份和阵营,也就是投降的时候,极乐教只会要求你反思,反思,反思!”
“无论多么信誓旦旦、痛哭流涕的表达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极乐教徒也只会要求反思,更加强烈的、更加深刻的、更加悔恨的展示你的反思,并且为这些反思行为,付出更多的代价。”
“投降本身是为了减少要付出的代价,是为了止损,比如丰臣秀吉签署了《京都条约》,换来了大明的撤兵,大明只占领了矿区,没有消灭他的幕府,投降是为了减少付出代价和止损。”
“但是极乐教不是如此,他们只强调差异,只塑造对立,不追求任何的和解和共存。”
高启愚用俗文俗语完整的叙述了极乐教必亡的逻辑。
投降极乐教的结果,就是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的付出代价,不断的自我削弱、自我惩罚,投降也要继续付出代价,不能止损,那为何还要投降?
倭奴虽然失去了世俗的欲望,但是换到了干活就能吃饱饭的权力,这对倭奴而言就是止损了。
但是极乐教,不允许投降。
如此下去,极乐教一定会引来广泛的反对,是自掘坟墓。
“所以丰臣秀吉的妥协,只会换来更大的羞辱,最终还是要走到武力围剿的地步?”朱翊钧合上了奏疏,询问高启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丰臣秀吉这次怂了,但极乐教非但不会把丰臣秀吉同化,反而会想方设法的让丰臣秀吉继续退让,甚至逼死他。
只要丰臣秀吉意识到极乐教不允许投降,最终目的是逼死他,他还会继续退让吗?
丰臣秀吉虽然是个猴子,不如织田信长,但也是一个农夫在战场上,一步步爬到了将军的位置上,他会忍气吞声到自杀的地步?
高启愚十分确信的说道:“臣以为,但凡丰臣秀吉还是个人,极乐教步步紧逼,他就会选择拼死一搏。”
都是死,双输好过单赢,丰臣秀吉也不是泥捏的,就是泥人还有三分火气。
“你这篇奏疏很好,朕以为可以下章桃山幕府,传阅给丰臣秀吉,不知爱卿以为如何?”朱翊钧思索了很久,觉得有必要让猴子清楚的知道他自己的处境,也让他清楚斗争的局势。
别想着跪了!
极乐教的教义里,压根没有宽恕和救赎,只要你曾经是反对者,你永远有原罪,就必须反思,必须不断的出让利益付出代价,直到死亡。
大明是守序的,因为大明上下,都可以从守序中获得极其庞大的利益,大明天然厌恶极乐教这种混乱邪恶的势力,如果丰臣秀吉能够解决最好不过。
如果他解决不了,大明也要全面清剿,防止倭国这个粪坑里的蛆爬到大明的餐桌上。
“陛下圣明。”高启愚再俯首,认可了陛下的决议,他拿出这本奏疏,就是为了让皇帝下章倭国幕府。
“高爱卿打算让倭国动荡不安?”朱翊钧翻看着奏疏,他从字里行间,只看到吃人两个字。
倭国已经够乱了,高启愚这本奏疏,被皇帝下章到了倭国幕府,倭国的局势只会更加混乱,而这种混乱会让极乐教在倭国更快速的扩张。
无论丰臣秀吉怎么选,倭国只会更加的动荡。
高启愚就是这么坏,他打出了一招阳谋,他就是堂堂正正的挑拨离间、里挑外撅,让倭国继续内讧,继续征伐,继续自我削弱。
“臣也是顺势而为。”高启愚直接干脆的承认了自己的目的和想法。
他很想进步,环太商盟是他捣鼓出来的,他出使倭国,搏命一样的逼丰臣秀吉投降,也是为了进步,现在他搅乱倭国局势,也是为了进步。
顺势而为,极乐教不那么疯癫,他也出不了这么一招。
“高爱卿的确是个读书人啊。”朱翊钧朱批了奏疏,由衷的说道。
看看这读书人多坏啊,讲道理都能把倭国搅的鸡犬不宁。
丰臣秀吉再聪明又能如何,他毫无应对之法,只能按着高启愚铺好的路去跟极乐教拼命,这会儿还能拼命,再跪一段时间,他连搏命的实力都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