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望风而逃
第55章:望风而逃 (第1/2页)“楚公厚意,备愧领了。”
南阳太守府,收到襄阳任命的刘备倒是毫不意外。
对于刘表他自认为还是了解的,若非如此也不敢反攻南阳。
此战若败,他说不得会被刘表或杀或逐。
可一旦他的军事冒险成功,那么以刘表的性格必然会投鼠忌器。
这恐怕便是刘表坐拥荆州数年,却迟迟没有走出荆州的原因。
与此同时,襄阳的态度也让初来乍到的曹昂、士孙端等人松了口气。
有了南阳郡这个栖身之地,他们终于能好好恢复一二了。
相比之下,好不容易重新翻身的刘备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郭嘉、陈宫整合南阳诸县物力,关羽、张飞募兵扩军的同时,刘备则带人悄然前往丹水下游的丹水县,亲自坐镇,招抚来自关中的灾民。
……
傍晚,丹水河畔一间间茅棚次第排列,只见刘备轻率军吏穿行其中。
或是送柴,或是命令士卒为灾民搭建茅棚。
虽然刘备的粮食也不宽裕,但他还是从南阳各县筹集了一批粮草。
不说让灾民吃饱,至少也能让他们喝上一碗米汤。
可即便如此,成千上万的关中灾民依旧感激涕零。
毕竟他们好不容易逃出关中了,若是现在饿死在南阳那就太憋屈了。
或许一开始仁义爱民还有些作秀的意思,但演了这么多年刘备也确实习惯了。
若他真的能演上一辈子,那么谁又能说他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呢?
不过在安抚灾民的同时,刘备对关中近况的了解也不断增多。
比如此刻,只见刘备毫不嫌弃的扶起一个衣衫褴褛的跛腿老者,诧异道:
“老丈此言当真?李傕、郭汜两人已经猜忌至此了吗?”
那跛腿老者闻言,不由无奈道:
“不敢欺瞒将军,吾离乡时便郭李二人已率兵互攻。”
“月前,李傕便令侄子李暹率兵马数千人包围皇宫,挟制天子及皇后至自家营帐,视之为奇货,防范郭汜抢夺。”
“那郭汜棋差一着,便动兵将朝堂公卿抢回自家营帐,以为筹码。”
“如今关中早就无官无民,无人理会了。”
说到这里,那跛腿老者忍不住长叹一声,满是沧桑之意。
刘备闻言倒是眼神一亮,连忙问道:
“那如今武关乃是何人掌管?”
“凉州大人杨定!”
跛腿老者想了想又补充道:
“年初时李傕曾宴请郭汜,然郭汜归家之后疑心酒里有毒,便饮粪汁自救,呕吐数升,幸无大碍。此事传出之后,杨定唯恐李傕加害,便主动率兵驻守武关。”
“此人乃去岁七月由镇南将军迁为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公,麾下兵马计有三千余,亦是凉州军中一方小帅。”
听到这里,刘备心中顿时暗喜。
但随即也心中却忍不住升起一丝疑惑,当即不动声色的请教道:
“不知老丈姓甚名谁,可还有家人投靠?”
“若是无依无靠,不如在此处暂歇?”
那跛腿老者闻言顿时便明白他起了猜疑,当即苦笑的摇了摇头。
随即只见他略略整了整衣袖,便朝刘备郑重一礼道:
“京兆韦燮,拜见刘兖州!”
此言一出,刘备顿时大惊。
须知京兆韦氏乃长安大姓,甚至堪称郡望。早在前汉时韦贤、韦玄成、韦赏便连续三代人位至三公,遂为关中名门,及至本朝依旧号为三辅冠族。
但是眼前这个老者蓬头垢面,脸上皱纹仿佛老树皮一般,怎么看都不像是养尊处优的韦家人呐?
不过在听完跛腿老者的解释后刘备才知道,原来韦氏大宗已经去了益州避祸,留在长安的不过是些旁支小宗罢了,压根无力疏通沿路关隘。
若非今年关中大旱,凉州军内斗不断,他们估计也逃不出来。
饶是如此,这几年韦燮也算是尝遍了人间苦楚,早无韦氏子的风范了。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在韦燮身上算是展现无疑。
当然,刘备也没有单纯听信韦燮的一面之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