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 > 第421章 孙主任的协助(求月票,万字大章)

第421章 孙主任的协助(求月票,万字大章)

第421章 孙主任的协助(求月票,万字大章) (第2/2页)

周奕告诉蒋彪,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前面说饭店和食品加工厂虽然具备条件但未必匹配的原因。
  
  越多人可以进入的环境,对凶手而言,就越不安全。
  
  因为原则上,凶手也不知道自己处理尸体具体要花费多少时间。
  
  哪怕是宋义明这样专业的法医,也得用猪肉反复试验才能给出参考数据,而且他在给数据的时候还强调人类和动物的不同,数据依然会存在偏差。
  
  何况凶手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心理上是高度紧张的,这对体力的消耗会更大。
  
  所以越独立、私密的场所,越便于实施如此复杂的犯罪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周奕看见肖冰家前后都不挨着时,第一反应就是非常适合处理尸体。
  
  第二就是著名的远抛近埋原则了,这个原则主要分析的就是抛尸现场和犯罪现场的距离。
  
  简单来讲就是,凶手在碎尸后选择处理尸体的方式会有两种,一种是埋尸,一种是抛尸。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把尸体冻起来,不扔。
  
  上一世后来这样的案子还不少,杀妻的、杀夫的、杀母的,杀完之后直接塞冰柜里冻起来。
  
  为什么说是后来,是因为这种处理方式需要科技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九七年,家里买得起冰箱的,大概也就一半左右,而且还是家庭式的立式冰箱,冷冻的容积很小,别说一个人,半个人都塞不下。
  
  当然九七年不是没有冰柜,但这年头冰柜主要还是商用为主,普通人家里面有冰柜的,一成都不到。
  
  为了不抛尸高价买个冰柜回家,是非常容易引起周围人怀疑的。
  
  这也是宏大案选择抛尸的原因,凶手当时的条件,不具备把尸体冻起来长期保存的可能。
  
  而埋尸和抛尸,就是凶手的两种心理状态产生的结果。
  
  埋尸,通常会埋在距离自己住所、工作地点或其他熟悉、可控区域较近的地方。这样便于隐藏、观察或后续处理,更重要的是符合犯罪心理上寻求安全感和控制感的需求。
  
  抛尸,则会选择抛掷或丢弃在距离作案现场或自己活动中心区域较远的地方。目的是干扰侦查视线,转移警方注意力,增加物证被发现和关联到自身的难度。本质上和埋尸一样,也是出于犯罪心理上的安全感。
  
  蒋彪听了后,说道:“所以这里面不就有点矛盾了吗。你看啊,刚才你说过凶手大概率是宏大里面的人,可有差不多一半的尸块,都在宏大五公里范围内,最近甚至的不足五百米。但抛尸的特征是要远,越远心理上越安全,那不就矛盾了吗?”
  
  这个逻辑,周奕倒是还真没想到,可能是因为之前没有像现在这样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整理思路,分析这个问题。
  
  他皱着眉,冥思苦想。
  
  过了一分钟,突然开口道:“彪哥,假如……”
  
  “什么?”
  
  “假如凶手的心理,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呢?”
  
  蒋彪没明白:“怎么能既符合远抛,他又符合近埋?想不通。”
  
  “先问个问题,你觉得在市区里,埋尸的可能性有多大?”
  
  蒋彪摇摇头说:“应该不大吧,市区里水泥地多,埋不了尸,绿化带等地有人定期维护,被发现的可能很高,除非是刚好有这么一片荒地。”
  
  周奕又问:“那你觉得,如果先不考虑分尸方式,是埋尸容易,还是抛尸容易?”
  
  “那肯定抛尸容易啊,经过的时候一扔就能走了。埋尸还得挖坑,得在埋尸地点长时间停留。”蒋彪想了想补充道,“而且埋尸还得有趁手的工具。”
  
  “啪!”周奕打了个响指道:“彪哥,你说到重点了。说到了凶手为什么不选择埋尸,而是抛尸的重点!”
  
  “停留时间长?”蒋彪疑惑地反问。
  
  周奕摇摇头说:“不,是趁手的工具!”
  
  “你想想现在碎尸涉及到的工具有哪些,菜刀、锅、油,都是正常情况下直接具备的,哪怕油不够,但买油的人次必然很高,不容易被注意。但埋尸,得挖坑,至少得有铁锹吧。市区里的普通人家,有几个家里常备铁锹的?买铁锹的人次可远比买油的要少得多得多,如果埋尸被发现后,那顺着工具这条线,凶手暴露的风险就高了很多。”
  
  “嗯嗯嗯,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肯定抛尸比埋尸方便。但怎么个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我还是没明白。”
  
  “凶手不管是抛尸还是埋尸,其核心目的,就是把尸体尽快处理掉,避免尸体因为腐烂而被人发现,导致自己被抓。这里面还有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就是不论抛尸还是埋尸,从内心深处而言,凶手必然是希望不被人发现的,因为这样才对自己最有利。”
  
  “但无论远抛还是近埋,都是凶手出于寻求安全感的心理。”
  
  “彪哥,笔借我下。”
  
  蒋彪把笔和本子递给周奕。
  
  周奕在纸上写下AB两个相距较远的字母。
  
  “假设A点是宏大,是凶手日常主要活动的范围,由于无法实现埋尸,所以近埋,就变成了近抛,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凶手希望能够观察并确认,尸块是否被警方发现。”周奕说着,在字母A上画了一个圈。
  
  “然后是B点,如果这个B点就是第一案发现场的话。”周奕说着,在字母B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在两个圈中间划了一条线连接起来,“那B到A的距离只要足够远,是不是就符合远抛的逻辑了。”
  
  周奕抬头道:“所以这是不是就成了,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的逻辑了。”
  
  蒋彪一惊:“我去,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好像之前我们的思维被宏大给束缚住了,你这么一说就对了。”
  
  蒋彪指着B点说:“凶手抛尸时远离了第一案发现场,同时又怕无法确认尸块是否暴露,所以一部分抛在了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内。而我们,因为死者的身份和抛尸地点,本能地就以宏大为中心找第一案发现场。”
  
  蒋彪戳了戳A点到B点中间的线段说:“可实际上第一案发现场压根离宏大远得很,凶手这就是故意迷惑我们的!”
  
  这番分析,不仅是蒋彪,连周奕自己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蒋彪一拍周奕肩膀说:“还得是你小子!要我说,谢局之前干的最蠢的事,就是把你从专案组里踢出去。”
  
  周奕赶紧提醒蒋彪,毕竟这可是在局里呢。
  
  蒋彪还想发牢骚,周奕赶紧转移话题。
  
  又解释了另外三个原则和共圆心的法则,把话题拉回案子本身。
  
  其中头远身近这条,和本案的契合点很高,因为确实人头扔到了非常远的地方,只不过这案子里人头的作用变得更复杂,而不是单纯的出于隐藏受害者的身份。
  
  跟周奕这一番讨论下来,蒋彪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身体上的疲惫,对他而言,不是没有,但肯定是最小的,毕竟是武警出身,身体素质全局上下无人能出其右。
  
  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颓废和疲惫,影响更大。
  
  蒋彪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边活动手脚,一边对周奕说:“你这几点提议太棒了,可算是帮我打开思路了,我捋一捋接下来该怎么调整,然后再去跟梁支队汇报。”
  
  “彪哥,你要是有什么觉得奇怪的,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找我,说不定我能帮忙疏通疏通思路。”
  
  蒋彪大手一挥道:“那必须啊,还得是你脑子好使。”
  
  蒋彪拍拍周奕说:“等这案子结束了,咱得好好喝顿酒啊。”
  
  周奕笑道:“成,等这案子破了,我豁出去了,陪彪哥你不醉不归!”
  
  蒋彪大笑:“爽快!”
  
  他的话音刚落,周奕兜里的手机就响了。
  
  是乔家丽打来的,周奕心说,莫非是找到这个露露的档案了?
  
  “乔姐。”
  
  “周奕,你不在专案组?”
  
  “我在咱三大队办公室里呢,刚回局里查点资料,遇到彪哥了,就聊了两句。是这个露露的资料找到了?”
  
  乔家丽说:“资料没找到,但我们刚刚联系上市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孙浩主任了,孙主任看了传真过去的照片后,确认他认识肖冰。他那边还有点事,大约二十分钟后会和我们通电话。”
  
  周奕立刻说道:“好,我现在就回来!”
  
  ……
  
  周奕刚把车停稳,二楼一间办公室的阳台上,乔家丽冲她招了招手。
  
  周奕立刻奔跑着上楼,来到二楼,屋里有乔家丽、向杰和陈严。
  
  电话已经接通了,向杰正在和对方沟通。
  
  周奕赶紧低声问乔家丽:“开始了吗?”
  
  乔家丽低声回答:“刚开始。”
  
  电话那头,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向警官,乔警官,你们发来的传真我看了。”
  
  周奕没见过这位孙主任,但从声音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性,语速不快,偏沉稳。
  
  “我之前不知道照片上这人的名字啊,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他叫肖冰,因为看病的人不是他,他是病人家属。”
  
  “什么?”四人顿时一惊。
  
  其中周奕的惊讶是最小的,其实自从陈严提醒了他肖冰可能长期绑架这个“露露”,且这个女人可能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之后。
  
  周奕就想到了,搞不好当初自己第一次和肖冰见面,对方还真没骗自己。
  
  肖冰开的药,可能真的是为“家里人”开的,而且确实是“老毛病”。
  
  他只是没有具体说明,这个“家里人”是曾经让他受过伤,最后被他绑来囚禁在家的这么个“家里人”。
  
  乔家丽忙问:“孙主任,那病人是谁?”
  
  电话里孙主任说:“病人的名字叫董露,董事长的董,露水的露,我记得是六六年出生的,今年应该三十一岁。”
  
  “董露?”四人兴奋地对了下眼神,看来之前的线索是对的。
  
  只是幸运的是孙主任这边有了更明确的线索。
  
  “麻烦您跟我们说下董露的具体情况吧,越详细越好,比方说这个董露的身高体重、相貌特征等等都可以。”向杰说。
  
  “嘶……该怎么说呢……”孙主任的下一句话,让电话这头的四人吓了一跳。
  
  “这个董露吧,她是一名重度烧伤患者,全身烧伤面积超过百分之八十,所以恕我实在没法形容她的相貌特征。”
  
  这回,周奕也震惊了,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线索或迹象,与严重烧伤有关。
  
  陈严忍不住和周奕对视了一眼,两人突然同时明白了,那个频繁出现的黑衣人是怎么回事了。
  
  长衣长裤,戴帽子、口罩、眼镜,全身上下包裹得密不透风,不正好符合重度烧伤这个特征吗?
  
  周奕小时候就见过重度烧伤的人,是二钢的一个女工人,貌似是在工作中出了安全事故全身起火,尽管及时扑灭,最后依然造成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烧伤面积。
  
  即便后面捡了一条命,救活了,但身体表面的伤痕却无法医治。
  
  虽然八九十年代,国内医院针对烧伤后的植皮修复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但高昂的价格,让绝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
  
  就比如这位女工人,烧伤的救治是厂里出钱的,也赔偿了一笔钱,但想要做植皮修复,就得去一线城市,普通家庭怕是掏空家底都未必够。
  
  周奕小时候见过这个女工烧伤后的模样,大半张脸都是凹凸不平、布满褶皱的,十分渗人,身上也是到处坑坑洼洼,大块大块斑驳丑陋的皮肤。
  
  小时候第一次在路上看见,周奕都有心理阴影了。
  
  倒是母亲张秋霞,十分坦然像没事人一样跟对方打招呼聊天。
  
  事后周奕问母亲这人怎么了,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张秋霞才告诉他是怎么回事。还教育他,不能因为他人的苦难去嘲笑人家。
  
  虽然自己这个妈嘴又碎,又八卦,但骨子里是个三观很正的人。
  
  不过可怜那个女工,她的家人并没有像张秋霞这个外人一样去体谅她。
  
  她的丈夫因为她的相貌而嫌弃她,后面拿着厂里给她的赔偿去和别的女人勾三搭四。
  
  她的儿子也以她为耻,在路上看见她直接躲得远远的。
  
  最后,这个女人选择了跳河自杀,尸体卡在一个排水道里,五天后才被人发现。
  
  而她的家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抬着已经泡到发臭变形的尸体,去厂里要钱。
  
  最后还真的被他们讹了一笔钱,然后办完丧事后就火速搬家了。
  
  至于葬礼,周奕也跟着父母去随礼上香了。
  
  没看见尸体,据说实在已经没法儿看了,从厂里拉回来就直接先烧了。
  
  但那时候周奕看见了女人的遗像,照片是还没出事之前的,遗像上的女人长得秀气而漂亮。
  
  周奕完全没法和那次见到的样子联系起来。
  
  若干年后,周奕从八卦的母亲口中得知了这名女工丈夫和儿子的后续。
  
  她丈夫,被小三骗光了钱之后,穷困潦倒,而且还因为过度纵欲、花天酒地得了脏病,没钱医治,最后也跳河自杀了。
  
  她儿子,因为当爹的忙着鬼混不管他,初中就辍学了,混社会,年纪轻轻要帮人平事儿,结果被人打断两条腿,现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都说这是老天爷开眼了,替她报仇了。
  
  而百分之五十烧伤就已经这个程度了,孙主任说董露是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重度烧伤患者,那就等于,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
  
  周奕忍不住凑到电话旁边问道:“孙主任,您知道这个董露是怎么烧伤的吗?是在你们市三医院治疗的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虽然我在最初的治疗过程中有问过,但董露的家属,哦,就是你们说的这个肖冰,给我的回答是意外。至于是不是在我们市三医院治疗的烧伤,你们可以根据病人的信息去查一下,我待会儿给科室里打个电话,让他们把病人的病历资料找出来给你们。”
  
  “好的,谢谢孙主任,麻烦您继续吧。”
  
  孙主任说:“这个董露不是在烧伤期间来看的精神科,她第一次被带来看病,我记得是九一年,也就是六年前了。当时从她的身体情况来看,明显距离烧伤时间间隔很久了,不像是新伤的痕迹。”
  
  “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小伙子带着她进来的时候,患者全身上下包裹得很严实,就露出了两个眼睛,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这并不像是精神病的特征,然后一了解才知道,患者重度烧伤这个情况。”
  
  随后孙主任又说,他其实一直试图去了解董露烧伤背后的前因后果,因为精神类疾病,光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药物顶多是控制病情,只能算是指标。
  
  治本的话,还得是心理治疗,得走进患者的内心,寻找根源问题。
  
  为此,他在治疗过程中,试图和患者建立情感共鸣,探究她的内心,但尝试了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患者本人对心理治疗非常抗拒,一旦受到刺激,情绪就会失控。
  
  整个治疗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进展,后面患者就开始产生抗拒心理,来的频率逐渐下降。更多时候是她的家属,也就是肖冰来定期配药,控制病情。
  
  孙主任说自己其实好几次,趁着肖冰一个人来配药时,想通过他了解患者之前的情况。
  
  毕竟患者的精神疾病最大的诱因,可能就是她的烧伤问题。
  
  但奇怪的是,身为家属的肖冰对这件事也是一种近乎讳莫如深的态度,面对询问,只说是因为一场意外导致的。
  
  孙主任说自己最近一次见到患者董露,大概是半年前了。
  
  这还是因为他强制要求了,至少每半年患者本人需到场接受检查,否则不给开药才来的。
  
  不过起码这些年来,患者的病症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药物的控制效果不错。
  
  而当孙主任说出董露的具体病情后,把四个人都给吓了一跳,因为他们也是头一回听说这么复杂的精神病。
  
  “不瞒几位,其实接收这个病人,长期为她开药,我也是有一定私心的。”孙主任说,“因为这个董露,她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障碍。”
  
  “她原本的人格,患有精神分裂症,会不定期地出现幻觉幻听、精神游离和躁狂等症状。”
  
  “然后她的潜意识里为了逃避精神分裂症的发作,以及被烧伤的现实,又分离出了一个逃避型的人格。”
  
  “说实话,从医那么多年,我也是头一回遇到这么离奇的病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