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传庭,你好毒啊!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传庭,你好毒啊! (第2/2页)并且为首之人还是之前来过的刘宗敏。
不过很明显,这次刘宗敏可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索要孙传庭之前承诺的东西的。
刘宗敏骑着马缓缓靠近潼关城,看着周围那黑压压一片跪在地上高呼皇帝圣明的百姓,一张老脸不禁微微泛红,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就在半个时辰之前,他们还是闯王的部下,结果半个小时之后,就重新成了大明的百姓。
但紧接着,他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孙传庭面前,然后翻身下马看向孙传庭道:
“大人,我们承诺的事情已经做到了,人也已经送到了,不知大人承诺的东西在哪里?”
孙传庭听到这话,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他冷冷地看向刘宗敏,然后说道:
“李自成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只把这些老弱病残、还有因为攻城受伤的百姓送到这里来。”
“如此一来,既能减轻你们的负担,又能增加朝廷的负担,毕竟朝廷是无法拒绝这些百姓投降的,你们还真是好算计啊!”
刘宗敏听到这话,脸上的尴尬之色更浓了,他只能尴尬地笑笑,然后说道:
“大人说笑了,这种事情在下可不知道,在下也只是遵命行事罢了。”
孙传庭也懒得再跟刘宗敏继续纠缠下去,在他看来,刘宗敏不过是个小人物而已,不值得他花费太多精力。
随后,他冲着身后的官兵挥了挥手。
下一秒,便有官兵推着一袋袋粮食和一些药物走了出来。
孙传庭的心里其实十分清楚,自己这是被李自成给坑了。
但毕竟是自己之前答应过的事情,他还是打算兑现承诺。
不过他也不是个任人摆布的主儿,心里还是留了个心眼,只给了李自成少量的粮食和一些最基础的治疗外伤的药物。
这些东西,恐怕连农民军一天的伙食都不够。
当然,刘宗敏也不在意这些,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些只是双方达成目的的一个标志而已。
只要有了这些东西,他回去也好向李自成有个交代。
就在刘宗敏带来的士兵忙着搬运东西的时候,刘宗敏突然再次开口问道:
“那么孙大人,敢问接下来,朝廷要如何安置我们?”
孙传庭听到这话,缓缓说道:
“关于李自成的请求,本官会即刻禀明陛下,毕竟本官可没权利直接授予李自成总兵的官职。”
“等到陛下同意之后,只会有钦差前来宣旨授命!”
“不过在这期间,你们不能去往其他地方,只能在此处驻扎,也不能再掠夺其他城池了。”
“若是你们敢违反规定,那就休怪朝廷不客气了。”
刘宗敏听到这话心里感到十分不屑,因为就在今天早上,李自成其实就已经秘密派遣了几支部队前去周边的地区探查消息了。
只要找到有人的城池、就会立刻派遣大军攻城抢粮。
毕竟只是诈降而已,谁还能真的听从朝廷的命令?
但这话他肯定不能说出来,因此连忙点头说道:
“这是自然,可是大人不要忘了,如今我们的粮食实在是不多了,大人给的这点粮食,恐怕都不够吃上一天的,往后又要如何处置?”
很明显,他这是在变着法儿地索要粮食呢。
孙传庭自然也明白他的心思,不过他却并不在意,而是淡定地说道:
“这个你可以放心,自明日开始,这潼关城外便会设立粥棚。”
“从早晨到下午,源源不断地都会有人施粥给你们,但凡想要吃饭的,直接来领粥便可,不过一次最多不得超过一千人。”
刘宗敏听到这话的时候,瞬间就傻眼了,因为这跟他们原本计划好的完全不一样啊!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要明军每天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粮食的,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慢慢地增加自己的粮食储备。
可没想到孙传庭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不给他们粮食,而是直接在城外施粥,让那些吃不起饭的农民军过来喝粥。
刘宗敏心中暗自叫苦,孙传庭怎么能这么毒啊!
要是真这么干的话,那些农民军被这热气腾腾的粥一忽悠,再加上朝廷又是给地,又是给钱,又是给农具的,这群活不下去的百姓哪里会不愿意啊!
说不定就会直接归降朝廷了。
想到这里,刘宗敏也不敢轻易答应下来,而是想争取一下,然后说道:
“大人不用如此麻烦,还是将粮食给我们,我们回去自己熬粥吧。”
然而孙传庭却是态度坚决,他坚持说道:
“不行,本官一言九鼎,绝不更改!自明日开始,这潼关城外便会树立起粥棚,只要是吃不起饭的百姓,来了都会有一碗粥吃。”
“要是不愿意来的话,那也不怪本官了。”
刘宗敏听到这话,瞬间没了主意,他心里清楚,自己在这件事上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最终只能无奈地说道:
“既如此,请允许我回去和闯王商议一下。”
说完这话,刘宗敏冲着孙传庭拱了拱手,然后垂头丧气地带人离开了。
等到刘宗敏带人离开之后,孙传庭也开始安排人手迎接这一万多的百姓进城了。
要知道安置这一万多的百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着这些人,周围的将领们都感到一阵头疼。
首先其中大概有五千人左右,身上都带着伤。
这些人必须尽快得到救治,否则他们的伤势很可能会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还得给他们安排临时休息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对于孙传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想到这里,孙传庭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忖:
“看来,只能向秦王求助了!”
就这样,可怜的秦王马上又要出血了.
另一边,刘宗敏回到李自成大营之后,便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自成。
当李自成听到孙传庭不愿意直接给他们粮食,而是要在潼关城外施粥的时候,他气得直咬牙,额头上青筋暴起,忍不住大声骂道:
“该死的孙传庭,他竟然如此!”
李自成可不是傻子,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孙传庭的意图。
这明显就是要拉拢他手下的农民军投降朝廷啊!
这要是真的每次派一千个人去领粥的话,那这一千个人还能回来吗?
毕竟城内可是有六万大军啊,六万大军“吞掉”这一千人那不跟玩一样的?
就算孙传庭不打算强留这一千人,李自成也不敢让他们回来啊!
如果他们回来之后,到处宣扬说是朝廷正在施粥、并且愿意接受他们投降的话,李自成的大军岂不是会瞬间动摇军心?
要知道,朝廷又是给地,又是给钱,又是给农具的,只是要求他们去辽东而已,对于这群活不下去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一旦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罗汝才也被这个消息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感叹:
“果然我还是低估了孙传庭,能想出这个主意,就足以证明孙传庭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才。”
另一边,安置好这些百姓之后,孙传庭便即刻回到了书房。
他坐在书桌前,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拿起笔,亲自写了两封奏疏。
在奏疏中,他详细地说明了潼关发生的事情以及李自成想要投降的事情,同时他也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他觉得李自成还是在诈降,为的只是拖延时间。
毕竟,李自成此人诡计多端,之前就曾经多次使用诈降的手段来迷惑朝廷。
而他之所以还是愿意接受李自成的投降,一来是因为圣旨,二来是因为李自成确实送来了不少百姓。
哪怕这些百姓都是老弱病残,可这些也都是大明的百姓,他无法拒绝!
并且他估计,只要这件事传开,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农民军愿意投降朝廷。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他答应了李自成的投降,不过具体要怎么决断,还是需要朝廷尽快拿个主意。
同样的内容,孙传庭写了两份,一份直接送到朝廷。
毕竟在孙传庭看来,朝廷是最终的决策者,必须要让朝廷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做出决断!
至于另外一份,自然是直接送给朱慈烺了。
毕竟之前的时候朱慈烺可是说过,只要是关于陕西的战事,都必须直接上报给他。
本来按理来说,有了朱慈烺的交代,孙传庭应该直接越过朝廷,然后直接将这件事情禀告给朱慈烺的。
但是孙传庭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式二份,同时送往了辽东和京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的孙传庭并不知道朱慈烺之前造反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大明朝眼下已经是朱慈烺当家作主了。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崇祯依然是最大的那个,朝廷才是最终的决策机构。
至于太子爷.
也只是太子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