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朱元璋护犊子
第一九一章 朱元璋护犊子 (第1/2页)小毛驴‘儿啦,儿啦’的叫了一声,迈开蹄子在胡惟庸仆人的驱动下,拉着车带胡惟庸向前走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骂人。
对于这一次的上朝,胡惟庸那是期待已久。
既然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如此不当人,一定要把朱标给塞进来,来分润自己的权力。
而朱标这个猪崽子,竟是连一点点的客气都没有,就把这些坏良心的事给答应了下来。
那么,就也别怪自己不讲情面了!
治国理政可没有那么好办!
必须得让朱标这个猪崽子吃些苦头,知难而退才行!
虽然如今,因为海商的事,以及之前空印案的事情,都已经被皇帝知道了。
朱元璋这个要饭的,趁机从他这边割了很多的肉。
他并不是表现的这般清贫的事儿,早已经在皇帝那边暴露了。
但是胡惟庸,表现的和之前一样,还是老驴破车,住一个老破小。
比许许多多的官员都要不如。
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个办法来向朱元璋表明,他这边是真的没钱了。
让狗皇帝今后在割肉的时候,别割到他的头上……
来到中书省,左右丞以及其余的一些官员,便已经来到了这里。
同时还有诸多的奏章等东西,也都一并汇集到了此处。
“走,去文华殿,向咱们的太子殿下汇报工作去。”
胡惟庸望着中书省的人出声说道。
中书省左右丞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跟着朱元跟着胡惟庸,带着奏章等向文华殿走去。
两人笑得很开心,都在等着接下来看朱标吃瘪。
他们都已经从胡惟庸这里得知了,他们的胡丞相接下来将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朱标。
朱标这个生瓜蛋子,虽然在此之前,都已经是在朱元璋身边观政许久了。
可观政和亲自来做这些政务之间,可是有着天差地别。
不要以为他是太子,就什么都行了。
太子也是人。
和他们这些经过层层选拔走上来的人相比,那是差的太远。
朱元璋能让他们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可换上朱标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如此明目张胆来侵占中书省政权,那可就不行了。
接下来,就要朱标知道他自己是几斤几两,并让他知难而退。
这才是最好的!
皇帝还在呢,他这个太子想要做这些事儿,还是再多等一等的好!
……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文华殿里,中书省官员,以及其下辖的多少六部的官员,还有御史台的人都来到了这里,对朱标行礼。
朱标坐在主座上:“诸卿都免礼。”
朱标的心情,有着一些紧张和激动。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正式的单独见这么多官员。
并且主持朝会。
把屁股底下的椅子换成龙椅,那其实他这个时候,等于说和皇帝已经没什么区别。
虽然在别的朝代,太子年长后,有不少皇帝也会对孩子进行悉心的培养和教导。
让其治国理政,培养能力。
可是,却也没有哪个皇帝能如同自己家父皇这样,直接把文武群臣给自己丢了过来。
让自己主持朝会,处理政务。
父子二人同用一套班子,这种情况,当真是绝无仅有!
他心情有些紧张,是因为第一次干这种事儿,怕把事情处理不好,辜负了父皇所托。
不过再想想,有些事自己万一做不好了,还有自己家父皇会帮助自己查漏补缺,不至于会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心里面的那些担忧,就也下去了很多。
见礼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主题,开始了这一次的朝议。
丞相胡惟庸率先向朱标汇报事情。
一开始的时候,事情倒也正常。
朱标虽是第一次独自主持朝议,但毕竟被朱元璋培育了那么多年。
见多了自己家父皇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在这个时候,倒也能应付的过来,不出什么乱子。
进行了一会儿后,朱标也逐渐进入到了状态里,没有了一开始的生疏和小心翼翼。
可是随着朝会的继续进行,朱标逐渐的发现了事情的不对。
这一次,中书省以及不少官员上奏的东西,明显要比以往多。
特别是胡惟庸这个丞相,上奏的最多。
可以说那是诸多事,大事小情都要进行上奏,禀明朱标,让朱标给出意见进行处理。
正常而言,寻常朝议一个时辰之内就能结束。
甚至于有不少时候,不到半个时辰便已经处理的差不多。
可这一次则不一样,足足持续了将三个多时辰,方才结束。
朝会结束时,都差不多正午了。
把朱标给整了个身心俱疲。
从文华殿离开,胡惟庸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完全还是和之前一样公事公办的样子。
丝毫都没有因为自己这次狠狠的恶心了朱标,有任何开心的样子。
这让不少人都在暗中赞叹,胡相不愧是胡相,就是沉稳,办事情就是不一样,能沉住的气。
等他回到中书省来,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关上了门,胡惟庸脸上的表情,顿时就绷不住了。
满脸的笑,特别的开心。
这猪崽子,今日吃瘪了吧?
长见识了吧?
知道治国理政不是那般好做的了吧?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接下来,他这边会再接再厉,把这个事儿给发扬光大。
就不信朱标这家伙能坚持得下去!
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让朱标主动投降认输。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朱标能坚持的下去,那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给朱标好好的添添堵,那也是可以的。
谁让他爹不当人呢?
既然他爹不当人,哪怕他这边就也不客气了!
也算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报一下仇,出一出心中的恶气。
……
“标儿,胡惟庸这些狗东西给你找麻烦了吧?”
武英殿内,朱元璋看着朱标出声询问。
今天是自己家标儿第一次主持朝会,朱元璋自然是暗中有所留意。
在朝会结束后,提前派过去的人,就把朱标给请到了武英殿里。
让朱标过来和自己一起用饭。
“父皇明鉴,他们倒也行使了些绊子。
胡惟庸这家伙,那是把各种事都向孩儿进行汇报,让孩儿来做出决议。
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朝会才结束。”
听到朱标如此说,朱元璋手中的筷子狠狠敲了一下桌案。
“他娘的胡惟庸,敢在这事上使绊子,看咱它娘的不好好收拾他!”
朱元璋说着,就要让人把胡惟庸给喊过来。
朱标见此,连忙道:“父皇,不用。
让孩儿和他过过招,孩儿能看出,他的目的无非就是用这些来疲惫孩儿,让孩儿承受不住。
此时若要让父皇出面来解决这事,岂不是说孩儿在面对他时落在了下风,向他认输了?
这是孩儿所不愿意的。
治国理政,总是要面对种种的情况。
若是遇到些事就退缩,就来找父皇您来出面。
那孩儿岂不是显得有些太没用了?
也不容易让朝臣心服口服。
如今有父皇坐镇,这才拿到哪儿。
那些人心里面还是有所顾虑,也不敢真的明目张胆。
今后要是孩儿自己治国理政了,遇到困难了又能找谁来帮忙的?”
朱标心里面,也有着属于他的骄傲和一股子执拗劲儿。
听到自己家标儿所言,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对自己标儿的话,还是很认可的。
“标儿长大了,行,这事儿就按咱标儿的意思来!
且看看这狗东西能跳到什么程度!
咱看看他这狗东西的,是不想活了!”
朱元璋出声骂着,又给胡惟庸记了一笔……
……
百花岛附近的海域,众多海寇的海船,在岛屿背后隐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