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熙宁变法,赵宋难救(北宋历史)
第56章 熙宁变法,赵宋难救(北宋历史) (第1/2页)“在赵祯驾崩后,赵曙即帝位,但其运气也就到这,他在位时间只有三年,年仅三十六岁便病逝。”
“因赵曙在位时间短,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还未得及有多少建树。其较为突出的功绩大概是治平三年,让司马光组织人手编纂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后世常读常用史书之一,有极高学问价值和历史价值,后世许多名人名家对其赞不绝口!”
“赵曙病逝,由其子赵顼即位,群臣为赵曙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
赵曙没多少功绩,就算其有让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之功,可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编了十九年,赵曙早已去世,能得“英宗”这庙号,已算超格。
这时的“英宗”庙号可还没被某位瓦剌留学生、土木堡战神给玷污。
李念道:“其子赵顼便是宋神宗,也就是和王安石指责赵恒举措失当,让宋朝失去了统一交趾良机的那位。”
难怪敢指责赵恒而不怕被人评议有违孝道,敢情不是赵恒这一脉。
“赵顼即位时,赵宋的三冗问题已相当严重,赵顼看出了三冗问题会给赵宋造成的危害。在其父赵曙的治平二年时,赵宋的财政亏空已高达一千七百余万缗。”
赵宋想通过撒银子将士卒、文官都养起来,好让江山稳固的想法,终于在此时成了个大问题。
当然,也不能全怪赵宋,这其中也受了五代十国影响,为了让五代十国的某些问题不再在宋朝重演,赵匡胤和赵光义在给赵宋设计的道路就有问题。
这两位当时不一定想到会有这结果,可到他们后辈子嗣时,埋下的问题就发作了。
“在三冗问题之外,土地兼并问题同样严重。赵宋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明确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
经过李念多次讲说后来王朝的历史,始皇等人也都明白土地兼并对于一个王朝的危害。
而这宋朝居然不抑制土地兼并,还能南北宋加起来国祚有三百多年,在这方面,赵宋还蛮厉害的。
王绾道:“赵宋不抑土地兼并,那其国内土地兼并必定极其严重,然其又能国祚三百余年,莫非其以商业辅之?”
土地被兼并后,失了地的农民没地种,但他们又需要生计,那么只能被赶去干其他的事,譬如参军、行商……
且土地兼并影响的可不止百姓生计问题,还会影响赵宋朝廷的税赋,从土地上所收的税损失掉了,也要从其他地方弥补。
李念道:“宋之商贸确实兴盛,确为宋国祚能有三百余年的原因之一。且商贸兴盛让赵宋看起来很富,在后世提到赵宋时,总会想到赵宋是当时最富裕之国,可在富的同时,赵宋又积贫积弱。”
富和贫弱是可以共存的,国家有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
“富在于宋收上的赋税,及宋生产出的财富超过其他国家,贫在于虽有不少赋税,可朝廷没钱,财政收入与支出失衡,弱则在于军事实力衰弱,对外战争不力。”
“且赵宋商贸兴盛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经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行商获利。”
只有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经商才能获利,普通小民经商,像开小吃摊,能赚个辛苦钱维持生计就不错了。
“因而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某些没有土地可种,又找不到其他生计活路的宋人只能造反起义。”
”宋朝起义造反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便是这些人起义造反后,有机会被赵宋朝廷给招安。”
“招安便是赐予官职、钱财等封赏,让这些人放弃造反。原本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可招安后,那就是官老爷了,可以吃上赵宋朝廷的官粮。招安这套在赵宋还挺吃得开!”
“在宋时甚至有句谚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王翦笑道:“这‘杀人放火受招安’在赵宋不失为一进身之阶。”
蒙恬道:“只是这进身之阶限制颇大,一眼可看到头。”
赵宋真正利益最大且最爽的进身之阶还是靠科举,以进士之身入仕,像招安这种,即使封了官职,也基本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但对那些受招安的人已经够了,他们本来也就不期望能当多大官,朝廷能给招安他们,给他们赏赐就行。
“赵顼意识了三冗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给赵宋带来的危害,若不改,赵宋将会因此持续衰弱,乃至亡国;可若是改吧,‘祖宗家法’又摆在那儿。”
“那可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能轻易改动?”
赵恒在位时整出来的“祖宗之法”终于变成木枷锁到了赵宋后继之君的脖子上,锁得他们难以喘气。
赵顼和王安石指责赵恒,恐怕也是觉得赵恒在位时做的事,阻碍他们想要变法改革。
“熙宁二年,为革去赵宋弊病,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熙宁变法。但新法一出台,便遭受到了一片指责谩骂,从各方面对新法进行阻碍,以天变异相反对变法,指责王安石等不敬祖宗之法,从道德上对王安石等变法大臣进行抨击。”
“王安石也是在此时喊出了‘三不足畏’,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始皇道:“这王安石若真能做到这‘三不足’,倒真是一变法之臣。可有变法之臣,也得有变法之君,否则不过是再现庆历新政之旧事!”
冯去疾笑道:“那些阻碍变法者,虽以‘祖宗家法’为由,实则是因新法会损及其等之利。”
一般坚定阻碍变法的人,常都是会被新法损害利益之辈。
李念道:“赵顼在此时对变法予以了大力支持,罢退了不少反对变法的官员,其中有在庆历新政时,支持庆历新政的欧阳修、富弼等人。”
“这些人也并非全是因熙宁变法会损及他们利益才阻碍新法,有些是真认为新法有问题。”
“在熙宁三年,赵顼擢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从而有了更大权力,大量新法颁行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