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2页)石琚笑了两声方才说道:“哪个开国之君眼睛里能揉沙子?你放心,大郎君只会担心我有没有能力查下去,却绝对不会对着如此大的窟窿视而不见。”
事实也正如石琚所想。
三月初四。
节度府的命令由申龙子亲自带来,其中责成锦衣卫监督查案,石琚依旧为主导,并且严厉呵斥了海州的一干官员。
面对这封明显有火气的命令,就算是山东东路的官员也是噤若寒蝉。
想来也是,刚刚大婚就遇到此等事情,也由不得刘淮不火大。
而他的做法与石琚所想的也是一模一样,拼着今年盐税颗粒无收也一定要一查到底,看看海州乃至于山东两路是不是已经形成不受节度府管辖的利益集团。
锦衣卫也要全力配合!
石琚此时终于获得了足以横行无忌的权力,调查的触角从海州向着四面八方蔓延。
自古以来没有查不清的大案,只有愿不愿意查罢了。
当石琚终于有了充足的可靠人手之后,将海州翻了个底朝天之下,所有秘密几乎都是无所遁形的。
很快,根据海商盐商的供述,所有的矛头指向了航运提督何子真,并且山东东路转运使开赵似乎也有配合。
开赵倒还好说一些,毕竟他才当上这个转运使,就算涉案也不会太重。
但是何子真的身份就十分麻烦了。
归根结底还是海军的自持性太高,大海茫茫孤帆一片根本就是没办法寻的,这厮要是听到消息之后畏罪潜逃,到哪去捉?
就在石琚犹豫是不是将阶段性成果上报,让刘淮来拿主意之时,刚刚为辽东复州汉军补充完辎重的何子真就回到了海州,问询后立即来到御史府衙投案自首。
痛快得简直不像话。
何子真浑身还带着海腥味,有些垂头丧气地说道:“石御史,事情都是我做的,我愿意出具画押文书。唉……我在海上没有讯息,若是早知道石御史来探查此事,我一定一早来投案,此时平白害了孙大使的性命,我简直……唉……”
石琚看着何子真颓丧的模样,不由得想起前些时日杜无忌的那句话。
太顺利了,一切都太顺利了,仿佛是被人推着走一般。
可谁又能将何子真推来呢?总不能是何伯求吧?
石琚收敛了心神,随即说道:“何提督,你贪了千万贯,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呢?”
何子真摇头说道:“都花出去了。石御史,海上风浪是无常的,但是每年盐税却有定额,贪下来的这些钱大部分都去平账去了。”
石琚神色微微一变,他却没想到折腾许久却依旧是见不到贼赃的局面,心中不由得也有些愠怒。
你们这些人真的将老夫当傻子耍不成?
何子真见石琚明显不信,只能继续说道:“石御史,你没有去过海上,不知道远洋究竟有何风险。
你可想象五丈高的海浪,你可能想象连续十余日看不到星星,你可能想象明明航线是高丽,一阵大风吹来,十几日后抵达的却是浙江?
大海是无常的,但是盐税却是每年定额,若是没有准备出余裕,那么官办舰队根本就是无法维持的。
大郎君……汉王留出了一些损耗额度,却根本不够,只能用这种方法往里面填。”
石琚微微点头:“那你为何不说与大郎君听呢?”
何子真叹了口气:“因为无凭无据,因为大海吞掉一艘船只用一眨眼的工夫,我若是上报,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有人疑我吞了财货。
石御史,正如你这般,没有出海之人是无法想象大海险恶的。”
石琚再次点头,心中莫名信了两分:“那你说说,盐使司是怎么跟你同心同力的?”
何子真:“孙大使除了要交给中枢银钱,也需要有一定余裕。
还有一条重要事情则是,如今所有商船上的水手都是军籍,可莫说给他们均田授田,就连军饷也无。
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在商船上工作,自然是有商贾给他们做薪酬。
然而一旦在海上开战,那么海军就会临时征调水手去拼命。战事越来越多,水手的伤亡也越来越多,却只是按照民夫的抚恤来发放。
我等担心之后会出现征调困难的情况,也只能截留一部分钱财,来发放抚恤。”
石琚沉默半晌,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脸色稍有缓和:“此事又为何不上报呢?”
何子真再次苦笑摇头:“还是那句话,海上之事,空口白牙是说不清的。
然而这次却不是无法向中枢作解释,而是每艘舰船都是独立封闭的,若是中枢定下制度,死人能有大量银钱可以拿,那么很快就会出现骗抚恤的人命买卖。
杀人之后往海里一扔,哪怕是狄公在世,也根本查不清楚的。”
石琚哑口无言片刻,只能摇头苦笑:“何提督,你这次可真的算是将天捅下来了。你这番说辞,我也无可无不可,只能汇聚成文书送与大郎君,到时候该怎么惩处,就看大郎君的意思了。”
何子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般,长舒一口气,慌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