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5章 铱星(第二更,求订阅)
第2425章 铱星(第二更,求订阅) (第2/2页)“就是这样!传统通信卫星因为高度太高,一直无法满足民用的便捷需求。我们的77颗低轨卫星方案,把轨道降低,数量优化,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控制了成本。等方案通过后,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妻子,她的一个玩笑,真的要改变全球通信格局了。”
他接着说道:
“我现在就去申请方案评审,相信这个方案一定会让公司高层眼前一亮。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无论是太洋的孤岛,还是南极的科考站,人们都能用移动电话轻松拨通电话。”
一个伟大的计划,往往始于不经意的一个想法,玛丽亚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她的随口一说,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三年之中,工程师们一直在为之努力着——研制卫星,并不仅仅只是卫星,他们还需要研制移动电话,不仅如此,计算轨道以及成本,也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到出资方。
此时此刻,在卫星中心内,李毅安看着眼前的卫星,目光中带着惊愕。
“……所以,张凯德提出的低轨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设计为77颗小型卫星,分布在距离地面785km的7个轨道平面上,因与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类似,因此得名“铱星”系统……”
袁家骝在介绍着“铱星”系统的时候,他的神情中充满了得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项目将是他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最后一个影响全人类的项目。
而听在李毅安的耳朵里,他所感慨的是什么呢?更多的是世界的神奇。
谁能够想到这个世界科学家们居然也选择了同样的一个名字。或许这就是专属于科学家的浪漫,他们在起名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总是会和科学相互联合在一起。
“根据设计每颗铱星星座质量970千克左右,功率为1200瓦,采取三轴稳定结构,位于极地轨道780km的高度,轨道倾角86.4°,轨道周期111min,每颗卫星的信道为3580个,服务寿命5至10年。
与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明显不同,铱星的特点低轨、高速、信损小、通信质量高,无需专门地面接受站,仅通过一部移动电话就能实现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电话讯号拨出和接收……”
接着,袁家骝从工作人员的手中拿出了一部移动电话,递给李毅安,说道:
“这就是我们研制的移动电话。”
接过这部移动电话,李毅安首先感受到是它的重量——大概只有700克左右,大小比初代移动电话稍微小了一点儿,但又比现在市场主流的移动电话大。
可能无论如何,一旦铱星在太空中组网,它就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随时随地进行通话。
这恰恰也正是他的优势所在。
“在地球上,无论是在南北极还是在大海或者沙漠或者戈壁,任何毫无人烟的远离人类文明的地方,有了它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不仅可以通话,而且还可以发送短信。”
在说出铱星的优势的时候,袁家骝的神情是激动的,毕竟,这个系统将会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根据计划,我们将会用苍穹火箭一次发射十一枚铱星,从而完成一个轨道的部署,只需要发射7次就可以完成铱星在太空中的部署。
考虑到苍穹火箭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它的发射成本大概是相当于一次发射。
从成本上来说,甚至比我们发射一枚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还要便宜,所以军方非常乐意提供资金……”
袁家骝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补充道:
“当然电话公司也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发射,事实上这个项目最初就是由电话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毕竟,sEA是个岛国,而且我们的城市是高度集中的,在城市之外还有很多地区是移动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的,所以,他们非常乐意在这个项目上提供资金支持。”
其实,这也是李毅安对这个项目没有任何了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项目一开始压根就不是什么“大项目”。
它的资金虽然是军方提供的。
但是就整个资金规模来说并不大,毕竟,军方有很多大项目,况且,这个项目还有电话公司提供资金。
因为不需要大撒币,所以自然也就不需要官邸来决定是否进行这个项目的。
当然了,这个项目最后的开支确实不少,但是就目前来说,它只是一个试验项目,只有在取得相应的成果之后,才需要大撒币,那个时候,才需要官邸的批准。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会对其一无所知,事实上,现在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推动的几千个项目之中,他所了解的是非常有限的,顶多也就只有十几个罢了,其它的,大抵上都是……一无所知。
“根据电话公司的计算,有了这个系统,他们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至少100万个用户。”
袁家骝在说话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
“全世界所有的飞机,商船以及所有偏远的地区都需要我们的铱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我个人觉得100万个用户是非常保守的,或许会更多。可能会达到几百万。
毕竟,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随时随地都有人需要通信。嗯,随时随地都有人需要打电话,无论是个人还是官方,他们总是有这样的需求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地面基站的代替品。”
看着神情颇为骄傲的袁家骝,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问道:
“它可以上网吗?哦,我是说,它可以连接国际互联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