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崇祯:投降?去他妈的投降!朕不接受!
第二百八十一章 崇祯:投降?去他妈的投降!朕不接受! (第1/2页)就在气氛凝滞之时,李邦华突然开口道:
“诸位大人且宽心,本官来此之前,特意向送信的锦衣卫打探了一番。”
“据他所言,孙传庭一共写了两封奏疏,一封已然送抵京城,正是咱们方才读过的那一封。”
“而另一封,则是径直送往宣府,想必是呈给太子的。”
此言一出,仿若一道划破阴霾的惊雷,在众人心中轰然炸响。
原本有些压抑的心情,瞬间如释重负,变得轻松起来。
若真如李邦华所说,那太子收到这封奏疏之后定会权衡利弊,然后做出决断。
而他们只需等待太子的回信即可!
然而话虽如此,此事终究还是要禀报给崇祯的。
而他们这边也需先拿出一个初步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待朱慈烺那边的回信传来,两方相互比对,再从中挑选出最为稳妥的方案来应对此事,这才是万全之策。
念及此处,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一旁静静伫立的王承恩。
按照朝廷的规矩,内阁在处理政务之时,司礼监必须在场。
而王承恩身为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一直以来都在陪同他们处理政务。
如今王承恩也是他们唯一能够联络到崇祯的桥梁了。
与此同时,王承恩早已从刚才的对话中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大概。
因此无需薛国观吩咐,他便立刻恭敬地向前一步,然后开口道:
“诸位大人不必多言,稍候片刻,咱家这便去请陛下过来。”
薛国观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
“那就有劳公公了。”
王承恩赶忙躬身回道:
“阁老客气了,这本就是咱家分内之事。”
说罢,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脚步匆匆朝着后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这之前,崇祯曾特意交代过王承恩,若无万分紧急之事,切莫去打扰他,一切国家大事皆交由内阁处理。
然而,这次的事情实在是有点特殊,内阁根本无法处置,再加上太子又不在,所以就只能请崇祯出面主持大局了。
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如金色的丝线般洒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庄严的宫殿增添了几分温馨。
崇祯用过午膳之后,便一直和周皇后待在房间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两人情意绵绵,正满心欢喜地谋划着如何再为老朱家“添丁进口”。
周皇后依偎在崇祯怀里,脸颊泛着红晕,犹如天边的晚霞,一脸娇羞地说道:
“陛下,您近日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这般‘欺负’臣妾了?”
崇祯听到这话,满面红光,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道:
“皇后有所不知,烺儿为朕找的那个道士,果然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朕按照他的法子练了两个月,效果甚好,照这般下去,假以时日,估计咱们还能再添几个孩子。”
周皇后听到这话,神色又是一阵泛红,虽然她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可如今再听到这些话,难免还是有些羞涩。
她轻轻捶了捶崇祯的胸口,嗔怪道:
“陛下就会拿臣妾打趣。”
“咚咚咚。”
崇祯刚准备说些什么,可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声音很轻,但却显得很急促,瞬间就打破了这温馨的氛围。
崇祯听到这敲门声,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然后怒道:
“不是说了不许打扰朕吗?何人在外喧哗?”
下一秒,一个熟悉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陛下,是老奴啊!陕西有紧急军报送到了内阁,内阁不知该如何处理,想要请陛下过去商议。”
崇祯听到这话,并没有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下意识地就喊道:
“这种事情找朕有什么用?去找太子.”
可话说到这里,崇祯突然就愣住了,仿佛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清醒过来。
因为他突然想到,如今的朱慈烺早就不在京城了。
于是乎,崇祯硬生生地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
就在这时,周皇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赶忙坐直了身子,然后一脸严肃地说道:
“陛下,如此国家大事不可耽误,还是尽快前去和内阁商议吧!就算您不想做什么决定,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
“不然朝臣们会有诸多议论,对陛下的声誉也有影响。”
崇祯听到这话,也不好再说些什么,毕竟他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
随后只能应道:
“好,朕这就去。”
随后,崇祯便在周皇后的服侍下,缓缓穿好了龙袍。
周皇后细心地为崇祯整理着衣领,崇祯则微微低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温柔,仿佛在享受这片刻的温馨。
穿好龙袍后,崇祯这才大步走了出去。
王承恩看到崇祯走出来,见他面色潮红,心中便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不过他也不好说些什么。
毕竟如今的崇祯也不过就是三十二岁的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
再者说了,这种其中的“快乐”他也不懂,毕竟他只是个太监罢了。
“陛下要乘轿去内阁吗?”
就在这时,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崇祯摆了摆手道:
“不用了,朕亲自走过去。”
说完这话,崇祯便迈开大步,向着内阁方向走了过去。
王承恩不敢有片刻耽误,连忙亦步亦趋地跟着上去,心中还暗自琢磨着该如何向崇祯汇报情况。
一路上,崇祯自然而然地问起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非要让他亲自前去商议。
王承恩自然也不敢隐瞒,便将之前自己听到的事情大概讲述了一遍。
当听到居然是因为李自成投降的事情时,崇祯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一般,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因为崇祯实在没有想到,李自成居然他妈的又又又又又又又要投降了!
这不是把他当傻子吗?
要知道,李自成之前已经投降了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假投降真反叛,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总是在朝廷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露出獠牙,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损失。
如今大明好不容易缓过来,甚至打算明年对李自成动手,彻底解决所有的农民军。
结果这个时候李自成又来投降,这还真是把他当傻子来糊弄!
想到这里,崇祯恨得牙痒痒。
投降?去他妈的投降!朕不接受!
他已经决定,这次绝对不会接受李自成的投降!
等到明年开春之后,集结兵力干掉李自成和他的农民军,这一切也就结束了。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快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军斩杀李自成的场景。
回过神来之后,崇祯再次向着内阁走了过去。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内阁。
看到消失了半个月的皇帝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薛国观等人赶忙拱手行礼,齐声说道:
“参见陛下!”
崇祯摆了摆手道: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快坐吧。”
随后,崇祯大步向前,直接坐到了主位上。
其他几位内阁大臣和李邦华也纷纷坐在了两旁,各自的神情都有些凝重。
紧接着,崇祯也懒得客套,而是直接说道:
“关于诸位爱卿叫朕来商量的事情,朕大概已经知道了,朕还是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朕觉得,这次就不应该答应李自成的投降!因为你们也都知道,这应该又是李自成的一个阴谋!”
“之前李自成每次投降的时候,总会再次反叛,就像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次应该也是如此。”
“所以这次也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直接拒绝李自成的投降,然后让孙传庭继续防守陕西,河南周边的兵马也继续坚守。”
“等到明年开春之时,调遣大军直接灭杀李自成,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眼看着崇祯一上来就直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还那么偏激,在场的大臣们瞬间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眼神。
他们当然知道为什么崇祯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无非就是觉得李自成反反复复投降又反叛,毫无诚意而已。
但是话说回来,这件事情肯定不能这么处理的。
毕竟李自成可是真的送了一万百姓到潼关,并且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肯定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百姓投降朝廷。
要是直接拒绝的话,那岂不是断了这些百姓的生路?
而且也会让那些本来想要投降朝廷的百姓坚定的站在李自成那边。
从这点来说,崇祯实在是有点考虑不周。
当然,这话没人敢说出来,毕竟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怒崇祯。
但是眼下这个时候总还是要有人劝崇祯的,既然其他人不敢说,那么只能由薛国观这个内阁首辅来说了。
于是乎,薛国观先是深吸一口气,然后鼓起勇气开口道:
“陛下,请恕臣直言,臣觉得这次朝廷还是不能拒绝李自成的投降!因为李自成在投降之时,主动后撤了十里,停止了攻打潼关,除此之外,他还送了一万百姓到潼关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