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改弦更张
第41章:改弦更张 (第2/2页)“若夫君纳蔡公之女入府,岂不是两全其美?”
说着管妍唯恐魏哲不知道蔡琰的好处,连忙补充道:
“夫君你是不知道,琰儿可聪明了,她家的藏书那么多,琰儿居然都能背下来。若是你收了她,府中男孩女娃的启蒙交给琰儿就行了。”
只是她越是怂恿,魏哲心中的疑惑就越多。
“你们……很熟?”
管妍闻言当即眼神躲闪道:“也…也不是很熟,就是偶尔说说话而已。”
见此情形魏哲顿时便明白了,看来两人关系确实很好。
至于两人为什么会认识的魏哲倒是不奇怪,邺城就这么大,上层的社交圈就那么点,时间一久自然都认识了。
于是他当即不再追问,而是问起蔡琰的情况。
说来魏哲虽认识蔡邕数年,但还从未见过蔡琰。
毕竟他一个地方诸侯,莫名其妙的要求见别人家的女眷很容易引起误会。
再说了,这些年他忙着南征北战,也确实没有猎艳的心思。
尤其是像蔡邕这种对他意义非凡的老臣,魏哲就更不会为女色而得罪了。
毕竟美女有的是,像蔡邕这样在天下都有极高声望的老臣却没几个。
此刻听管妍一说魏哲这才知道,蔡琰是熹平二年生人(174年),早年虽许给河东卫氏,但15岁守寡了,如今也不过才21岁,堪称风华正茂。
当听到这里,魏哲承认他确实狠狠的心动了。
但魏哲想了想还是摇头道:
“此事……蔡公怕是未必会同意吧?”
不想管妍却是信心十足的得意道:
“放心,我有办法。”
虽然蔡琰隐藏的挺好的,但管妍却早看出她对某人芳心暗许了。
要不然她这个二十出头的俏寡妇为什么迟迟没有改嫁?还不是心里有人了!
也就是蔡公粗心,蔡琰又什么都不说,这才耽搁至今。
当然,对此管妍丝毫不觉得意外。
不是她自吹自擂,天下间男子能比得上她夫君的本就没几个。
像他夫君这般优秀又这般年轻的,就更是只此一例了。
这些年管妍不知道被多少名门仕女嫉恨,这些她心里都清楚很。
说来这也怪魏哲,谁让他总是喜欢吃软饭呢。
因此之故,他的几个女人几乎都是出于政治目的方才纳入房中的。
比如他纳甄夫人是为了对付袁绍,纳糜夫人是为了谋取徐州。
即便是家世寒素的甘夫人,当初他也是为了安抚豫州的刘备才收入府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管妍是正妻也不好太过分,否则就容易影响前朝格局。
若不是压力越来越大,要考虑的干系越来越多,管妍也不会想着把小姐妹拉来当帮手。
……
话分两头,当管妍忙着给自家夫君纳妾的时候,魏哲在知行书院的讲学也终于随着言语、书信渐渐传开,冀州各郡的士族几乎都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众人受到的冲击与当日在场的士子一模一样,没有人不震惊的。
邺城劝进的消息他们他听说过,心中大多都已经有过一些猜想。
然而直到此刻,他们才发现还是低估了那位魏公!
虽然受限于篇幅,他们并未得到《大学章句》的抄本,但仅凭魏哲对“义利之辨”的见解,就足以让他们对魏哲的治学水平佩服了!
更别说还有“横渠四句”这个王炸!
毫不夸张的说,魏哲治下八州的士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忍不住对魏哲心服口服!
一时间,本就受欢迎的知行书院顿时迎来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求**。
即便是自有家学传承的颍川士族,这次都低下高傲的头颅来邺城求学了。
没办法,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魏哲如今在学术上已经开宗立派了。
虽然他早年治经受郑玄影响甚大,但如今的很多理论已然超出了郑学。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章句》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门学问那么简单。
需知当初光武帝将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融合,乃有谶纬经学诞生。
而最先一批研究谶纬经学的儒生,后来基本上都成就了大大小小的士族。
有此前例,这些底蕴深厚的士族哪里不明白魏哲在做什么。
抛开成圣不谈,他明显是在建立一门新的官方学说取代谶纬经学。
从本质上来讲,魏哲与光武帝当年的做法并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观其学说内容,或许要比光武帝那套更开明一点罢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魏军治下本就式微的今文经学一脉算是彻底被抛弃了。
甚至有不少以今文经学为家学的士族都准备改弦更张,投入古文经学门下……不对,准确来说是投入魏哲门下。
昔日他们先祖如何苦心钻研“谶纬经学”,而今他们便准备如何研习魏氏学问。
本来他们准备效仿郑学之例称这门新生的儒家学说为“魏学”,但是念及魏氏已经与魏国一体,于是很快便有好事者以“国学”称之。
这个称呼一经叫出,很快便在天下间传开了。
只是相比于魏国境内一片称颂的景象,天下各地对此事的反应就要激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