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十月渡泸!
第二百七十七章:十月渡泸! (第2/2页)不过幸运的是,今年应该是个寒冬,但也最多打到三月上旬。
对南中四郡用兵,就像是一场回合制游戏,从现在开始算只有五个半月的进攻时间,时间一到军队就不能再继续冒险进军,只得停下脚步固守,轮到常年居住在南中四郡的叛贼的回合了。
而由于时间紧迫,刘辩也来不及调动其他地方的军队去慢慢适应蜀中的水土,兵源只能从益州良家子中征募。
但说句实话,如果不是时间不够充裕,刘辩是真看不上这群益州兵。
并不是什么地域黑,后世的铁血川军确实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洗刷了“弱旅”之名,但几乎在整个封建时代,益州兵就是“弱旅”的代名词,即便是碰上了千年难得一遇的统帅也终归是不堪大用。
实在是因为巴蜀特殊的地理优势,即便是天下爆发战乱,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秦末亦或是前汉末年,巴蜀之地都依旧享受着安逸美好的田园生活,仿佛与世隔绝般,俨然便是一片世外桃源。
过度的安逸和殷饶的家境以及匮乏的战争机会,使得益州兵根本不愿意在战场上拼命,甚至是贪生怕死,这也是那位丞相要以严刑峻法治理巴蜀的原因。
眼下实在是没有这个时间,不过军队之中尽管益州良家子将作为主力,但朝廷准备借助益州中部和北部诸夷的力量。
前巴郡太守赵温与板楯蛮的关系颇为和睦,但可惜赵温前些年又是调任又是患病,接替赵温的巴郡郡守又对板楯蛮横征暴敛,故而朝廷和板楯蛮的关系又一次闹僵了,爆发了数次叛乱。
板楯蛮者,賨人也。
賨人也就是昔日的巴国人,最初号为“蛇巴人”,以渔猎为生,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艰苦,蛇巴人形成了勇猛剽悍的民风。
商朝末年,由于纣王多次征讨蛇巴人,蛇巴人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大军冲锋陷阵。
由于蛇巴时常充当前锋,作战勇猛,因此周武王将蛇巴一族分封为“巴子国”,即为巴国,后为秦所灭,称賨人。
秦昭襄王与賨人关系和睦,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约定大秦存在一日,賨人便不输租赋。
后太祖高皇帝分封入蜀,募賨人定三秦,见“巴渝舞”而喜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甚至将巴渝舞引入宫廷,賨人世代臣服于大汉,直到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即便是世祖光武帝也没有如同太祖高皇帝那般征服了賨人的心,时而归顺时而叛乱,令历代巴郡太守头疼不已。
因賨人执兵者必持木盾,故朝廷以“板楯蛮”唤之。
赵温今年四月病愈,四十九岁的赵温刚被重新起复,拜为议郎,等待职位出现空缺再行任命,正好能让赵温帮着调解朝廷与賨人的关系。
不过大军的主将不会是赵温,赵温在不善用兵,与賨人友好和睦靠的是一时的政策优待,因此刘辩准备将朱儁从凉州刺史任上调离,担任安南将军,作为领兵南下征伐南中四郡的大军主帅。
朱儁比起卢植、皇甫嵩和董卓而言,实在是相差甚远。
然而朱儁有一个长处,那便是善于在恶劣环境下作战。
无论是西北的凉州,亦或是南方的交州,朱儁皆有过担任州刺史并领兵作战的经验。
益州南部的瘴气相较于交州的瘴气,还是逊色了几分的,因此朱儁应当是对瘴气有着一定的了解和处理手段,其本人的身体对于瘴气也许也有着更强的抗性。
当然,换一种说法就是,朱儁如果不幸殁于瘴气……刘辩也没那么心疼和惋惜。
(2594字)
——
PS:咕,我以为我发出去了,结果过了十二点一看订阅页面,才发现这一章竟然一直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