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5章 打乱鬼子节奏
第1965章 打乱鬼子节奏 (第2/2页)你想想,虽然情况紧急,江防大队两个火力支援排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还没来得及构筑阵地,但两个中队20挺MG34机枪和五十多支索米冲锋-枪的火力密度,也足够覆盖眼前不过一公里多宽度的战场。
于是鬼子们就惨了,密集的前列队形,就如被狂风扫过的麻杆,一倒就是一大片。
前排的倒下,后排的一时收不住脚步,同样是一片片被扫倒在地。
这才是佣兵团真正的火力密度,别看赵青虎带来的只是两个中队,相当于两个连的兵力,但全部都是自动和半自动火力,其火力强度和覆盖面抵得上一般国军的一个团。
而此时,空中传来了尖啸声,十几发炮弹从赵青虎他们头顶上呼啸而过,轰轰轰就砸在了鬼子冲锋队列之中。
然后……对方迅猛而来的子弹就如瓢泼大雨一般,将他们进攻部队淋湿了。
只是此时这些鬼子身上流的不是雨水,而是血水。
接着就是炮弹一波接一波砸落下来,将还没亲身体会过什么叫子弹风暴的后部鬼子炸了一个七零八落。
”八嘎!是不是我们的火炮炸错了?”
很多鬼子在坐上土飞机的时候,听到那种格外熟悉的爆炸声,脑袋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因为现在17师炮兵团装备的全是佣兵团缴获自鬼子的41式75毫米山炮,鬼子们当然很熟悉。
打击来的太突然也太密集,即使是自诩身经百战的鬼子们,也不免有些慌乱,之前看似凶猛的攻击浪潮就如同撞上了一道坚实的堤坝,一下子就停滞下来。
这里就看出赵青虎将个鬼子放近了再打的用意和自信。
一般来说,要阻击敌人的凶猛进攻,最好就是在远距离就开枪射击,用火力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阻击敌人的冲击速度。
这是一般军队通常的阻击战术。
如果你有足够的火力,足够的自信,也可以将敌人放近了再开火,这样不但同样能达成打乱敌人节奏的效果,而且还给予敌人大量的杀伤。
只是,这种战术的容错率有些低,一旦火力密度不够,敌人很快就可以冲到阵地上来,阻击战就会变成近距离混战和白刃战。
这里有人会说,哪些战争电影上不是说都要将敌人放近了再打吗?
第一,那是电影。
第二,是因为你的子弹不够,需要跟敌人近距离以命换命。
而放在赵青虎身上,就是因为他有这个自信。
不仅仅是他手上有足够的自动火力,而且他还发现鬼子的冲锋速度开始恣意起来,仿佛已经胜券在握,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谨慎。
之前鬼子已经习惯了补充团在远距离就开枪,然后马上就撤退的节奏,这种节奏可是已经延续了几个小时,鬼子都记忆麻木了。
现在他就是要突然改变这个节奏,打鬼子一个冷不防。给鬼子造成更大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