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1章 我们的SWIFT(第二更,求订阅)
第2431章 我们的SWIFT(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这天,他们在官邸的书房中谈论了很多,大都是一些“客户”的问题。
通过非官方的渠道,可以得知很对方愿意主动透露出来的信息,对方主动透露这些消息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或者通过非官方的渠道探寻这边的态度。
这本身就是一种外交手段,只不过他更加隐晦而已。
约莫半个小时后,张若谷坐着司机驾驶的那辆BMW离开了官邸,在驶出官邸后,他才点着从进入官邸到离开后的第一根雪茄,在抽着雪茄的时候,他的心底自言自语道:
“看来,伊朗已经被放弃了,是时候早做一些打算了……”
这种打算当然和那些客户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那些客户愿意花大价钱的原因。
心里这么想着,张若谷望着车窗外纷乱的交通和挤成一团的行人,现在正是下班的高峰期,人们正离开市中心。
他们中有的人拖着脚向地铁站走去,有的人冒着九月里的细雨,脚步匆匆的向着停车场赶去,准备在市中心又度过了紧张的一天后,回到他们位于郊区的家中,与家人们一起享受着平静的夜晚。
可是这个世界上,什么时候真正的平静过?
“伊朗,如果伊朗的政权发生更迭,阁下会采用什么手段呢?”
虽然这些事情与张若谷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他的仍然忍不住去思索这个问题。当汽车开到“永安坊”地铁站时,司机递给他一份晚到的《太平晚报》。
在长安有两份晚报,一份是《长安晚报》,看他的人以为自己在管理国家,一份是《太平晚报》,看它的人以为他们在主宰着经济。
报上里有一则新闻进入了他的眼帘。那则新闻是刊登在报纸中间,看起来非常显眼。
他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接着又一连读了几遍。然后他先是思索了一会,然后又自言自语道:
“华尔街这次恐怕也是要失算了……”
报纸上头版中部的新闻,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召开年度理事会的新闻。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英文缩写是SWIFT。
这家机构总部位于永安,这是家“民间”的环球性同业合作组织,是世界领先的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为环球社群提供金融报文传送平台和通信标准。SWIFT本身并不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它专注于提供信息网络服务。
作为协会理事长的丁辰东,在汽车向着金融街驶去的时候,突然开口说道:
“孙秘书,你知道为什么SWIFT可以取代Telex系统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孙年安稍微想了一下,说道:
“是因为技术,早在五零年代,央行就会同研究机构研究跨国支付系统,当时地银行使用结合电话和电报技术的Telex网络手动验证跨境支付信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当时央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将电子计算机引入其中,后来又引入了光纤,同时又创立并维持了环球金融报文传送标准和参考数据标准。
十五年前,SWIFT推出开创性的报文传送服务,经过协商来自22个国家的518家机构连接到SWIFT的报文传送服务,随后这服务被广泛用于银行跨境转账相关的指令通信。
开始运营后不到12个月,SWIFT就一共处理了1000万条报文。因其使用标准化的报文和参考数据,可以确保机构间交换的信息准确无误且便于机器进行识别,有助于进行自动化,并且能够减少成本、降低风险,SWIFT用户群随即迅速增长,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与支付、证券、财资和交易有关的最安全、成本最低、最可靠的金融报文传输通道。”
这是标准的官方式说法。
现在SWIFT在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环球金融机构与其往来银行的主要通信通道,其报文传送平台、产品和服务对接了环球超过5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听着秘书的回答,于辰东笑了笑,说道:
“是啊,15年,15年前,前任理事长创办这一机构的时候,大家并不觉得他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但是现在……”
在汽车即将驶入SWIFT大厦的时候,于辰东说道:
“全世界的金融信息,都会通过这里中转,我们有自己的光纤,自己的通信卫星,我们每天处理SWIFT电讯300万笔,高峰达330万笔……”
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设立在这座大厦内的信息交换中心处理的,这里是全世界唯一的“信息交换中心”。
SWIFT,本来为了便于贸易往来而创建的银行间货币清算系统,采用电汇的方式。会员银行通过统一的电文规范,传输支付指示,再由具体的支付系统完成最终的电子支付。
加入SWIFT的国家,都可以在自己国家设立一个接入中心,这个接入中心再通过网络向SWIFT的两个信息交换中心链接。每个会员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都有一个代码,按SWIFT的电文格式,全球的银行就可以瞬间互相之间结算来往款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