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秦海军,出动!
第23章 大秦海军,出动! (第1/2页)诸国运动会、博览会落幕,诸国政要逐一离去,孔雀国使团也带着《秦、孔友好条约》返回孔雀国,咸阳逐渐恢复到日常状态。
但两大盛会给大秦和咸阳带来的影响没有平息,此次举办运动会和博览会不仅给大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卖门票和周边这些“小钱”就罢了,最主要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订单。
大秦与许多国家达成了贸易订单,不仅是诸国政府下单,各国商贾也购买了不少。
他们来到咸阳后看到了秦人那华美的布料、那些好用的器物,哪能不心动?
而且,秦人的东西不仅比他们的好,还只有秦国产出,在其他地方都买不到,这更让商贾们高兴,他们国内和其他国家没有,他们才更好将秦人的东西贩卖过去,牟取暴利。
连毗贾奴等人在归国前也狠狠采购了一批,这可是大秦货,过了大秦,回了他们孔雀国,就没有这店。
导致大秦举办运动会和博览会不仅没亏,还赚了许多!
这也是因为如今这个世界,大秦是最先进的国家,没有其他国家可与大秦竞争,若是在后世,便难复制大秦的情况。
大秦所制造产出的器物,其他国家不能做,只有在大秦这里购买,而在后世,多的是国家能做,何必非得要在你这买?
历史上,大汉、大唐、大怂的货物能远销他国,受其他国家喜爱,也有这点原因,其他国家没法制造,只能从大汉、大唐购买。
在后世也许会亏本的运动会、博览会,在大秦这个时代,因为蝎子粑粑独一份,反而不会亏,独家垄断才是暴利!
除给大秦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外,运动会和博览会的举办也让大秦向诸国展示了大秦的文化,扩大了在诸国间的影响力,增强大秦国民的自信心,咸阳也因作为举办城市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变,开始有了大唐长安的迹象。
这也是李念想看到的,他希望这世界的华夏比历史上的华夏更强,大秦能创造出不弱于大汉、大唐的功业,这世界的大秦咸阳为何就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汉唐长安?
就在诸国运动会、博览会落幕,诸国政要各回各国时,大秦之南,某处海域,蒙恬正站在一艘船的甲板上,手中拿着个望远镜,正四处观察,时而看看前方的海域,时而看看空中的飞鸟。
这不是一艘船,而是由二十四艘船组成的舰队,其中四艘更可称这时代的巨舰,蒙恬现所立的这艘船便是其中一艘巨舰,也是旗舰。
舰队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展开,颇有劈风斩浪,以船首将前方一切劈开的气势,
大秦海军学堂虽被设立在咸阳,但只能用于教授理论知识,真正的海军操练还得在海上进行。
因此,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后,蒙恬等人自然而然被安排到了海边,在那进行实际操练,否则在咸阳培训海军,培训什么,一群只会在湖里、河里游泳的鸭子?
大海的情况和陆地上的湖河可不同,不在海上操练,难以训练成为一支合格的海军。
蒙恬等人在半年前便已开始在海上实际操练,从原先的不适应、手忙脚乱、犯各种错误,如今逐渐有了些大秦海军的样子。
今次,蒙恬率领舰队出海,是执行他们成为大秦海军后的第一个正式任务:前往台湾岛!
至于为何不是海南岛,那是因为相比台湾岛,海南岛距离大秦更远,且海南岛属于百越之地,与百越较近,在解决百越后更易拿下。
舰队的船只不算多,载的人数却不少,足有一千多人,满额的一千名海军士兵,及上百名工匠、医者、庖厨等。
船只仅二十四艘,却载了一千多人,似乎不符合大秦这个时代,这是秦代该有的生产制造水平吗?
实际上,秦时的造船工艺不差,否则也没法支持徐福两次东渡,第二次时还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及数百工匠、军卒。
据某些考证,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时,所带舰船只有数十艘,这也即意味着平均下来,每艘能载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且始皇帝是令徐福出海寻仙,以始皇帝的性子,必会让徐福带上他给仙人准备的求仙礼物,数量很可能极其庞大。
光是始皇准备的求仙礼物,便已经占了徐福船队的一批载重,徐福还带了三千童男童女,数百工匠、军卒,这些人本身也要占据船队的载重,何况其等要吃喝,还得带上足够的粮草。
如果光载人,徐福的船队只怕能载数万人,而蒙恬此次率领舰队出海远比徐福出海时轻松,光是不必带求仙礼物这点,便能让舰队多出许多载重用来载人,一千多人根本不算多。
忽然,行驶在舰队最前的一艘舰船发来旗语:他们船上的瞭望员发现在前方海面上有陆地出现的迹象,根据观察到的特征,那应当是片规模不小的陆地,极可能便是他们此次的目标——在夏商时被认为是九州中“扬州”、今时被称为“夷洲、流求”的大岛。
根据陛下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此番过去是要摸清楚流求所在,探察流求上的情况,最好在那占据一块能作为港口的地方。
得到前方舰船传来的消息后,蒙恬拿起望远镜,朝着前方看去,他也逐渐看到有大陆的痕迹在远方的海平线上显现,根据他在海军学堂学到的知识判断,这是片不小的陆地!
‘这就是流求,后世人心心念念的台湾岛?据李念公子说,直到他到大秦时,后世华夏还未将之收回,但后世没做到的事,大秦现来做到!自古以来,这流求便是我华夏不可分割之地!’
蒙恬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将望远镜放下,立刻下令:“传本将命令,已发现目标,全体警惕,做好战斗准备!”
据在来前收集到的一些情报显示:流求岛上不仅有蕃人居住,一些六国旧贵也很可能在岛上。
跟蕃人蛮夷,或许能和平相处,可和六国旧贵,除非六国旧贵愿意束手就缚,向大秦投降,否则难有缓和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