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机勃勃的年代
第4章 生机勃勃的年代 (第1/2页)燕京。
“师傅,麻烦去香格里拉,谢谢。”
“好勒。”
司机老李笑呵呵的应了一声。
“小哥是第一次来燕京吗?”
“算是吧。”
这个时空,李杰是第一次来燕京。
“那你可要多留几天,咱燕京是六朝古都,吃喝玩乐,样样都是这个。”
眼见两人聊起了天,李海仁好奇道。
“欧巴,你们在说什么?”
嗯??
这外语一出来,司机师傅明显愣了一下。
咋还是个外国人呢?
一听李杰也说起了外语,司机师傅顺口问道。
“小哥是海外华人吗?”
“不是,我来自韩国。”
“韩国啊。”
司机师傅乐和和一笑。
“韩国好啊,现在讲究一个中韩友好。”
燕京的出租车师傅,不,准确来说,全国的出租车司机都是能侃的人。
一天天接乘换客,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一大堆,内向的人,也变外向了。
从机场一路到北动附近的香格里拉。
这家酒店是燕京老牌五星级酒店,始建于87年,最早是专门的涉外酒店,现在虽然不设置身份门槛。
但价格贵的出奇。
一间标准套房,一天的房费是200多美刀。
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连一晚都住不起,除了住,餐饮的价格也不便宜。
咖啡厅的一杯牛奶十几块,一杯咖啡6-70。
就这物价水平,放在二十年后,那也算贵的。
不过。
香格里拉的生意却不差。
对于外国人而言,五星级酒店一晚的房费200多刀,完全算不上贵。
一杯咖啡60-70RMB,折算成美元的话,也就8美元左右。
搁在星级酒店,物价算不上贵。
跟国外的一些星级酒店比,甚至算得上便宜。
李杰既然来了,肯定不会在衣食住行方面亏待自己。
不说开个什么总统套。
行政套间必须安排。
办理入住时,直接开了一个月。
一路上,服务人员都很客气,毕竟,他小费给的多,给的还是美金。
换做是任何一个国家,服务人员收到小费都会开心。
刚刚那个出租车师傅,他也没忘记给小费。
“欧巴,这里的环境好像还不错啊。”
进了房间,李海仁打量了一眼房间内的布局。
相比于李杰,她对华夏这边是两眼一抹黑。
完全不了解。
“毕竟是星级酒店。”
李杰一边放下行李,一边道。
“待会出门,你最好多做一点保湿,燕京这边,很干燥的。”
来到华夏,李杰并不着急马上投资什么的。
投资实业的赚钱速度哪有金融市场来得快?
实业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当然。
实业必须要有。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欢迎实业投资者,因为只有投资实业,才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就业是什么?
是政绩。
是税收。
是选票。
是满意度。
日后的懂王高喊什么制造业回流,为的就是增加就业,稳固他的基本盘。
不过。
眼下国内对外资的限制要比日后更多一点。
毕竟,此时国内还没有加入WTO,而且,像院线投资这一块,外资是进不去的。
不给投。
“阿勒?”
不多时,在游览燕京时,李海仁惊讶道。
“欧巴要投资零售业吗?”
“没有,我只是了解了解。”
李杰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政策。
“根据华夏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零售业和影视文化产业一样,都是‘限制类’项目。”
“要投资的话,必须与华夏企业合资经营,并且需要中方控股。”
“目前,只有北上广深等几座试点城市开放外商投资。”
“另外。”
“审批手续也比较麻烦,需要商务部门,以及地方的审批。”
“这么麻烦吗?”
一听那么多要求,李海仁不禁有点迷惑。
投资限制还那么多?
而且,只是零售业而已,这又不涉及到一些敏感的东西。
“毕竟是刚刚开放。”
李杰笑着解释道:“华夏这边没有太多的经验,限制多一点,也能理解。”
90年代虽然已经明确确立了转向,但保守派的声音也不小。
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还得防着自己人推一把、拉一把。
走起路来,磕磕绊绊,这不是很正常。
况且。
投资超市,只是李杰立起来的一个幌子。
他要投资的行业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里面没有列出来的项目。
像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不仅法规跟不上,政策也是。
根据目录,它既不属于鼓励类,也不是限制类、禁止类。
这也是早期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接收外资的原因之一。
法无禁止即可为。
为了这次的华夏之旅,李杰准备了整整5000万美金,这也是他个人名下所有的可流动资金。
其中,一部分还是贷款。
5000万美金,看着很多,但实际上却很少。
以藤讯为例,1999年第一轮融资时,估值就高达1100万美元。
新琅更是高达8000万美元。
是的。
成立一年多的新琅,估值就有了8000万美金。
要不怎么会有互联网泡沫。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估值就像是吹气球。
一个月,一个新台阶。
所以。
5000万美金,真的不多,这笔钱,李杰目前都放进了外汇、期货市场里,从哪里赚钱,都没这里快。
对于普通人而言,外汇、期货是赌博。
一个点的波动都会损失惨重。
但对于李杰这种知道大势,且理论过硬的人来说,外汇、期货市场,约等于捡钱。
并且,区区5000万美金,投入到外汇、期货市场,就像是一滴水花落入大海。
根本影响不到大势。
这边。
李杰和李海仁在华夏‘旅游’,那边,陈道俊还是走上了收购起亚汽车的路。
奇迹投资公司以1.1万亿韩元收购了起亚汽车。
折算成美元的话,大概6.3亿美元。
“道俊,你疯了吗?”
陈养喆看着对面的小孙子,脸色阴沉如水。
“你知道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吗?”
“而且,你的那个公司,完全没有汽车行业基础,你花了这么多钱,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