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拆除长城
第三百八十九章 拆除长城 (第1/2页)…
高丽西京,自古便是辽东与朝鲜半岛间的战略要冲。
此地民风剽悍,更兼巫风盛行,为风水图谶之说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妙清自称承袭高丽初年高僧道诜的“太一玉帐步法”。
这套在高丽朝风靡一时的风水图谶之术,本是用于卜筮吉凶、规划城池的道法,却被妙清曲解为“天命所归”的佐证,与通晓阴阳之术的法弟白寿翰一道,以诡诞不经之说蛊惑人心,暗中网罗对高丽王室不满的势力。
这就像方腊和摩尼教。
当初方腊假借摩尼教之名,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为旗号,煽动民众,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
那摩尼教本有着自己独特的教义与修行体系,却成了方腊煽动叛乱、挑战朝廷权威的工具。
如今妙清亦是借着“太一玉帐步法”这一风水图谶之术,编织起一张看似神秘莫测的大网,将那些心怀不满、渴望改变现状的人笼络其中。
他们四处宣扬,高丽王室气数已尽,而他们所代表的才是顺应天命的新兴力量。
在一些偏僻的村落,妙清的信徒们聚集在一起,点燃篝火,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与冥冥中的天意沟通。
他们声称,在某个特定的时辰,按照“太一玉帐步法”所指引的方向前行,便能寻得宝藏,而这宝藏便是上天赐予他们推翻王室、建立新朝的资本。
一些愚昧的村民被这些话语所迷惑,纷纷加入他们的行列,甚至不惜变卖家产,只为能在这场所谓的天命之旅中分得一杯羹。
而那些原本就对高丽王室的苛捐杂税、繁重劳役感到不满的底层民众,在妙清等人的蛊惑下,心中的怨恨如同野草般疯长,他们开始秘密串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叛乱。
不过,真正给妙清他们做大机会的还是大宋在箕地发动的解放战争。
当“宋军擒获高丽国王王楷、王后完颜斡勒,尽俘高丽王室宗室贵族”的消息传至西京时,整个高丽上层震动。
更令妙清心神激荡的,是大宋在开京推行的一系列颠覆性举措:消灭高丽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对其抄家公审;解放世代为奴的奴婢,将无主之地分予平民与奴婢。
在妙清眼中,这绝非简单的复仇惩戒,而是大宋要彻底瓦解高丽旧秩序、将其纳入版图的信号。
乱世向来是野心家的温床。
妙清迅速抓住这一契机,联合西京官员柳旵、赵匡,以“高丽自主,赶走侵略者”为口号,打出“天遣忠义军”的旗号,在西京悍然起兵。他建国号为“大为”,改元“天开”,更派兵抢占了西京与开京之间的咽喉要地——岊岭。
这座横亘在两大重镇间的山岭,一旦被控制,便如同扼住了大宋军队北上的脖颈,妙清也由此成为大宋平定高丽过程中最棘手的障碍。
当陈遘与种师中率领宋军攻克高丽都城开京时,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昏这两位杰出的将帅的头脑。
按照赵俣君臣的部署,陈遘将开京的政务交由吴用统筹,自己则立刻投入到战后稳固与备战中:他们一面肃清开京周边残余的抵抗势力,确保核心区域的安定;一面从开京的平民与奴婢中招募辅军,短短数月便组建起十万之众。
这些曾受压迫的高丽人,对大宋怀有天然的好感,却缺乏军事训练与纪律,陈遘又派兵部的官吏对他们进行基础战术训练与政治教育,将其打造成可辅助宋军作战的力量。
当时,军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将领以“兵贵神速”为由,建议倍道疾驰,趁妙清在岊岭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
但这一建议被陈遘与种师中给否决了。
陈遘和种师中认为,大宋在开京的清算与解放搞得声势浩大,高丽各地势力早已知晓开京易主的消息,妙清能迅速占领岊岭,足见其早有防备,攻其不备的战机已失;其次,宋军轻易拿下高丽都城,将士中难免滋生高丽不堪一击的轻敌之心,此时冒进,极易落入敌军陷阱;最关键的是,十万辅军虽已组建,却无力承担十五万宋军的粮草辎重运输。
——古代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绝非无的放矢,数十万民夫为数万军队运粮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辅军运力不足,若强行进军,军需短缺将成为致命隐患。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目前,宋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实在没道理冒险。
陈遘、种师中等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最终定下战略:放弃急功近利的突袭,凭借宋军的绝对战力稳扎稳打。每收复一地,便就地安抚百姓、补充民夫,同时夺取当地粮草以充军需,这既解决了后勤问题,又逐步巩固了占领区,为彻底收复箕地打下根基。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陈遘与种师中童贯密探和哨探摸清了妙清的布防:其主力重兵屯守岊岭,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试图凭借天险阻挡宋军。
如此,若强行进攻岊岭,宋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陈遘和种师中经过与部下将领和参谋的商量,决定剑走偏锋,启用“迂回战术”。
一切准备就绪了之后,宋军的主力悄然绕开岊岭,经涟州向高丽西京北方进军。
数日后,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高丽两界之地时,当地的百姓与守军顿时陷入恐慌!
——识时务者要么弃城出逃,要么开城出迎;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在宋军的猛攻之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被攻克。
更重要的是,宋军每占领一地,大宋的官吏便立即跟进——延续开京的政策,解放奴婢、分发土地,并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流民去修公路和铁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大宋统治下的安稳。
大宋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彻底切断了西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瓦解了妙清“抗宋保国”的舆论基础,将西京变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当宋军五路大军兵临西京城下时,这座背山阻水、易守难攻的重镇,已然失去了抵抗的底气。
陈遘与种师中下令环城列营,布下天罗地网:中军屯驻川德部,扼守西京核心;左军屯兴福寺、右军屯重兴寺,控制东西两侧制高点;后军驻守大同江,断绝敌军水上退路;前军屯于重兴寺东,防范敌军突围。五路军队互为犄角,形成了围而不攻的态势。
宋军一面保持大军压境的威慑,一面通过投降的高丽官吏散布消息,也就是:妙清割据西京,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非为国为民。高丽屡犯大宋、又奴役无辜,已被大宋所灭,无复国可能,唯有归顺大宋,才能保境安民。
长久的围困、对宋军战力的恐惧,再加上对土地与自由的渴望,最终点燃了西京平民与奴婢的反抗之火。他们趁夜发动暴动,杀死妙清及其核心党羽,随后打开城门,向宋军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