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章 怀疑你谋反,你最好真的反了!
243章 怀疑你谋反,你最好真的反了! (第1/2页)“这不可能!”
孟珙没有接那圣旨,而是肃然摇头道:“当初山东为前线,所有统制官以上的家眷,尽皆送往临安。陛下一道旨意下,谁敢不遵?”
“这次的襄阳之战,从赵朔攻入京湖地区,到汉水交通断绝,总共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陛下若是有意,早就明发圣旨,让包括孟某在内的襄阳诸将通过水路,送家眷去临安了。为何现在才让你魏相监禁孟某的家眷?”
魏了翁却冷笑道:“孟珙,你当陛下是傻的吗?河南诸将投降了诸赵朔,朝廷可曾将他们抄家灭族?
“如果你献襄阳而降,即便你的家眷在临安,陛下又真的能对他们怎么样吗?倒是在这里,万事有老夫一力当之,与陛下何干?”
啪!
说话间,魏了翁直接将那圣旨,甩到了孟珙的面前。
这份圣旨,当然不是正规的圣旨了。大宋正规的圣旨,需要皇帝下旨,中书起草,宰相签押,皇帝画可用玺。门下审核,尚书省下发……等一系列程序,根本就没法子保密。
这份圣旨,只是宋朝皇帝赵昀手书并且用玺的秘旨。
用在文官头上,一句“此乃乱命,臣不敢奉诏”就能顶了回去。
不过,用在武将头上,武将就不能不遵。
如今宰相魏了翁执行这道旨意,更是相当于在宰相对这道旨意进行了签押,效力就更强了。
“襄阳之围,关乎天下安危,望魏相为国家计,不顾自身安危,便宜行事。孟珙,武人也,难识大体。必要时,魏相可监禁其家眷,促其守城之决心。若孟珙执意投降,魏相断然行事可也!”
这圣旨总共才一百多字,却每个字都重若千钧,砸向了孟珙的脑袋,砸得他头晕转向,脑袋嗡嗡作响。
“魏相为国家计,不顾自身安危,便宜行事!”
“孟珙,武人也,难识大体!”
“若孟珙执意投降,魏相断然行事可也!”
“我明白了!明白了!”
“原来朝廷是如此看魏相,又是如此看待我若孟珙的!是我,太高看了吾等武人,太过高看了自己!”
“哈哈!哈哈哈!”
孟珙手持那份大宋皇帝手书的圣旨,大笑起来,状若狂癫!
魏了翁凝眉竖立,赫然站起,道:“孟珙,休得装疯卖傻!圣旨在此,你到底是遵与不遵?”
“那我要问魏相一句话,所谓断然行事,是什么意思?是杀我全家吗?包括我那还在襁褓中的孙儿!”
“你可以这样认为。”
“我还有最后一问,城破之后,我孟珙自然是不肯投降的。赵朔若要杀我全家,那自然是我全家为大宋尽忠了,死而无憾。但也有可能,赵朔开恩,不杀我的家人。那时候,不知我的家人,是否还活着?”
魏了翁毫不犹豫:“孟将军如果深明大义,与城偕亡。你的家人,自然不会有污你的清誉。”
顿了顿,他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孟将军,国势如此,你不能怪罪朝廷和老夫,对你如此苛刻。按照朝廷部署,我两淮大军,四川精兵,以及殿前禁军,都会倾力来援襄阳,此城绝不容有失。”
“你如果守好了襄阳,老夫不但保你家人无恙,战后你加官进爵,而且会亲自向你和老夫人赔罪。”
“但如果你守不住襄阳,或者主动投了赵朔,就别怪老夫心黑手狠了。”
“明白了。”
孟珙直气得浑身颤抖,面色铁青,转身而退。
“慢!把圣旨留下!”魏了翁高声喝道。
大厅内的八个禁军武士,也拦在了孟珙的面前。
“原来魏相也知道,这圣旨见不得光啊!”
孟珙越发鄙夷,毫不犹豫地将那圣旨交到当面的禁军甲士的手中,离开了大厅。
魏了翁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哼了一声:“不知好歹!老夫和朝廷这样做,是让你孟家做满门忠烈,千古流芳!而不是做二臣逆贼,遗臭万年!”
“呃……话虽如此。”
这次大宋朝廷派来负责保护魏了翁的,是御前班直冯义。他率领五百精锐禁军,随魏了翁来了襄阳,
控制孟珙的家眷,自然也是冯义率领五百禁军,奉了魏了翁的命令行事。
尽管是奉命行了此事,但身为武人的冯义,眼见孟珙都做到京湖置制大使了,还被如此对待,难免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
他说道:“依末将来看,孟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无任何叛逆的迹象。吾等如此行事,是不是有些操切了?”
“操切?”
魏了翁狠狠瞪冯义一眼,道:“造反这种事,等发现迹象就晚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是,谢魏相公教诲。”
冯义不敢和当朝宰相顶嘴,点头应是。
当然了,魏了翁是需要冯义为他做事的,也不愿意过分强压。
他挥了挥手,命厅内的其他甲士退了下去,只留了冯义一人。
他说道:“其实,陛下还有一道秘旨在我这里。过几日,吾等就按照这道秘旨行事。”
“还有秘旨?那秘旨上面说的是什么?”
“你看。”
说话间,魏了翁将另外一份秘旨,拿了出来。
“啊!怎……怎能如此?”
冯义一看,简直如同寒冬腊月被一盆凉水兜头而下,从头顶凉到了谷底,惊呼出声。
原来,那圣旨上,是要魏了翁凭三寸不烂之舌,劝孟珙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深明大义,以自己一死,要孟珙勿要以老母生死为念,为国尽忠。
到了那时候,孟珙如果还要投降赵朔,可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了。
这也太过分了吧?
孟珙未露丝毫反迹,朝廷却要让他妈去死!
“轻声些!”
魏了翁赶紧将那圣旨收了起来,道:“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万不可让第三个人知晓。”
“可……可是……如果您劝不动孟珙的母亲呢?难不成,还要……”
宋皇展现出来的道德底限太低了,冯义已经想到了那个恐怖的可能。
魏了翁却觉得没什么不妥的,点头道:“为国家计,何惜一个老妇?这些日子,我就临摹老夫人的笔迹,保证到时候能以假乱真!”
“魏相大才,实在是国家之福啊!”
冯义实在是无话可说,只得随口拍了一句魏了翁的马屁。
……
……
当夜晚间,二更天。
襄阳城内,京湖置制大使衙门内,孟珙房中的灯火依旧闪亮。
“哎!”
一声长叹过后,一盏愁酒被孟珙咽入了腹中。
事到如今,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宋文贵武贱,孟珙当然是知道的。
大宋武人受到的种种不公,孟珙当然也是各种亲身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