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自成:只要杀了崇祯,这大明就是咱们的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自成:只要杀了崇祯,这大明就是咱们的了! (第2/2页)如此一来,也能展现朝廷的威望和仁慈。
不过紧接着他还是劝说道:
“你可想好了?别忘了你之前也是农民军,所以在李自成看来你只是一个叛徒,说不定李自成一怒之下会杀了你!”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毕竟他还是很看重李定国的,不想看到李定国死在这里。
而李定国则是说道:
“若真如此,臣也认命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眼见如此,朱慈烺不再劝说,道:
“既如此,那就去吧。”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投降,之前的罪过一概不究,哪怕是李自成本宫都可以不杀他,让他做一个富家翁了此残生。”
“另外告诉他们,他们的身后还有十五万大军,不投降所有人都要死!”
旁边的四川总兵刘佳胤听到这话,一脸担忧的说道:
“太子殿下,怎可将我军的部署告知闯贼,若是闯贼提前防范这可如何是好?”
朱慈烺淡然一笑。
“你要是李自成,会相信李定国说的那些话吗?”
“李自成要是信了,必定会军心大乱,他要是不信,等到他大军后撤之时,也会被林兆鼎和左良玉打个措手不及,对我们没坏处的!”
刘佳胤先是一愣,随后心悦诚服的说道:
“太子殿下心思缜密,臣佩服之至!”
与此同时,李定国也是赶忙行礼道:
“臣遵旨!”
随后李定国单人单骑直奔李自成大军而去。
很快,明军这边的举动就吸引了李自成的注意。
李自成骑在马上,微微眯起眼睛,看着那匹快速奔来的快马心中充满了疑惑。
当下,李自成也让大军停了下来。
旁边的刘宗敏见状,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一丝警惕的神情。
然后看向一旁的李自成问道:
“闯王,怎么办?要不要射杀此人?”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杀气。
李自成听到这话,摆了摆手说道:
“不必如此,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先看看明军那边要说什么。”
刘宗敏听到这话,便不再多言,但他的眼神依然紧紧盯着那匹快马,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而此时,张献忠也在用望远镜观察者那道即将要到来的身影。
当看清对方的样子时,张献忠顿时大吃一惊。
他的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望远镜差点掉落下来。
因为他看得清清楚楚,来人哪里是什么明朝大将,分明是他的义子李定国啊!
下一秒,张献忠忍不住大声喊道:
“定国,是你吗?”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和难以置信,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听到“定国”这个名字的瞬间,李自成等人都愣住了。
他们虽然知道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张献忠居然会冲着一个明朝将军出这个名字。
因为李定国不是死在了河南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成了明朝的大将?
就在这时,张献忠旁边的刘宗敏忍不住开口道:
“张献忠,你是不是认错人了?那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义子李定国?他不是死了吗?”
张献忠没有说话,而是急切的看向李自成说道:
“闯王,此人好像真的是我的义子李定国,还请闯王勿要伤他性命!”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肯定,仿佛已经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这下子,就连李自成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然后重新打量着那逐渐清晰的身影。
他虽然认识李定国,但和李定国只有一面之缘,因此印象不怎么深。
反倒是他旁边的一名将领见过李定国很多次,这会儿通过望远镜看了之后便看向李自成说道:
“闯王,这人好像真的是李定国,我之前和李定国一起作战过,认得他的样子。”
这话一说,场面顿时一片死寂。
众人都沉默不语,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该死去的人突然成了明朝的将军,这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紧接着,李自成看向一旁的张献忠说道:
“你不是说李定国死在了河南吗?怎么会出现在汉中,而且还做了朝廷的武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质问和不满,仿佛在责怪张献忠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然而张献忠这会儿也是一脸懵逼,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当时在河南的时候,大军眼看着就要被左良玉率领的骑兵冲散,是李定国带着自己的亲兵上去和左良玉交战,并且很快就被左良玉的军队包围了。
因此在张献忠看来,李定国肯定是战死了,结果没想到李定国非但没死,居然出现在了汉中,而且还是一副明军将领的打扮!
他心里比任何人都要感到震惊,因此面对李自成的询问,张献忠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眼见如此,李自成也就不再追问,只是死死盯着前方的李定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和好奇。
与此同时,在经过一系列的搜查,确定李定国没有携带任何兵器之后,李定国才被带到了李自成面前。
李定国还没有说话,张献忠已经翻身下马,快步来到李定国面前,然后拉着他的双手说道:
“定国,真的是你!你没死,你没死!”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看着自己的义父,李定国此刻也有些激动,毕竟张献忠收他为义子之后一直待他不错,如同亲生父子一般,因此他对张献忠也有感情。
此时面对张献忠,李定国也是颇为激动的说道:
“义父,我没死,我还活着。”
“之前我被左良玉俘虏了,之后便被送到了京城,后来便投降了朝廷。”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张献忠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心情十分复杂。
毕竟曾经一起对抗朝廷的义子,一转眼就成了朝廷的武将,他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