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0 趁机要挟
0700 趁机要挟 (第2/2页)裴元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接着随口对夏助问道,“这是庆阳伯亲笔写的吗?”
夏助连忙称是。
裴元当即叫来萧通,先给他介绍了这个新跟班,然后重新将手中的信封好递了过去。
“回去拿给你的父亲,让他想办法找人交到皇后手里。”
等到萧通下去办事儿,顺便把夏助带走学规矩,裴元才总算是稍微闲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日,裴元一直关注着银钞的兑换比例。
朱厚照将宝钞的缴税折抵官价,对标成化元年的事情,果然对宝钞的估值形成了利好。
由于裴元的“泉字号”长期托盘带来的影响,不少京中的百姓已经模模糊糊的有可一种“宝钞已经跌不下去了,正在慢慢回升”的感觉。
而当他们去关注市价的时候。
也会切实的发现,宝钞的币值正在缓慢的回暖。
这本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但是朱厚照推出的缴税折抵官价,一下子把前一段时间热闹过一阵的宝钞炒作,放入京城百姓的视线之中。
如果只是给出一个“一贯钱兑换四文”的价格,大家可能还没什么感觉。
因为对比起正德五年的“一贯钱兑换两文”,也只是翻倍而已。
前两个月宝钞牛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四五倍、七八倍的赚,如果只是翻倍,根本没有太大的触动。
但朱厚照刻意强调对标成化元年的价格,那可就有巨大想象空间了。
这可是五十多年前的兑换比例。
根据户部院外郎的分析,以宝钞的贬值速度来看,相当于这五十年的的CPI的变动率仅为1.396%。
如果这么一想,跌的这么惨的大明宝钞,在最近五十年只是打了个对折,这不就侧面的又证明了宝钞已经跌无可跌,正在见底吗?
再加上宝钞行情持续回暖,最近的交易量明显增大,不少上一波没参与的人都跃跃欲试,准备在这一波行情吃上一口。
不少百姓纷纷表示,只要自己没有那么贪,稍微赚一点就跑,就绝不会像之前那一批一样被套牢。
只是还没等这些人彻底下定决心。
那些真正对宝钞有刚需的商人们已经开始纷纷下场了。
宝钞的价格很轻易的就出现了跳涨,先是击穿了“一贯兑换一文”的关口。
接着毫无压力的达到了正德五年“一贯兑换二文”的价格。
随着市场行情开始热闹,其他钱庄也纷纷参与其中。
这些钱庄在经历过前一波的拉升之后,大多数已经在上一波抛掉了手中的宝钞。
但是作为商人的敏感,也让他们利用这两个月,迅速的向其他地区快速的收购低价宝钞。
等发现“泉字号”站出来要撑宝钞的价格,这些嗅到风向的家伙们,并没跑出来砸盘,而是打算坐趟顺风车,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机会就来了。
随着这些商人的参与,宝钞的流通性大大增加。
宝钞的价格变动,也开始变得异常敏感。
现在甚至出现了“二贯兑换五文”或者“三贯兑换八文”这样细致的价格。
可是,尽管宝钞的价格慢慢逼近“一贯钱兑换四文”的官定价,但是总的成交量并不大。
当朝天子采用成化年间官价的事情,给了商人们一个强烈的信号。
既然能够不拘泥于本朝,让宝钞的估值对标成化年,焉知以后就不会对标宣德年、永乐年?
甭管市面上的老百姓认不认,只要朝廷能用这个价来折抵商税,只要商人们有利可图,就一定会存在这么一个市场。
但能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是钱庄、银号的商人,那些在大运河上走南闯北的商人们,也同样意识到了宝钞的回暖趋势。
是以,哪怕宝钞的价格已经到了“一贯钱兑换四文”的官定价。
仍旧有不少做贸易的商人们在收购宝钞,钱庄和银号惜售的情绪也在发酵着。
毕竟以现在的情况,当朝天子说不定还有继续推高官价,将折抵比例定在五文、六文的可能。
裴元敏锐的察觉着其中的变化,先是收紧了泉字号往外出售宝钞的口子,随后给自己在京中的几个同党传信。
只要宝钞的比例在“一贯兑换八文”以下,都可以买,但是这次的投机,他裴千户不保底。
如陆訚、萧韺、李士实等辈,上一次跟着裴元炒作赚了不少的钱。
这一次看到裴元的传信都有些麻。
他们之前玩的时候,宝钞价格还在“五贯兑换一文”呢,就这,如李士实这样跑的慢的还赔了点。
现在宝钞的价格已经到“一贯钱兑换四文”了,结果裴千户竟然说“一贯兑换八文”以下,都可以买。
这下就连陆訚这种对裴元笃信不疑的,都犹豫了起来。
最后,还是陆公公为了表明态度,才让底下人去市场上收购了三万两银子的宝钞意思了下。
萧韺就抠搜多了,在听说裴元不保底后,就果断没有理会。
等萧通从陆永那里听说陆訚买了三万两银子宝钞的事情后,萧韺才狐疑的跟了一万两。
至于李士实这次就彻底不敢碰了。
他花的可是宁藩的公款,上次炒币炒赔了,让他几乎无颜面对宁王。
萧韺的动作有人关注,但没人在意。
但是陆訚的动作,就很醒目了。
这可是堂堂内相,司礼监掌印太监啊。他都能拿出大笔的银子在当前市价大肆扫货,那就说明,关于宝钞币值重估的事情,并非是空穴来风。
随着千奇百怪的传言出现,持有宝钞的人也越发开始惜售起来。
等到终于有大胆的人以“两贯钱兑换九文”的价格开始收购宝钞时,大家终于开始正视起宝钞的上涨空间来了。
也就在裴元慢慢推动宝钞价格上涨的时候,从王琼那里的回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